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


拼音:gan

症状: [诊断] 一、分类 按其病程分为急性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前者感染后发病急,病程短;后者发病缓慢,病程长。 二、症状 主要为发热、进行性贫血、脾大等感染征象。热型多变,以不规则热最为多见。20%左右的患者也可不发热。皮肤粘膜或脑、肾、脾、肺等脏器或四肢栓塞,杵状指。患者多突然出现偏瘫、失语、胸痛、气急、紫绀、腰痛、血尿、脾区疼痛等。皮肤血管栓塞可引起皮肤粘膜瘀点及发生于手指、足趾末端掌面的欧氏结节,手掌及足底的Janeway结节等。以原有心脏病的杂音为常见,有可变性杂音如原有心脏杂音变为粗糙、响亮,或高调音乐性杂音。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血沉、尿常规、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诊断。 四、并发症 心力衰竭、心肌脓肿、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动脉栓塞,细菌性动脉瘤,肝、脾及骨骼的转移性脓肿,脑栓塞、脑出血、脑细菌性动脉瘤、中毒性脑病、脑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肾栓塞和肾梗塞、肾小球肾炎、肾脓肿等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注意口腔卫生,清除局部病灶,及时控制各种感染。 二、抗感染治疗 首选青霉素1000-3000万u,静滴,每日1次,连用6周为一疗程。必要时选用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西力欣等。 三、手术治疗 对须行手术的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病,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可行结扎术。

相关信息: [预防] 有易患因素如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史、体-肺循环分流术后、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者,接受可因出血或明显创伤而致暂时性菌血症的手术或器械操作时,应采取预防本病的措施。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由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等微生物直接感染而产生的心内膜炎。

按其病程分为急性与亚急性两种,但二者无明显的界限o-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不典型病例明显增多。

由于急性与亚急性有时不易鉴别,因此统称为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因]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由化脓性细菌侵入心内膜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杆菌等,这些细菌毒力强。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多由毒力较低,体内常驻菌如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表皮葡萄菌引起。

大多发生于原有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或人工瓣膜置换的患者。

发病前可有感染病灶或拔牙、分娩、上呼吸道感染、手术等诱因。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739780.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