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
拼音:gan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存在原发性肝病,但隐匿型肝硬化易被忽视。 二、症状 有黄疸、腹水、出血、转氨酶增高等明显肝功能损害现象。神经精神改变,一般按其轻重分为以下四期。前驱期仅有轻度性格改变和举止反常;昏迷前期出现精神错乱、意识模糊、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昏睡期和昏迷期有扑翼样震颤或肝臭。 三、辅助检查 血氨增高,脑电图异常。
治疗: [治疗] 一、去除诱因 积极控制上消化道出血,防治感染,慎用利尿剂、镇静剂,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二、维持重要器官功能 吸氧,可行高压氧治疗。积极防治脑水肿,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护肾功能。应用细胞活性药物如三磷酸腺苷、辅酶A,门冬酸钾镁、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 三、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 昏迷时应限制蛋白摄人量,清醒后可酌情缓慢增加饮食中的蛋白质。口服新霉素,每次1克,每日4次;或甲硝唑0.2克每日4次。用乳酸生,每次3-4克,每日3-4次。给予60%-70%乳果糖糖浆每次30毫升,每日3次;或用食醋50毫升加水至100-200毫升,保留灌肠。对合并存上消化道出血者可清洁灌肠或导泻。 四、降血氨药 谷氨酸钾每日12.6-25.2克,静滴;或精氨酸每次10-20克,静滴;或乙酰谷氨酰胺每次0.6-0.9克,静滴。对血氨不高者可逐渐给左旋多巴0.5-2克,静滴。 五、对症治疗 复方支链氨基酸如六合氨基酸每次250毫升,每日1-2次,静滴。安宫牛黄注射液一号和二号常用于治疗肝性脑病,各40毫升分别静滴。必要时酌情选用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肝细胞生长因子等。
相关信息: [预后] 诱因明确且容易消除如出血。缺钾等所致者,肝功能较好者,分流手术后因进食高蛋白而引起门体分流性脑病者预后较好。有腹水、黄疸、出血倾向的患者提示肝功能很差,预后也差。暴发性肝衰竭所致的肝性脑病预后最差。 [预防] 积极防治肝病。肝病患者应避免一切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严密观察,及时发现肝性脑病的前驱期和昏迷前期的表现,并进行适当治疗。
肝性脑病是指严重肝病引起的以脑脊髓功能失调为主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综合征,也称肝性昏迷。
[病因] 常发生于下述三种情况。
原无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于病后八周内发生昏迷,昏迷发生急骤,称急性肝功能衰竭;
.慢性肝脏疾病肝功能衰竭期,昏迷发生缓慢;
门体静脉分流性脑病,昏迷易恢复,高蛋白饮食或消化道出血后易于发生。
诱因有上消化道出血、感染、高蛋白饮食、利尿剂、镇静剂、排放腹水、呕吐、腹泻、手术等。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788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