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


拼音:zhu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脑血管畸形破裂多发生于青少年,先天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多青年以后发病,老年人以动脉硬化为多。患者多突然起病,常有用力、情绪激动等诱因。 二、症状 突发剧烈头痛,如劈裂样、刀割样,开始时多为单侧,很快累及全头伴恶心、呕吐,呕吐多呈喷射性。但老年患者可无明显头痛,起病时往往有抽搐,意识不清,重者很快昏迷。发病初期多无颈项强直,克氏症常于24小时后逐渐出现。老年人脑膜刺激征可不明显,颅神经中以一侧动眼神经麻痹最常见。血管畸形的出血常并发偏瘫、失语。少数患者早期有某一肢体轻瘫或感觉障碍,也可数日后出现偏瘫。眼底检查见玻璃体下片状出血,视乳头水肿。 三、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CT扫描、MRI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脑血管造影可助诊断。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绝对卧床休息4-6周,避免一切可能引起血压和颅压增高的因素如用力排便、咳嗽、情绪激动等。便秘者可用开塞露或缓泻剂,尿潴留者给予导尿,剧烈头痛、烦躁者可用安定等镇静剂。必要时可腰穿放出脑脊液6-10毫升。 二、药物治疗 (一)有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者 应给予脱水剂。 (二)止血药 6-氨基己酸,第1日24-48克,静滴,以后每日12-24克,连续7-14日后改为口服,并渐减量,用药3-4周。对羧基于胶每次一克,静滴,每6-8小时1次,用药3-4周。止血芳酸每次六克,静滴,每12小时回次,用药2-3周。止血敏每次4克,静滴,每12小时1次,用药2-3周。 (三)脑血管痉挛 可予罂粟碱每次60-90毫克,静滴,每日1次;症状明显者可用异丙基肾上腺素,每次点0.4-0.8毫克,缓慢静滴,每小时1次;尼莫地平有预防作用,每次40毫克,每日3次。 三、手术治疗 目的是防止再出血。可采用开颅直接手术或介入放射学治疗。

相关信息: [预后] 与病因、出血部位、出血量、有无并发症及是否得到适当治疗有关。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血液进人蛛网膜下腔。

有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

自发性者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人蛛网膜下腔者,继发性者指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脑室和蛛网膜下腔者。

[病因] 原发者病因以先天性颅内动脉瘤破裂为常见,其次为脑血管畸形和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888333.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