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


拼音:bai

症状: [诊断] 其形态与部位各异。 一、前囊性和后囊性白内障混浊位于中央区前囊下或后囊下,大多数混浊不发展。 二、极性白内障 分为前极性和后极性两种。 (一)前极性白内障 混浊位于晶体前极部囊下,多呈灰白色斑点,范围极小,对视力影响不大。 (二)后极性白内障 常与玻璃体动脉残留有关。混浊位于晶体后极略偏鼻侧,常为静止性,可影响视力。 三、核性自内障 也称中心性白内障,混浊位于晶体的核心部,呈灰白粉尘样混浊,常为双眼对称,静止且不影响视力。 四、绕核性白内障 . 又称板层白内障或带状白内障,在儿童中最常见,约占先天性白内障的40%。在核周围有带形混浊包绕,常为双侧性,可致视力下降。 五、冠状白内障 可双侧对称,混浊位于晶体周边部皮质深层,呈短棒状、水滴状、哑铃状,而中央部透明,呈静止性,常不影响视力,但随年龄增长可影响视力。 六、点状白内障 混浊呈灰白色或蓝色细小点片状,位于晶体皮质深层,以周边部多见,不影响视力。 七、全自内障 出生时晶体己全部混浊,常双侧对称,多合并其他眼部畸形。

治疗: [治疗] 已影响视力者应尽早施行手术,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弱视,最好在婴儿3-6个月时手术,术后应注意防治弱视。

相关信息:

先天性白内障也称发育性白内障,是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晶体混浊。

[病因] 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

内源性与遗传有关,外源性是孕妇在妊娠3个月内患病毒感染、甲状腺功能不足、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造成。

原发性青光眼(慢性闭角性青光眼)


拼音:yuan

症状: 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史,发作时眼部轻度不适。树胶和虹膜,休息后缓解,约1/3以上患者无症 状。发作时眼压升高,起初有明显的间歇性,随病情进展,间歇期缩短, 眼压达5.23-7.98kPa。通常不充血,周边前房浅,发作时角膜上皮轻度水肿,瞳孔轻度散大。早期视野正常,晚期出现视野缺损。眼底检查、房角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药物治疗能使高眼压暂时缓解,但不能阻止病变继续发展,故应早期手术,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相同。

相关信息:

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是一种以渐进性房角闭锁为主要特征的原发性青光眼,在我国常见。

原发性青光眼(开角性青光眼)


拼音:yuan

症状: [诊断] 常为双眼发病,病情进展缓慢,症状隐蔽。早期眼压不稳定,24小时内眼压差大于等于1.06kPa或两眼之差值大于等于0.67KPa为异常。眼底检查异常、视野缺损、前房角检查有助于诊断。可疑者应测量24小时眼压曲线,定期检查视野,测量房水流畅系数,必要时作激发试验如饮水试验或妥拉苏林试验,色觉、对比敏感度、视觉诱发电位、图像视网膜电图、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均可助诊断。

治疗: [治疗] 一、药物治疗 常用1%毛果芸香碱溶液滴眼,1%左旋肾上腺素溶液滴眼,每日1-2次,0.25%-0.5%噻吗心安滴眼,每日1-2次,乙酰唑胺每次250mg,口服,每日1-2次。 二、手术疗法 药物治疗不能控制者应用手术治疗,可用氟激光小梁成形术,或行滤过手术如小梁切除术等。

相关信息:

开角性青光眼又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以眼压升高时前房角仍开放及高眼压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前部视神经病变为特征。

[病因] 病因不明。

继发性青光眼


拼音:ji

治疗: 一、炎症性疾病所致青光眼 (一)前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 活动性炎症应按前葡萄膜炎积极治疗。眼压升高时局部滴噻吗心安、肾上腺素,全身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及高渗制剂降压。尽可能在炎症控制后行滤过手术。 (二)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常发生于青壮年,为单眼反复发作。发作时有青光眼症状,眼压升高、角膜轻度水肿:角膜后羊脂样沉着物、瞳孔散大,但前房不浅,房角开放。常可自行缓解,每次发作持续时间3-5天,一般不影响视功能。发作时局部滴肾上腺素、噻吗心安,口服乙酸唑胺降压,加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消炎痛口服。 (三)晶体异常所致青光眼 1.晶体膨胀老年性白内障的膨胀期因晶体变厚引起瞳孔阻滞而继发青光眼。表现为晶体混浊,表面膨胀有小裂缝,前房浅,虹膜向前膨隆,房角闭塞,眼压升高。先用乙酰唑胺和高渗制剂使眼压下降后,即行白内障摘除术,如已有周边前粘连,应行白内障和抗青光眼联合手术。 2.晶体溶解性青光眼发生于过熟期白内障。其特征为前房深,房角开敞,在角膜后壁、房水、房角、虹膜及晶体表面有多量灰白色具有彩色反光的碎片。最有效的疗法是药物控制眼压后立即摘除晶体。 三、外伤致青光眼 详见外伤致青光眼。 四、恶性青光眼 易见于浅前房、窄房角、小眼球、小角膜、睫状环较小或晶体过大的闭角性青光眼。抗青光眼术后前房极度变浅或完全消失,眼压升高,一般抗青光眼药物或手术治疗均无效,若处理不当常可导致失明。治疗应用1%-4%阿托晶液滴眼,每日2-4次,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和高渗剂,局部或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治疗无效应立即行玻璃体抽吸术及前房注气术,仍无效时需行晶体摘除术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 四、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虹膜新生血管丛易见于引起视网膜缺氧性疾病,如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青光眼前期 瞳孔缘周围虹膜有毛细血管丛扩张和细小新生血管,前房角正常或有少量新生血管。 (二)开角青光眼期 虹膜新生血管融合,房角开放但有多量新生血管,眼压突然升高。 (三)闭角青光眼期 纤维血管膜收缩,虹膜变平,瞳孔开大,对光反应消失,瞳孔缘色素上皮外翻,房角广泛周边前粘连成完全关闭,眼压升高。 常用的抗青光眼药物及手术效果均差,近年来应用全视网膜激光凝固治疗本病已取得一定疗效,屈光间质混浊时可作全视网膜冷凝或房角新生血管直接光凝。

相关信息:

继发性青光眼是指原发性青光眼以外,可找出眼部致病原因的青光眼。

占青光眼的20%-40%。

常见的有下列几种类型。

先天性青光眼


拼音:xian

治疗:***婴幼儿型青光眼 婴幼儿型青光眼常发生在3岁以前,出生时已有小梁或房角发育异常。患儿畏光、流泪、双眼睑痉挛,角膜水肿、混浊及扩大,角膜直径大于12mm,伴后弹力层破裂,前房变深,前房角结构发育不全,眼压升高,视乳头杯盘比值异常,双侧不对称。药物治疗多不满意,一经确诊应尽早 手术,可行前房角切开术或小梁切开术。 ***青少年型青光眼 青少年型青光眼也称发育性青光眼。经过与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相似,但眼压变化较大,有时眼压可迅速升高,伴虹视,可加重近视。治疗应先用药物控制眼压,如出现进行性视乳头及视野改变应尽早手术,作小梁切除术或滤过手术。 ***青光眼合并先天异常 一、蜘蛛指综合征综合征见本章第六节先天性晶体脱位和半脱位部分。 二、球形晶体短指综合征 见本章第六节先天性晶体脱位和半脱位部分。 三、颜面血管瘤青光眼综合症 皮肤血管瘤,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的皮肤、口腔及鼻粘膜常受累。眼部改变为青光眼、脉络膜血管瘤和视网膜血管扩张。脑膜血管及颅内钙化点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治疗可用噻吗心安、肾上腺素、毛果芸香碱等滴眼,无效时作滤过手术。

相关信息:

先天性青光眼是指胚胎期前房角发育异常,阻碍房水排出引起的青光眼。

分为婴幼儿型青光眼(6岁以下)、青少年型青光眼(6-30岁)和青光眼合并先天异常三种类型。

近视眼


拼音:jin

症状: [诊断] 一、分度 轻度近视为-6.00D。 二、症状 (一)视力近视眼最突出的症状是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正常。中度以下的近视眼视力可矫正,高度近视特别是眼底和玻璃体发生变性后,视力往往难以矫正。 (二)眼疲劳 未经矫正的近视,长时间近.距离工作,过度使用集合,不使用或少使用调节,导致集合与调 节失调,可产生眼疲劳症状。 (三)外斜视 由于调节与集合的相互矛盾,为避免眼疲劳,少用或放弃集合,久之可引起外斜视。 (四)眼球 高度近视多属轴性,眼球明显变长,眼球向外突出。前房较深,瞳孔大而反射较迟钝。 (五)玻璃体液化、混浊及后脱离多发生于中度以上近视,患者觉眼前有黑影飘动。 三、辅助检查 眼底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原理为在眼前放置一个凹球镜片,使平行光线在进人眼球前散开,经屈光系统后在视网膜上结成焦点。 一、镜片矫正 至今仍认为镜片矫正是治疗近视最常用和最好的方法。在配镜前,要通过验光弄清真实度数,再配适度眼镜。其原则为采用矫正到最佳视力的最低度数。 二、隐形眼镜 适用于两眼屈光参差大、高度近视、不规则散光及特殊职业者。这种眼镜不仅能矫正视力,而且可增加视野,并有较佳的美容效果,还可减少两眼像差提高双眼视功能,对青少年患者,还可压迫角膜防止近视继续发展。不足之处为受个体及环境条件的限制,若处理不当,可引起一系列角膜并发症。 三、屈光性角膜手术 (一)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是在角膜瞳孔区以外作8-16条放射状切口,使角膜变得平坦些,以降低眼的屈光度,达到矫治近视的目的。由于并发症及远期效果尚难肯定,手术要求条件较严格,故宜慎重从事。 (二)表面角膜镜片术 去除受体角膜中央区上皮,将异体角膜组织镜片缝于受体角膜表面。 (三)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和自动板层角膜成形术 四、巩膜缩短术 对高度近视效果可靠,为常用的手术方法。 五、望远镜式助视眼镜 对极高度近视并伴黄斑病变者,可采用助视眼镜阅读或从事近距离工作。 [预防] 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姿势端正,眼与读物距离保持25-30cm左右,不在乘车、走路或卧床时看书,用眼1小时后休息10分钟并远眺,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处读书写字,桌椅高度合适,定期检查视力,及时矫正近视,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相关信息:

近视是在无调节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的屈折后,不能清晰地在视网膜上成像,而是在视网膜前结成焦点。

[病因] 可能与遗传因素、发育因素、近距离工作有关,照明不足、阅读时间过久、字体过小、姿势不良等也与发病有关。

远视眼


拼音:jin

症状: [诊断l 一、分度 轻度远视为+6.0D。 二、症状 儿童、青少年时期调节力强,轻度远视可被调节代偿,故远或近视力均可正常,中老年人或中、高度远视者远、近视力均可减退。长时间近距离工作使眼过难关调节过度常发生视疲劳,如头痛、眉弓胀痛、眼胀痛,甚至恶心、呕吐,休息后症状缓解。高度远视的儿童由于过度调节而致过多的集合,易诱发内斜视。 三、辅助检查 眼底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远视可用凸球镜矫正。轻者 如无视力障碍、视疲劳或斜视, 不需矫正。症状明显者或中、高度以上的远视原则上应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后验光,尤其是婴幼儿及青少年患者,选择视力最好、度数最大的镜片矫正。

相关信息:

远视是在无调节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的屈折后,焦点聚在视网膜之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环形光圈,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

散光眼


拼音:san

症状: [诊断] 一、分类 可分为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两种。屈光力差别最大的两条径线为主径线,两条主径线呈垂直关系为规则散光。 二、症状 多数远、近视力均模糊,幼年时期的高度散光可导致弱视。眼疲劳常表现为眼胀痛、头痛、流泪、恶心、呕吐等。 三、辅助检查 眼底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轻度、无症状的散光不需矫 正,有症状的轻度散光、度数高或有视力障碍者均须用圆柱镜矫正,不规则散光可用隐形眼镜矫正。

相关信息:

散光眼是指眼球各径线(子午线)的屈光力不等,或同一径线的屈光力不一致,使得进人眼的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焦点而形成焦线。

[病因] 常由于角膜各径线的曲率半径大小不一致造成,晶状体也可产生散光。

两眼像不等


拼音:liang

症状: 两眼像不等是指两眼视网膜成像大小不等或形状不同,可引起一系列视觉和全身症状。若两眼像差过大,轻者合像困难,重者不能合像,只能放弃双眼单视成为单眼视。

治疗: 两眼像不等是指两眼视网膜成像大小不等或形状不同,可引起一系列视觉和全身症状。若两眼像差过大,轻者合像困难,重者不能合像,只能放弃双眼单视成为单眼视。视觉尚未发育成熟者可产生弱视和斜视,已发育成熟者可产生复视。在用镜片矫正了屈光不正和用三棱镜矫正了隐斜视之后,眼不适、固视物困难、视物模糊、视疲劳及头痛、头晕和恶心等症状仍不能消除,遮盖单眼后症状可消除。用两眼像不等测定器或像不等测定图可确诊。验光后用普通透镜做充分的矫正,如不能消除症状可用隐形眼镜或用等像透镜矫正。

相关信息:

空虚近视


拼音:kong

症状: 空虚近视是在空虚视野中,眼睛失去注视目标后形成的轻度近视。视野中无任何物体存在的环境,称为空虚视野。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由于处在云层之上,无远处目标吸引,故可形成高空近视,在茫茫雪地和漫天大雾中又可形成雪地近视和雾近视,夜间发生者称夜近视。

治疗: 空虚近视是在空虚视野中,眼睛失去注视目标后形成的轻度近视。视野中无任何物体存在的环境,称为空虚视野。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由于处在云层之上,无远处目标吸引,故可形成高空近视,在茫茫雪地和漫天大雾中又可形成雪地近视和雾近视,夜间发生者称夜近视。对高空近视可利用近目标模拟远目标的作用,通过双眼合像把双眼视轴散开,以带动调节放松,提高飞行员的视力。

相关信息:
2122232425 共50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