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


拼音:xin

症状: [诊断] 一、分型及其症状 可分为以下两型: (一)急性心肌梗死 其疼痛的部位、性质和心绞痛相似,但持续时间较长,性质严重,可长达半小时、数小时乃至1~2天,伴恐惧感、濒死感、大汗。甚至有的出现恶心、呕吐,类似急腹症表现,经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片不能缓解。有时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 (二)陈旧性心肌梗死 二、辅助检查 心电图检查、血清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o-羟丁酸脱氢酶及血和尿肌红蛋白测定、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及放射性核素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三、并发症 有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心室壁瘤、心肌梗死后综合症等。

治疗: [治疗]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一)监护 用监护仪进行心电图、血压、呼吸、脉搏监测,必要时做血液动力学监测,防止突然心脏骤停。 (二)一般治疗 防治便秘、少量多餐,吃易 消化饮食。常规持续吸氧3~6天,氧流量头24小时每分钟2~4升,以后每分钟1-2升。卧床休息,头两周是关键。大面积心肌梗死有并发症者,第三周床上活动,第四周下床活动。小面积心肌梗死者,第三周末下床活动,第四周出院。 (三)溶栓 适应症为发病小于6小时、有顽固性心绞痛、一般治疗方法无效、65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禁忌症为近期(不足14天)活动性出血、心肺复苏后、高血压控制不满意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严重糖尿病、肝肾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或对溶栓药物过敏者。常用链激酶75万u,静滴,后以10万U连续静滴24小时;或尿激酶lOO-150万U,静滴;或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四)降低高凝状态 肝素每次25-50毫克,肌注或静滴,每日2次;或蝮蛇抗栓酶每次0.25~5u,静滴。 (五)其他药物 极化液为lO%葡萄糖500毫升加lO%氯化钾10-105毫升加普通胰岛素8-12u,静滴。改良后的极化液系上述药物加25%硫酸镁10-205毫升。还可给能量合剂,即lO%葡萄糖500毫升加三磷酸腺苷(ATP)40毫克加辅酶A50~100U,静滴,每日1~2次,连用7~10日。 (六)防止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伴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者可选用p-受体阻滞剂,防止心律失常。 (七)防止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后24小时内出现心力衰竭,原则上不用洋地黄类强心剂,宜选用快速利尿剂、酚妥拉明、硝普钠。24小时后如无效可给西地兰0.1-0.4毫克,静注;或氨利农2.5-5毫克,静注。 (八)心绞痛持续者 可用吗啡5-10毫克,肌注;杜冷丁50-100毫克,肌注;或罂粟碱30-60毫克,静滴。每日1次,连用7日。 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防止再梗塞或急性冠脉不全,保护存留心肌的功能,关键 在于防治高粘血症、高脂血症、 糖尿病及其他并发症。其治法见 前述变异性心绞痛。 陈旧性心肌梗死如有室壁 瘤,在适应证的范围内可做室壁 瘤切除术。 60%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出现忧郁症,在其心功代偿良好时可给阿米替林,每次25毫克,每日3次,口服。睡前服12.5-25毫克。

相关信息: [预后] 心肌梗死的预后与梗塞范围的大小、侧支循环产生的情况及治疗是否及时有关。急性期住院病死率过去约为30%,现已降至10%以下;死亡多在第一周内,尤其在数小时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者,病死率更高;无Q波的患者即时预后虽好,但长期预后不良。 [预防] 见冠心病概述部分。 可采用药物预防,冠心病病人长期口服小剂量药物可能有预防心肌梗死和再梗塞的作用。如阿司匹林,每日0.05-0.3克;或双嘧达莫每次50毫克,每日3次;或噻氯匹啶每次250毫克,每日3次。 七、风温性心瓣膜病 风湿性心瓣膜病是指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后所遗留的心脏瓣膜病变。风湿热常反复发作,心瓣膜炎性损伤导致瘢痕变形,形成风湿性心脏病。以20-40岁常见,女性稍多于男性。以二尖瓣病变最常见,其次为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单纯主动脉瓣病变,三尖瓣或肺动脉瓣病变少见。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性坏死。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733798.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