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盂肾炎
拼音:ji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本病好发于女性,尤其是婚育龄女性、女幼婴、孕妇及老年妇女。男女比例为1:10。 二、症状 起病多急骤,常有寒战、高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及呕吐。轻症患者可无全身表现或症状轻微。多数患者腰部或肾区不适、隐痛或钝痛,个别绞痛、尿频、尿急、尿痛,可有上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叩痛,耻骨联合上压痛。 三、辅助检查 尿常规、尿培养、尿蛋白定量、抗体包裹菌检查、肾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 四、并发症 可并发肾周围脓肿、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和急性肾乳头坏死。后者是急性肾盂肾炎中严重感染的表现,尤其见于糖尿病、尿路梗阻和/或治疗延误者,表现有寒战、高热,肉眼血尿,尿中有烂肉样组织排出,脓尿及菌尿,败血症,休克和/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急性肾功能衰竭。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发热及泌尿系症状明显时 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可服碳酸 氢钠,每次1克,每日3次,以减 轻膀胱刺激症状,且对氨基糖甙 类、青霉素、磺胺等有增效作 用。 二、抗生素应用 (一)用药原则 首选对革兰染色阴性杆菌有效且血浓度较高、大部分以原形从原路排出的药物,同时应注意所选药物的毒副作用。应在取尿标本作常规和细菌学检查后立即开始足量治疗。如用药24-48小时后症状无明显好转,应及时更换抗生素。最好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疗程不得少于10-14日,停药后第2、4、6周分别复查尿常规和尿培养,均阴性方为治愈,如有复发征象,应再次用药物治疗,切忌过早停药或停药后不追踪观察,致感染复发或迁延不愈转为慢性。 (二)治疗方法 初发且无伴发病、中度或低热者可选用复方新诺明,每次1克,每日2次;或氧氟沙星每次0.2克,每日2次;或头孢克肟每次0.1克,每日2次;或氨苄青霉素每次2克,静滴,每日4次;或氧哌嗪青霉素每次2克,静滴,每日3次;或妥布霉素每次1毫克/千克,肌注,每日2次。高热、全身症状重或有伴发病的肾盂肾炎可选用头孢哌酮,每次2克,静滴,每日1-3次;或头孢三嗪每次2克,静滴,每日1-2次。绿脓杆菌感染可选头孢噻甲羧肟,每次2克静滴,每日2-3次;或氨苄青霉素每次2-3克,静滴,每日4次。
相关信息: [预后] 急性肾盂肾炎的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有无导致发病的易感因素,是否接受了及时、有效恰当的治疗。若无尿流不畅、尿路梗阻、畸形或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易感因素,易于治愈,反之,有上述易感因素则难以治愈,且常再发影响肾功能而预后不良。适当的治疗和密切随访观察也可改善预后。 [预防] 加强个人卫生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多饮水、勤排尿是最简便而又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不进行尿路器械检查。尿道口、会阴部或阴道分泌物较多而易再感染者,应经常清洗,可用百多邦软膏或环丙沙星软膏涂于尿道口旁粘膜或会阴部皮肤,以减少上行性再发感染。如发病与房事有关,可在事后立即排尿并口服一次抗菌药,有一定的预防价值。
一、致病菌 以肠道细菌为最多,大肠杆菌约占60%-80%,其次为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产碱杆菌、绿脓杆菌等,偶见厌氧菌、真菌、病毒和原虫感染。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感染多见于以往有尿路器械检查史或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二、感染途径 上行感染最为常见,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路粘膜损伤如尿液高度浓缩、月经期间、性生活后等,或入侵细菌的毒力大,尿道口及其周围的细菌容易侵袭尿路而导致肾盂肾炎。
血行感染较少见,在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某些促发因素下,体内慢性感染病灶如扁桃体炎、鼻窦炎、龋齿或皮肤感染等的细菌乘机侵入血液循环到达肾,从而引起肾盂肾炎。
淋巴管感染和直接感染更为少见。
三、易感因素 尿流不畅和尿路梗阻如尿道狭窄、包茎、尿道异物、尿路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女性膀胱颈梗阻、神经性膀胱、膀胱憩室、肾下垂及妊娠子宫压迫输尿管、迷走血管造成肾盂出口狭窄等。
尿路畸形或功能缺陷如肾发育不良,肾、肾盂、输尿管畸形,多囊肾、肾髓质囊性病变、马蹄肾、海绵肾和膀胱输尿管返流等。
慢性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贫血、慢性肝病、慢性肾脏病、营养不良、肿瘤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而易发细菌感染。
其他因素如尿道内或尿道口附近有感染性病变如尿道旁腺炎、尿道憩室炎、阴道炎、包皮炎、前列腺炎及腹股沟、会阴部皮肤感染等。
导尿和尿路器械检查也易促发尿路感染。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80159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