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疾病(原发性醛围酮增多症)
拼音:shen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表现为高血压,多数为轻-中等程度升高,降压药物治疗效果差。低血钾性周期性双下肢无力、麻痹,严重者呼吸肌麻痹。多尿、夜尿增多,烦渴、多饮。碱中毒致手足搐搦,全身惊厥,甚至意识丧失。心律失常,可为早搏或阵发性心动过速,严重时发生心室颤动,心源性脑缺氧。 二、辅助检查 血清钾降低,血钠升高,碱血症,唾液钠与钾降低,尿钾、醛固酮增高,血浆、唾液醛固酮升高,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降低,安体舒通试验、钠负荷试验、低钠饮食。赛庚啶试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有助于诊断。X线、B超、CT、MRI检查、肾上腺血管造影、碘131化胆固醇肾上腺扫描可助定位。
治疗: [治疗] 一、手术治疗 以手术切除肿瘤为首选方法。 二、药物治疗 双侧肾上腺增生者目前趋于药物治疗。可应用安体舒通微粒,每次60-80毫克,每日3-4次;氨基导眠能每次0.5克,每日1-3次,适用于醛固酮瘤;氯苯喋啶也可试用,必要时加用降压药物;对ACTH依赖型者应用地塞米松,每日1毫克,10日后减量至每日0.5毫克,且能维持疗效。
相关信息:
醛固酮增多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醛固酮分泌增多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扩张。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因在肾上腺外。
[病因] 将原醛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醛固酮瘤,最多见,占原醛的60%-90%,90%为单侧腺癌;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为第二多见的类型,多发于儿童,系双侧肾上腺球状带增生所致;
ACTH型醛固酮增多症;
产生醛固团的肾上腺癌少见,约占1%。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848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