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
拼音:nao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多见于50-60岁以上年老者,多于静息状态发病,由栓塞引起者则以青壮年多见。多数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或中风病史。 二、症状 一般起病较急,数小时内达高峰,栓塞者则于数秒、数分钟内达高峰。部分病人睡眠中患病,晨间醒后才发现异常。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有时头痛,但不剧烈,通常意识清晰。 三、定位诊断 由于脑梗塞部位不同,表现有异。 (一)颈内动脉系统 多表现为,病侧视力障碍,对侧中枢性偏瘫,可出现失语;病侧不完全性霍纳综合征及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部可闻及血管杂音;智能减退、失认、失用、左右侧分辨不能。 1.大脑中动脉可出现病变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可伴失语,出现失用、失认和体象障碍等。 2.大脑前动脉可产生对侧下肢运动和感觉障碍,伴小便不易控制。可出现对侧中枢性面、舌及上肢瘫痪,或有淡漠、欣快、大小便失禁和强握等。 (二)椎-基底动脉系统 1.椎动脉突起眩晕、构音不清、吞咽困难、和声带麻痹、眼球震颤、霍纳综合症、小脑性共济失调、病侧面部和对侧半身痛、温觉减退。 2.基底动脉脑干梗塞可出现交叉性麻痹;主干闭塞出现四肢瘫、延髓麻痹及昏迷,常迅速死亡;脑桥基底部梗塞时神志清楚,不能讲话,只能以眼球上下活动表达意思;小脑梗塞表现眩晕、恶心、呕吐、头痛、共济失调。 3.大脑后动脉穿通动脉阻塞表现为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和锥体外系症状;后交通动脉吻合后闭塞表现对侧偏盲和一过性视力障碍;两侧枕叶梗塞表现皮质盲,可有失读、体象障碍。颞叶支闭塞可出现急性记忆障碍。 (三)腔隙综合症 症状多呈局灶性。单纯运动障碍最常见,仅表现轻偏瘫。单纯感觉障碍表现为偏身感觉异常或丧失。共济失调性偏侧轻瘫表现为对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和运动障碍。假性球麻痹综合症表现为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呕吐反射亢进、强哭、强笑等。多发性腔隙梗塞表现假性球麻痹、面部表情固定、运动不能、前冲步态等,可伴尿失禁和智能减退。 四、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CT扫描、MRI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脑血管造影可助诊断。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ry)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有助于早期诊断。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防治各种并发症。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压,使其接近正常或病前水平。 二、药物治疗 (一)改善循环 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次250-500毫升,每日2次,静滴,7天为一疗程;出血或心功能不全者慎用。肠溶阿斯匹林每次0.3克每日1次;或/和潘生丁每次50毫克,每天3次。 (二)减轻脑水肿 20%甘露醇每次250毫升,静滴,每6-8小时1次,7日为一疗程。复方甘油盐水每次500毫升,静滴,每日1次。地塞米松每次10毫克,静注;或强的松每次40-60毫克,晨起顿服,第二周后减量。 (三)抗凝疗法 进展性中风适用,脑出血禁用。肝素4千-6千U,静滴,3-5日后同时口服华法令,开始6-12毫克,至少5日,然后单用华法令2-6毫克。每晚1次。每一疗程不少于3-6个月。 (四)溶栓疗法 用于起病6小时内或进展性中风。尿激酶每次1-2万U,静滴,每日1次5日为一疗程。 (五)改善脑代谢 脑复康,每次0.4克,每日3次。脑通每次10毫克,每日2次。胞二磷胆碱0.5-0.75克,和脑活素每次10-310毫升,静滴,每日1次,10-14日为一疗程。维生素E,每次0.2克,每日3次。尼莫地平每次40毫克,每日3次。 (六)中药 红花、川芎、丹参、鸡血藤、地龙等。 三、手术治疗 对急性小脑梗塞可行减压术。也可行颅内一颅外动脉吻合术,介人性放射学治疗。
相关信息: [预后] 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病死率约5%-15%,存活者残废率较高,仅30%可部分或完全恢复。脑栓塞急性期病死率也约为5%-15%,存活者后遗症较多,半数以上可复发。 [预防] 主要是针对脑血栓的危险因素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栓塞的原发疾病等进行治疗。
脑梗塞是指局部脑供血障碍导致脑组织急性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
[病因] 因脑血栓形成、栓子、炎症、损伤等引起,以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引起者最常见。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多伴高血压。
脑栓塞则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肌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886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