肺脓肿


拼音:fei

症状: [诊断] 一、分型 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三种类型。 吸人性肺脓肿有口腔手术、昏迷呕吐、异物吸人史。 血源性肺脓肿有皮肤创伤感染,疖、痈等化脓性病灶,脓毒栓子经血循环至肺而引起。 继发性肺脓肿继发于肺部其他疾病如金葡菌肺炎,肺部邻近器官化脓性病变如膈下脓肿穿破至肺,也可形成脓肿。 二、症状 多发生于壮年,男多于女。起病急剧,高热,恶寒,常呈弛张热,头痛伴全身无力。咳嗽,开始咳少量白粘痰,5~6日后咳脓性痰,痰量多,部分有恶臭味,带血。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x线检查、痰细菌培养、血培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助诊断。

治疗: [治疗] 一、病因治疗 对口腔感染病灶须加以根治。 二、一般治疗 加强营养、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以及进行小量间断输新鲜血等。 三、抗生素治疗 有条件者可根据痰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急性期使用大剂量。疗程一般1-2个月。 (一)全身应用 吸人性肺脓肿和继发性肺脓肿选用下列一种抗生素即可,对血源性肺脓肿的治疗,可联合应用下述抗生素。青霉素严重者每日240-1000万U静滴;轻者每日160-240万U,分2~3次肌注。洁霉素病情严重者每日1.8克,静滴;或每次0.6克,每日2-3次肌注;较轻者每次0.5克,每日3-4次口服。氯林可霉素每次0.15"0.3克,每日4次。甲硝唑每次o.5克,静滴,每8小时1次。红霉素对嗜肺军团菌所致的肺脓肿有良好疗效。丁胺卡那霉素与青霉素类合用于绿脓杆菌感染可起协同作用,一般用0.4-0.6克,静滴,每日1次;或每次0.2-0.3克,肌注,每日2次。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先锋v)、头孢拉定(先锋Ⅵ),头孢孟多(头孢羟唑)、头孢呋肟(西力欣),头孢哌酮(先锋必)、头孢噻甲羧肟(复达欣)等均有较高疗效。 (二)局部应用 在全身用药的基础上,可用局部治疗。有雾化吸人、纤维支气管镜滴药或鼻导管气管内滴药等方式。常用青霉素40-80万u,或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希普欣)等,疗效较佳。滴药后按脓肿部位采取适当体位,静卧1小时。 四、痰液引流 痰浓稠者可用气道湿化如蒸气吸人、超声雾化吸人,每日3次,每次15~30分钟,以利痰液的引流。患者一般情况较好,发热不高者,体位引流可助脓液的排出,使脓肿部位处于高位,轻拍患部,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有明显痰液阻塞征象者,可经纤维支气管镜冲洗并吸弓I。 五、手术治疗 慢性肺脓肿经内科治疗3个月,脓腔仍不缩小;感染不能控制或并发脓胸、支气管胸膜疾、支气管扩张;大咯血危及生命时,需作手术治疗。

相关信息: 加强营养、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以及进行小量间断输新鲜血等。 [预防] 应重视口腔、上呼吸道慢性感染,以杜绝污染分泌物误吸人下呼吸道、诱发感染的机会。进行口腔和胸腹手术的病人,要认真地做好术前准备,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中的血块和分泌物,加强术后口腔呼吸道护理,如慎用镇静、镇痛、止咳药物,重视呼吸道湿化、稀释分泌物、鼓励患者咳嗽,及时吸出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道的引流通畅,从而有效地防止呼吸道吸人性感染。积极治疗皮肤疖、痈或肺外化脓性病,不挤压疖、痈,可防止血源性肺脓肿的发病。

肺脓肿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病变,早期为化脓性炎症,继而坏死形成脓肿。

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

自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肺脓肿的发生率已大为减少。

[病因] 常为混合感染,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其中厌氧菌感染更为多见。

近年国外报道嗜肺军团菌所致肺炎,约有25%形成脓肿。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71186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