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
拼音:que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皮肤粘膜颜色苍白、出现软弱无力、心悸、气短、头晕、眼花、耳鸣等贫血的表现。有口腔炎、舌炎、口角浅裂,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胃酸缺乏,严重者可并发吞咽困难、皮肤干燥、角化和萎缩,毛发干燥和脱落,指甲变平,不光整,脆薄易裂,甚至有反甲。可有神经痛、头痛、感觉异常及舌面烧灼感,严重可有颅内压增高和视乳头水肿。有精神、行为异常如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精神迟滞和异食癖、冷饮癖、食土癖。 二、辅助检查 血常规、骨髓象、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铁饱和度、血清铁蛋白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注意蛋白质、维生素补充,应进食含铁质、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多的食物如肉类、蛋类、肝、菠菜等。 二、病因治疗 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如钩虫病引起贫血,驱虫和补充铁剂应同时进行。 三、药物治疗 (一)口服铁剂 硫酸亚铁每次0.3-0.6克,每日3次,8-12周为一疗程;或富马酸铁(富血铁)每次0.2克,每日3次;或10%枸橼酸铁胺溶液每次20毫升,每日3~4次;或力蜚能每次150毫克,每日1~2次,连用1-2月。其他如柠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 (二)注射铁剂 口服铁剂有严重消化道反应;胃肠道吸收障碍,口服不能奏效如脂肪泻、萎缩性胃炎;需迅速纠正缺铁如严重妊娠贫血,或需及时外科手术者,应注射铁剂。右旋糖酐铁每次50毫克,深部肌注,每日或隔2-3日1次;或山梨醇枸橼酸铁复合制剂每次1.5毫升(铁75~100毫克)深部肌注。 四、输血或输红细胞 经铁剂治疗后恢复较快,一般不需输血,但严重贫血,血红蛋白小于50克/升或因其他病急需手术者,可酌情输血或输红细胞。
相关信息: [预防] 对有潜在性缺铁的原因应及早预防。多次、多胎母婴,早产儿,患缺铁性贫血母亲所生的婴儿,以乳类喂养应加强血液学监护,可给预防性小剂量铁制剂。对食物搭配不良者应进铁强化食品。预防肠道钩虫感染,治疗慢性出血病、慢性溶血病、慢性炎症或一些慢性系统疾病均是预防措施。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可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已被用尽,红细胞生成发生障碍时所出现的贫血。
成年男性发病率为10%,女性20%,孕妇40%,儿童高达50%。
[病因] 一、摄入不足而需要增加 小儿生长期需铁,生长越快需铁量愈多,各种乳汁中含铁量甚少,牛乳比人乳还少,故必须增加辅食以补充铁的供给。
妊娠,、哺乳妇女铁需要显著增加,特别是多次、多胎妊娠。
二、消耗过多或吸收不良 慢性失血是耗铁的最常见因素,如钧虫病、消化道溃疡、肠道癌肿、肠息肉、痔疮、月经过多、反复鼻衄造成大量铁丢失。
慢性溶血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人造心脏瓣膜、疟疾等也可引起失铁。
胃及十二指肠切除术、慢性胃肠炎特别是十二指肠和小肠炎症、严重皮肤病脱屑,衰老胃肠粘膜细胞脱落可使铁丧失过多。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809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