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其一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

鸟哢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注释说明癸卯岁是晋安帝元兴二年(403),陶渊明三十九岁。

两年前,即晋安帝隆安五年(401)的冬天,陶渊明因遭母丧而离桓玄幕府之职返回家乡。

这两首诗作于同一年的春天,这时诗人已经开始躬耕。

“怀古田舍”,就是在田舍中怀古。

诗人通过怀古......更多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负疴颓簷下,终日无一欣。

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

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

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

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

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邻。

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

注释〔说明〕此诗作于晋义熙十二年(416),陶渊明五十二岁。

萧统《陶渊明传》说:“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与学士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

所住公廨,近于马队。

是故渊明示其诗云:‘周生述孔业,祖......更多

答庞参军 其五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昔我云别,仓庚载鸣;

今也遇之,霰雪飘零。

大藩有命,作使上京;

岂忘宴安?

王事靡宁。

读《山海经》 其六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注释其六(1)逍遥芜皋上,音然望扶木(2)。

洪柯百万寻,森散覆肠谷(3)。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4)。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5)!

[注释](1)这首诗吟咏日出之处和太阳的光辉,寄托向往光明之意。

(2)芜皋:即无皋。

《山海经?东山经》:“无皋之山,南望幼海,东望榑(fú扶)木。

”沓然:遥远的样子。

扶木......更多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诗书敦夙好,园林无世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叩栧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

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注释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1)[说明]辛丑岁是晋安帝隆安五年(401),陶渊明三十七岁,此时仍在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府中任职。

此前,诗人告假还家,至七月假满......更多

酬刘柴桑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注释[说明]刘柴桑,即刘程之,见前诗[说明]。

此诗与《和刘柴桑》诗当作于同一年,即义熙十年(414),陶渊明五十岁。

从诗意来看,《和刘柴桑》作于冬春之交,而此诗作于秋天。

诗中以隐居躬耕的自然乐趣和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道理来酬答刘柴桑,尽管其中带有消极的思想,但在朴素纯和之中,却洋......更多

饮酒 其九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

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褛褴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注释注释:(1)倒裳:倒着衣服.忙着迎客,还不及穿好衣服.(2)好怀:好心肠.(3)乖:违背.(4)尚同:同流合污.(5)汩: 音"古".搅混.(6)纡辔:拉着车倒回去.(7)讵:岂.(8)驾:车驾,意谓......更多

饮酒 其二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注释〔注释〕(1)这首诗通过对善恶报应之说的否定,揭示了善恶不分的社会现实,并决心固穷守节,流芳百世。

深婉曲折的诗意之中,透露着诗人愤激不平的情绪。

(2)云有报:说是有报应。

指善报。

夷叔: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孤竹君死后,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继位为君而一起出逃。

周灭商后,二人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更多

饮酒 十五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注释其十五(1)贫居乏人工。

灌木荒余宅(2)。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3)。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4)。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5)。

〔注释〕(1)这首诗写贫居荒宅之景与衰老将至之悲,但诗人并不为守穷而后悔,相反,如果违背了自己的夙愿,那才深可痛惜。

(2......更多

16 共15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