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
拼音:ji
症状: [诊断] 一、分型 分为急性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前者约占90%,预后良好;后者少见,但病情凶险,可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二、病史 病前常有暴饮暴食、饮酒、胆石症或胆囊炎发作史。 三、症状 突然发作的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腹痛为持续性、阵发性加重,重者向腰背部放射,平卧位加重,前倾坐位时减轻。多伴腹胀及中度以上发热,一般持续3-5日。出血坏死型可出现全腹剧痛及腹膜刺激症;伴有腹水出现,多为血性、渗出性;患者腹部或脐周皮肤青紫;低血压和休克;血钙降低;肠麻痹;多器官功能衰竭。 四、辅助检查 血、尿淀粉酶,血清胰蛋白酶、脂肪酶、磷脂酶A均升高。 五、并发症 局部并发症有胰腺脓肿与假性囊肿,全身并发症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败血症、肺炎、脑病、糖尿病、血栓性静脉炎、皮下或骨髓脂肪坏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治疗: [治疗1 一、一般治疗 禁食,必要时胃肠减压, 以减少食物刺激引起的胰液 分泌。 二、药物治疗 (一)抑制胰液分泌和胰酶 活性 阿托品每次0.5毫克,肌注;或654-2每次10-20毫克,肌注。西咪替丁每次400毫克、静滴;或雷尼替丁每次150毫克,每日3次。5-氟脲嘧啶0.5克,静滴,每日1次。抑肽酶每次2万U/千克,静滴。近年来善得定用于临床,每次50微克,肌注,每日2次。 (二)镇痛、解痉 阿托品或654-2常与杜冷丁合用治疗腹痛,后者为每次50-100毫克,肌注。异丙嗪25-50毫克,肌注;或普鲁卡因0.5-1克,静滴。 三、对症治疗 本病易于发生脱水、低血钾及酸碱平行失调,应及时纠正。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极易继发细菌感染,应给予广谱抗生素。 四、手术治疗 (一)适应症 具有需行外科手术治疗诊断未明的急腹症;伴严重的化脓性胆道疾患;外伤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伴弥漫性腹膜炎、胰腺周围脓肿者。 (二)手术方法 清除坏死的胰腺及胰腺周围组织,彻底冲洗腹腔并充分引流。伴严重胆道疾患者应行胆囊或胆总管引流,或行胆囊切除术。
相关信息: [预后]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预后良好,但若病因不去除常可复发。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险恶预后差,部分胰腺坏死的病死率约20%-30%,全胰坏死者可达60%-70%。经积极救治而幸存者多遗留不同程度的胰功能不全,极少数演变为慢性胰腺炎。导致急性胰腺炎不良预后的因素有年龄大、低血压时间较长、低钙血症及各种并发症。 [预防] 积极治疗胆道疾病、戒酒及避免暴饮暴食。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学性炎症,多为胆源性和酒精性。
[病因] 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甚多,在我国,胆道疾病为常见病因,在西方国家除胆石症外,大量饮酒也为主要原因。
约50%的急性胰腺炎由胆道结石、炎症或胆道蛔虫病引起,尤以胆石症为最多见。
胰管结石或蛔虫、胰管狭窄、肿瘤等可引起本病。
还有十二指肠憩室炎、输入袢综合征、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大量饮酒、暴饮暴食,胆、胰或胃手术后,腹部钝挫伤,甲状旁腺肿瘤、维生素D过量、家族性高脂血症,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柯萨奇病毒感染等。
能诱发急性胰腺炎的药物有硫唑嘌呤、肾上腺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四环素、磺胺类等。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789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