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压迫症
拼音:ji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脊髓受压表现为受损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一)运动障碍 病变节段支配区肌肉弛缓性瘫痪,伴肌肉萎缩和肌束震颤。锥体束受压导致病变节段以下同侧肢体痉挛性瘫痪,如病变侵及双侧锥体束则呈双侧肢体痉挛性瘫痪。急性脊髓压迫症早期表现为脊髓休克。 (二)感觉障碍 脊曲半侧受累则病变水平以下对测躯体痛、温觉缺失,同侧深感觉缺失。脊髓因横贯性损害则病变水平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双侧锥体受压时可出现尿潴留,晚期出现反射性膀胱、马尾、圆锥受压时可出现二便失禁。瘫痪肢体可有皮肤干燥、脱屑、少汗、甚至无汗。 二、分类 (一)急性压迫 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很快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的表现,早期常有脊髓休克。 (二)慢性压迫 症状呈进行性经过,一般不出现脊髓休克。通常可分为三期,刺激期主要表现神经根和脊膜刺激症状;脊髓部分受压期可出现脊髓半侧横贯损害的表现;脊髓完全横贯性损害。 三、辅助检查 腰穿压颈试验、脑脊液检查。CT、MRI检查或椎管造影可助诊断。
治疗: [治疗] 以去除病因,解除压迫,恢复脊髓功能为目的,强调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可给大量B族维生素。硬膜外脓肿在紧急手术的同时给予足量有效抗生素。脊柱结核手术同时施行抗痨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可结合放疗、化疗。防治并发症,对瘫痪肢体进行康复治疗及功能锻炼。
相关信息: [预后] 本病的预后取决于压迫的病因及受压时间长短。髓外硬脊膜内肿瘤多为良性,手术切除预后良好;髓内肿瘤则预后较差。其次脊髓受压时间短,恢复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脊髓压迫症是指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压迫脊髓、神经根及其供应血管而出现脊髓损害症状的一组病症。
[病因] 本症可由脊柱病变如脊柱外伤、结核、肿瘤及椎间盘脱出,脊膜病变如硬脊膜外脓肿、硬膜下血肿,脊髓和神经根病变如神经纤维瘤等引起。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882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