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


拼音:lei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以青壮年为多,女性多于男性。 二、诊断标准 多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诊断标准。凡符合下列七项中四项者可诊断为本病。晨僵至少1小时,存在至少六周;三组关节肿胀存在六周以上;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肿胀六周以上;对称性关节肿胀;类风湿结节,多见于肘关节背侧骨突处,结节坚韧,不易吸收,实质上是类风湿性肉芽肿结节;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手X线像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腔狭窄。以上诊断标准在我国初步检试其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88%,典型患者诊断不难。 三、特殊类型 (一)弗尔提综合症 是指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脾肿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类风湿因子阳性。 (二)幼年型 多发生在2-16岁,女性多于男性。起病急,有高热、寒战,持续数周或数月可自行缓解,反复发作。每次发病多为单个关节,或病变反复发生在某一个或几个关节,如手、膝、肘、踝关节等。全身症状较关节症状明显,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皮疹,血白细胞升高,心包炎、胸膜炎等。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很低。

治疗: [治疗] 一、治疗原则 目前无特效疗法,多采用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目的在于减轻症状,控制关节及其他组织的炎症,维持关节功能,防止畸形,修复受损关节和恢复功能。 二、一般治疗 急性期如高热、关节肿痛明显者应卧床休息,为防止关节强直,急性期过后应适当活动。饮食中各营养要素要充分,尤其是蛋白质和维生素。贫血明显者可输入小量鲜血。 三、药物治疗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不做常规治疗,仅适用于严重血管炎如眼部损害、脑脊髓病变、心脏传导阻滞、关节持续活动性滑膜炎及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无效者。应小剂量短期应用。如效果不显著可酌情加量,症状控制后应逐步减至最小维持量。 (二)非甾体类抗炎药 常口月艮阿斯匹林每日2-6克,分4次;或消炎痛每次25-50毫克,每日3次;或布洛芬每日1.2-2.4克,分3-4次;或条普生每次250毫克,每日2次;或炎痛喜康每次20-40毫克,每日1次;或氯灭酸每次200-400毫克,每日3次。 (三)免疫调节剂 常用青霉胺每日250-750毫克,分3次口服;环磷酰胺每次50毫克,每日2次;或硫唑嘌呤每次50毫克,每日2-3次;必要时可试用金制剂、氨甲喋呤等。环孢菌素A每日5-10毫克/千克。左旋咪唑每日50-150毫克,分3次口服。 (四)雷公藤制剂 水煎剂每日10-30克,分1-2次饭后服;片剂每次1-2片,每日2-3次饭后服;多甙片10-20毫克,每日3次。 (五)其他 7-干扰素、抗TNF抗体及抗T淋巴细胞及其受体的抗体等。 四、其他治疗 可行理疗和关节功能锻炼。关节明显畸形者可行矫正术,关节强直和破坏者可作关节成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

相关信息: [预后] 约10%患者短期发作后可自行缓解,不留后遗症;约15%极短时间内出现关节骨的明显破坏;大多数则呈现发作与缓解交替的病程。疾病早期治疗时关节炎尚可恢复。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因] 尚未明了。

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和感染因素有关。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86739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