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缺乏症
拼音:li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起病急骤,突然出现畏寒、高热、全身困倦、头痛、出汗、全身关节疼痛。可发生咽峡炎伴颌下、颈部淋巴结肿大。急性坏死性溃疡常见于扁桃体、软腭、唇、舌、皮肤、鼻腔、直肠、肛门及阴道等处,溃疡表面覆盖一层褐色的脓性分泌物。患者抵抗力极度低下,并发感染并迅速蔓延,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脓毒败血症死亡。 二、辅助检查 同白细胞减少症。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加强保护性隔离措施,注意皮肤、口腔卫生。 二、病因治疗 查明原因,及时停止有害的理化因素刺激,停用有关药物。 三、药物治疗 (一)抗感染 尽早使用有效和足量的抗生素,争取用药前做鼻拭子、咽拭子、各种分泌物、血、大小便培养。患者可能发生致命的多菌血症,在病原菌未找到前先联合应用对革兰阴性杆菌(包括绿脓杆菌)及革兰阳性球菌均有效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以头孢类抗生素为主,如茵必治、复达欣、西力欣、泰宁、头孢唑啉等,轮换交替应用,以减少耐药。如连续发热,各种抗生素无效,怀疑有真菌感染时及早加用大扶康、伊曲康唑等。 (二)提升粒细胞药物 重组人生长因子如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白能)每次200-300微克,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5-7日;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惠尔血)每次75-300微克,皮下注射,或静滴,每日1次,连用5-7日。碳酸锂每次300毫克,每日3次;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可使用。 三、输注粒细胞 输注速度以4-6小时输入40X109/升粒细胞为宜,输入量每日8-12U,连用3-5日。
相关信息: [预后]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在抗生素应用以前死亡率高达75%-90%。抗生素广泛应用以后,死亡率已降至25%以下。年老、全身衰竭、黄疸或合并严重感染者死亡率高。经积极治疗10日仍无明显好转者预后较差。骨髓中尚保留少量幼稚细胞比完全缺乏者恢复较快。外周血单核细胞持续存在并有增多趋势,提示疾病的好转。 [预防] 参见白细胞减少部分。
中性粒细胞严重减少,绝对值低于0.5X109/升,称粒细胞缺乏症。
[病因] 绝大多数为化学药物过敏反应,如氨基比林、保泰松、羟基保泰松、安痛定、安乃近等,多数在再次接受药物一周后发病。
也可见于2次大剂量放射线照射后。
参见白细胞减少部分。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814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