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病
拼音:ke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在克山病流行地区连续住3个月以上。 二、症状 表现有易变、突变、多变的特点,以心肌受损为主要表现,如心脏扩大而搏动减弱、奔马律、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 三、辅助检查 心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 四、分型 (一)急性型 突然发病,或在潜在型、慢性型的基础上于冬季受寒、精神刺激或感冒等诱因后突然急性发作,常迅速地出现心源性休克、明显心律失常或急性左心衰竭。常有血清转氨酶升高。 (二)慢性型(渗型) 主要表现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由急性转变而来,也可无急性发作史,部分患者可在慢性心衰基础上呈急性发作。 (三)潜在型 有心肌损害表现,但多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在轻度或重度劳动时可有轻度头晕、心悸或呼吸困难,心脏可轻度、中度增大;同时有早搏。
治疗: [治疗] 一、急性型的治疗 必须紧急处理。 (一)吸氧 (二)维生素C 维生素C5~10克,缓慢静注,连用1周。 (三)冬眠疗法 混合液一号为杜冷丁0.1克、异丙嗪(非那更)50毫克、氯丙嗪50毫克加5%葡萄糖250毫升,静滴。混合液二号为杜冷丁0.1克、异丙嗪50毫克、乙酰普吗嗪20毫克加5%葡萄糖250毫升,静滴。 (四)血管活性药 凡有休克者,在补液的基础上可酌情选用多巴胺、间羟胺、酚妥拉明等。 (五)肾上腺皮质激素 可酌情选用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静滴。 (六)心力衰竭 选用强心剂。 (七)有心律失常 选用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 二、慢性型的治疗 主要为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防止感染、过劳、受寒及避免任何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必要时酌情给予强心、利尿及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关信息: [预后] 急性克山病若能早期合理抢救,治愈率可达85%以上,有20%左右可转变为慢性型,死亡多为心源性休克或猝死。慢性型者10年生存率约为50%左右,患者多死于心力衰竭和猝死。
克山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地方性心肌病。
主要流行于我国由东北到西南的一条过渡地带上16个省市,即黑、吉、辽、内蒙、冀、豫、晋、鲁、陕、甘、川、滇、藏、黔、鄂、皖等农村地区。
日本、朝鲜、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也有散发病例的报告。
目前,其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占0.3。
[病因] 病因不明。
有的人以为低硒与本病的发病有关。
也有人认为,病毒尤其是肠道病毒或食物真菌毒素中毒引起。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743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