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低血压


拼音:ti

症状: [诊断] 一、分型 分为Shy-Drager综合症、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及症状性直立性低血压。 二、症状 (一)Shy-Drager综合症 发病年龄为37-75岁,男性较多。起病隐匿。直立性低血压是最突出的表现,卧位时血压正常,直立时血压显著下降,但脉搏不变,有头昏、眼花、无力,甚至晕厥。伴出汗异常、头晕、尿频、尿急、尿潴留或失禁、腹泻或便秘、皮温异常及霍纳症等。可有静止性震颤、齿轮样肌张力增高,联合动作及姿势反射减弱。可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或有意向性震颤、共济失调、言语欠清等。病情进行性加重,晚期卧床不起,精神衰退,病后10余年死亡,多死于恶液质及继发性感染。 (二)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无其他神经病损。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基础水平低,静注去甲肾上腺素后血压异常增高。 (三)继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即症状性直立性低血压,是各种疾病所致的直立性低血压。

治疗: [治疗] 一般无其他症状者不需治疗。从床上坐起或下地前先活动双腿几秒钟,再缓慢站立,卧床时使床头稍高于床尾15-20度。穿有弹性的紧身裤和弹力长袜。药物治疗可用盐酸麻黄素,每次25毫克,每日3-4次;或利他林每次10毫克,每日早、午各1次。严重者可试服强的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直至不出现症状,体重明显增加时减量维持。

相关信息:

体位性低血压又称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是指患者自卧位改变为直立时、血压骤降,出现头晕、眼花、无力以至晕厥等脑缺血症状。

[病因] 继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的原因包括,神经系统疾病有脊髓炎、脊髓钱脊增空洞症、脊髓出血、格林-巴利综合症、亚急性联合变性及多发性硬化等;

代谢性疾病有糖尿病血紫质病和维生素B1缺乏等;

内分泌疾病有肾上腺、垂体及甲状腺疾病;

药物所致者包括安定剂、氯丙嗪、强利尿剂及降压药等。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760717.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