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孢子虫病


拼音:yin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本病儿童占90%。多见于夏秋季,常在集体机构如军队、幼托所呈小型流行,并有家庭聚集性。潜伏期为4-14日,平均为10日。 二、症状 (一)急性腹泻 多见于免疫功能健全的儿童、青年及旅游者。主要为水样腹泻,出现水样蛋花便、黄色粘液便、绿色水样便和黄色稀便,少数伴脓血或有恶臭,每日4-10次,且昼少夜多、,常伴恶心、呕吐、腹痛、腹鸣、食欲减退、发热及头痛等。 (二)慢性腹泻 多见于免疫功能缺损者。通常症状多,病情重且持续时间长。有的表现为持续霍乱样水泻,失水量一般每日3-6升,可导致循环衰竭而死亡。尚有厌食、腹痛、恶心、全身无力、低热及营养不良等。 (三)肠外表现 在免疫功能缺损患者中偶有发生支气管炎、肺炎,出现慢性咳嗽、呼吸困难等。胆道感染包括急性及坏疽性胆囊炎等。 三、辅助检查 粪便检查、肠组织活检、血清学检测对诊断有所帮助。

治疗: [治疗] 免疫功能健全患者一般无须药物治疗,急性腹泻次数较多者应静脉输液或口服补液。大蒜素20-40毫克,口服,每日3次,6日为一疗程。免疫功能缺损者患本病,必须用药物治疗。一般选用螺旋霉素每日1-2克口服,两星期或更长时间可有效。腹泻严重者可适当应用复方苯乙哌啶或苯哌酰胺。近来有人采用注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转移因子及口服高效价免疫的牛初乳有效。

相关信息: [预防] 有腹泻疾病的幼龄动物,尤以小牛、小山羊应用10%甲醛溶液、5%氨水均能使卵囊的感染力消失。加热65度以上30分钟或零下70度低温均可破坏卵囊的感染性。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对污染用具应加热杀虫。

隐孢子虫病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我国自1987年发现本病以来,已陆续报道了600例以上。

[病因] 本病由隐孢子虫引起。

农村以小牛为主要传染源,城市以小狗、小猫为传染源,病人也是传染源。

多通过污染的食物、用具和人际间接触而经口腔、空气飞沫等感染。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929210.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