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拼音:lin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有弹性,略硬,初期无粘连,晚期融合成块,可伴有压迫症状,产生疼痛,并向皮肤浸润。肠系膜淋巴结、纵膈淋巴结、咽淋巴环、脾、睾丸常受侵犯,可出现相应器官的压迫症状。可有发热、体重减轻、盗汗等全身症状。结外病变较多,常侵犯骨髓出现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 二、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为确诊依据。
治疗: [治疗] 一、放射治疗 I期或Ⅱ期患者首先局灶性放射治疗,照射剂量在弥漫性组织细胞型为40-50Gy,非组织细胞型可减少到25-35Gy。 二、化疗加放疗 Ⅲ期和Ⅳ期的患者采用化疗加放疗,一般先化疗,常选用COP方案,即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强的松,6天为一疗程,间歇2周;也可用COAP方案,用法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缓解后再对原来的肿瘤部位进行放射治疗。脑脊髓侵犯时,氨甲喋呤或阿糖胞苷、地塞米松混合后鞘内注射,每周2次,直至症状消失,脑脊液检查阴性;也可全颅照射。 三、联合化疗 白血病期可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方案治疗。对难治性淋巴瘤可采用大剂量氨甲喋呤;也可用COMLA方案,即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氯甲喋呤、甲酰四氢叶酸及阿糖胞苷。
相关信息: [预后] 病理类型在本病的预后中较为重要。弥漫型淋巴细胞分化好,5年生存率为61%;弥漫型淋巴细胞分化差,5年生存率为42%;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4年生存率仅为30%。有无全身症状对预后影响较霍奇金病小。低度恶性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程相对缓和,但缺乏有效根治方法,所以呈慢性过程而伴多次复发,也有因转化至其他类型,对化疗产生耐药而致死亡。但低度恶性组如发现较早,经合理治疗可取得5-10年甚至更长的存活期。 三、分型 组织病理分型主要有淋巴细胞型、组织细胞型、混合细胞型、伯基特淋巴瘤。每型又分弥漫性和结节性。 四、分期 同霍奇金病。
见霍奇金病部分。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820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