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片虫病


拼音:jiang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在流行区有生食水生植物史。 二、症状 出现慢性上腹痛、腹泻、食欲减退、营养不良。腹泻每日数次,量多,有奇臭,内含不消化食物。间歇性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重症者全身乏力、精神萎靡、消瘦、贫血、营养不良,可有水肿。久病儿童有生长发育障碍。智力低下、咬牙、睡眠不安等。 三、辅助检查 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粪便直接涂片法或沉淀集卵法可找到虫卵。

治疗: [治疗] 重症患者应加强支持疗法,先调整营养,纠正贫血,然后再驱虫。驱虫治疗可用吡喹酮5-10毫克/千克,顿服。硫双二氯酚总量3克,顿服或分2次口服。槟榔每日50克,加水煎煮1小时,浓缩至1百毫升,晨空腹服1次或2次,连服3日;或槟榔粉20-30克,空腹顿服。

相关信息: [预防] 不生食带皮壳的生菱、生荸荠等。

姜片虫病是一种肠道传染病。

[病因] 本病是由布氏姜片虫导致。

病人和病猪为传染源。

由生食水红菱、荸荠、藕等水生植物而感染。

丝虫病


拼音:si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本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我国北起山东、河南,南至广东、云南、台湾等15个省。患者有在流行季节流行区居住史和蚊虫叮咬史。 二、症状 (一)急性淋巴丝虫病 早期为淋巴组织炎症。 1.急性淋巴结和淋巴管炎:多见于下肢,常呈周期性发作,每月或数月发作1次。发作时全身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或触痛。大淋巴管炎时皮肤有自近端向远端发展的红线,皮内淋巴管炎则表现为丹毒样皮炎。一般持续2-3日自行消退。 2.精囊炎、附睾炎、睾丸炎。 3.丝虫热:常为周期性发作,热度可高可低,局部体征多不明显。 4、肺嗜酸细胞浸润综合征:有发热、咳喘,肺部浸润性游走性病变。末稍血嗜酸细胞增多,可达20%-80%。 (二)慢性淋巴丝虫病 主要表现为淋巴阻塞,但炎症仍反复出现。 1.淋巴结肿大和淋巴管曲张:以腹股沟处淋巴结大和其周围向心性淋巴管曲张形成肿块为特征,扪诊似海绵样包囊,中有硬核感。精索淋巴管曲张较多见。 2.淋巴阴囊:表现为阴囊肿大、皮肤增厚,皱褶增加等,也可有阴囊鞘膜积液。 3.乳糜尿:常见,多呈间歇发作,严重者呈持续性,发作前先有腰酸,骨盆及腹股沟部疼痛、发热等。 4,橡皮肿:最常见,多见于下肢,其次为阴囊、上肢、外阴、乳房等处。皮肤和皮下组织增厚,逐渐变硬,压之不留凹痕,粗糙,甚至有溃疡或疣状物增生。 (三)其他丝虫病 皮下组织、深部结缔组织和浆膜腔丝虫病有相应的表现。 三、辅助检查 取患者血液、鞘膜液、乳糜尿、腹水、胸水作微丝蚴检查,皮内试验、酶联免疫试验及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一、病原治疗 乙胺嗪为首选药,斑氏丝虫病每日0.6克,分2-3次口服,连服7日;或每日1克,分2-3次口服,连服3日;或每次0.5克,每星期1次,连服7次。马来丝虫病用1.0克,夜间顿服;或1.5克,夜间顿服;或0.3克,每周1次,连服6次为一疗程。左旋咪唑每日4-5毫克/千克,分2次口服,连服5日。呋喃嘧啶每日20毫克/千克,分3次口服,7日为一疗程。 二、对症治疗 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附睾炎和睾丸炎患者症状明显时宜卧床休息,局部热敷,口服阿斯匹林、保泰松、强的松等。乳糜尿发作时应卧床休息,用1%硝酸银或12.5%碘化钠溶液8-15毫升作肾盂冲洗,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可手术治疗。橡皮肿可用单管微波烘疗机治疗,每日烘疗30分钟后用弹性绑带由下至上绑扎患肢,15日为一疗程,可治疗三个疗程。巨大型下肢橡皮肿、阴囊橡皮肿或顽固性鞘膜积液可手术治疗。

相关信息: [预后] 丝虫病及时和彻底治疗,一般很快恢复健康。但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和晚期的橡皮肿,影响劳动,甚至因全身细菌感染而危及生命。持续乳糜尿对病人危害较大。 [预防] 在流行区进行群众性普查普治,服用乙胺嗪。防蚊灭蚊。

丝虫病是由不同的丝虫寄生于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深部结缔组织或浆膜腔所致的寄生虫病。

最常见者为淋巴丝虫病。

[病因] 致病的丝虫有八种,以寄生于淋巴系统的斑氏丝虫和马来丝虫最常见。

血中有微丝蚴的患者和无症状的带虫者是主要传染源,蚊虫叮咬是主要传播途径。

钩虫病


拼音:gou

症状: 二、症状 钩蚴可引起皮肤和呼吸道症状。侵入部皮肤初有奇痒和烧灼感,继而出现出血点、丘疹或疱疹,抓伤可继发细菌感染,局部淋巴结肿大。受染后1星期常有咳嗽、喉痒、声音嘶哑、重者呈剧烈干咳和哮喘发作,痰内可有血丝,持续数日后消失。成虫可引起上腹隐痛或不适,后期常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出现异嗜症。感染后10-20星期出现贫血,长期严重贫血可引起贫血性心脏病。儿童重症可影响生长发育。 三、辅助检查 粪便中检查钩虫卵,培养钩蚴可帮助确诊。

治疗: [治疗] 一、一般及对症治疗 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宜进高蛋白、易消化饮食,补充铁剂,必要时输血。钩虫性皮炎可用左旋咪唑搽剂或用15%甲苯咪唑软膏外涂患处,每日3次,连用1-2日。 二、病原治疗 丙硫苯咪唑每日400毫克,顿服,10日后再服1次;或每日200毫克,连服3日。甲苯咪唑每次100毫克,每日2次,连用3日。复方甲苯咪唑(速效肠虫净)每次1片,每日2次,连月3日。双萘羟酸噻嘧啶0.3-0.5克,睡前1次顿服,间隔一星期可反复应用。复方噻嘧啶每次3片,每日2次,连服2日。

相关信息: [预防] 尽量避免赤足与污染土壤密切接触,防止钩虫幼虫从皮肤侵入。

钩虫病是钩虫寄生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

[病因] 本病由钩虫引起。

传染源为钩虫病患者和钩虫感染者。

赤足或手接触时,丝状蚴即迅速钻入皮肤,也可经口感染。

[诊断] 一、病史 本病以青壮年为多。

有接触污染钩蚴土壤或生食污染钩蚴的蔬菜史。

囊虫病


拼音:nang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有食用囊虫猪肉史,或确诊有链状带绦虫病者,应进行详细检查有无囊虫病。 二、症状 (一)脑囊虫病 症状极为复杂多样,各型间可相互交叉和转化。可有反复发作的各种类型癫痫,伴失神、各种幻觉和感觉异常;可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脑膜炎长期持续或反复发作;可呈急性发病或进行性加重的颅内压增高;可为进行性加剧的精神异常及痴呆;也可产生脊髓压迫症,引起瘫痪、感觉障碍。 (二)皮肤囊虫病 约90%脑囊虫者有皮下囊尾蚴结节。以躯干多见,四肢较少,与皮肤组织无粘连,可自由移动,不痛不痒,也无炎症反应及色素沉着。 (三)眼囊虫病 以眼的视网膜最常见,其次为玻璃体,可引起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三、辅助检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间接 血凝试验检查患者血清或脑脊 液中特异性IgG抗体X线检查 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治疗: [治疗] 一、病原治疗 丙硫苯咪唑每日18毫克/千克,分2次口服,10日为--疗程。脑囊虫病用吡喹酮,总量120毫克/千克,于2-4日分次口服,应辅以脱水剂和镇静剂。皮肤囊虫病者有潜在性脑囊虫病可能,治疗中应注意观察。眼囊虫病一般需服2-3个疗程,疗程间隔3-4个月。 二、对症治疗 有颅内高压者应先服地塞米松,每次四毫克,每日4次,或20%甘露醇250毫升静滴,用7-10日,待颅内压降低后再予吡喹酮治疗。有癫痫频繁发作者,同时抗癫痫治疗。 三、手术治疗 眼囊虫病应手术摘除包囊。脑囊虫病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时需急诊手术摘除。

相关信息: [预防] 彻底治疗猪肉绦虫病人,不吃"米猪肉"。

囊虫病是绦虫囊尾蚴寄生在人体各组织所致的疾病。

[病因] 本病由链状带绦虫所致。

患者为传染源。

虫卵在十二指肠内孵化而造成感染属于内源性自身感染;

患者的手指沾染虫卵经口感染导致外源性自身感染;

若患者本人并无线虫病,当摄人染有他人粪便中虫卵的食物而感染则构成外源性异体感染,占60%-70%。

脑炎所致精神障碍


拼音:nao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症状多于1-2周内达到高峰。病前常有感染史。 二、症状 可见于疾病各期,表现以意识障碍最多见,常呈嗜睡、意识朦胧、混浊、谵妄或错乱状态。幻觉、妄想、自言自语或缄默、情绪不稳或淡漠、生活懒散、拒食、违拗、木僵或伤人毁物等,重者可呈精神分裂症样表现。认知障碍或呈痴呆状态。前驱期以癫痫发作较常见,其次为瘫痪、震颤、不自主动作、共济失调、脑膜刺激症、颅内压增高症或多汗。 三、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脑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以病因治疗为主。精神症状可用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或小剂量抗精神病药。迁延者可试用胰岛素低血糖治疗,禁用电休克治疗。

相关信息:

病毒感染尤其是单纯疱疹病毒最常见,其他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病毒也有发现。

也可原发于细菌性脑膜炎或伴发于败血症等。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


拼音:nao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在时间上,精神症状出现与颅脑损伤密切相关,伴随的心理作用是重要影响因素。 二、分型及其症状 (一)脑震荡 以意识障碍及逆行性遗忘为特征。轻者仅有短暂定向障碍,领会困难,分析与判断力差,于数分钟内恢复,重者可有意识丧失,多于半小时内恢复,醒后有逆行性遗忘、注意力涣散、思维困难、错认或幻视,情绪障碍或行为异常,1-2周后逐渐消失。无明显神经系统体症。脑脊液检查正常。 (二)脑挫伤 伤后即有意识障碍,以朦胧、谵妄或混浊状态常见,持续数小时至数日。有的经过一段清醒期后再次昏迷,醒后常有类似脑震荡的精神症状。多有神经系统限局体征、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脑脊液检查、脑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 (三)气压性脑损伤 多于伤后立即昏迷,持续数小时,醒后头痛剧烈,记忆困难与遗忘,焦躁不安与情感淡漠。有时对声音极其敏感或失听、不语,但其定向力、自知力及笔谈能力良好。多无神经系统体征。 (四)脑外伤后综合症 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持续数月或迁延不愈;脑外伤后神经症可有疑病症、焦虑症或宿症样表现;脑外伤性精神病可呈现类精神分裂症或类躁郁症状态;脑外伤性痴呆;人格障碍或癫痫。

治疗: [治疗] 在生命体征稳定情况下,对兴奋躁动、幻觉、情感淡漠者可用安定等抗焦虑药或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恐惧或抑郁者常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神经营养药对智能障碍有一定效果。人格障碍可予以行为治疗。

相关信息:

脑外伤伴发的精神障碍是指颅脑外伤引起脑器质性或功能性障碍时出现的精神异常。

[病因] 颅脑受到外力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引起。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拼音:dian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发作性病程,突发骤停,持续时间短暂,可伴其它类型癫痫发作。 二、症状 (一)发作性精神障碍 以朦胧状态和自动症最常见,其次为谵妄状态、木僵状态、思维中断、强制性思维、原始性幻觉及感知综合障碍等。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可见短暂的精神分裂症样发作及持续数小时至数日的发作性情感障碍,以抑郁、苦闷、恐惧为多见,可伴漫游、攻击等行为。 (二)慢性癫痫性精神障碍 癫痫性性格如暴怒、凶狠、残忍、固执、自私等。癫痫性痴呆时整个精神活动能力减退,带有粘滞性与刻板性。可有精神分裂症样表现。

治疗: [治疗] 对兴奋状态、精神分裂症样发作及情感发作,在抗癫痫治疗同时予以诱发癫痫作用小的抗精神病药加氟哌啶醇或抗抑郁药。丙戊酸钠和硫噻嗪对癫痫性性格有一定疗效。

相关信息:

脂溢性皮炎


拼音:zhi

症状: 在皮脂溢出部位如头部、眉部。鼻旁沟、耳后、上胸部、背部,重者腋窝、脐部、外阴等处出现黄红色丘疹或斑片,上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本病经过慢性,反复发作。自觉瘙痒,处理不当易引起湿疹样变。

治疗: 一、内用疗法 口服维生素B6每次20毫克,每日3次,或复合维生素B。瘙痒严重时加用抗组胺类药物。炎症明显可用四环素,每次0.25克,每日4次。 二、外用疗法 头部皮损可选用希尔生、2%采乐(酮康唑)洗剂、乐肤液。面部损害可用复方硫磺洗剂、5%硫磺霜与皮质类固醇霜混合应用,还可用肤炎宁擦剂等。有糜烂渗出时用0.1%雷夫奴尔溶液或3%-4%硼酸溶液湿敷。

相关信息:

脂溢性皮炎是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皮肤炎症。

可能与皮脂分泌过多和化学成分的改变而导致的皮肤正常菌群如印圆形糠秕孢子菌等大量繁殖,造成原发或继发性侵犯皮肤所致。

精神、饮食、饮酒等因素可影响本病。

寻常疣


拼音:xun

症状: 一、寻常疣 中医称千日疮,俗称"刺瘊"。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手、足部。皮损初为米粒至豌豆大圆顶丘疹,角化明显,质硬。以后呈乳头样增生,表面有棘状突起,呈灰黄或污褐色,有压痛。发生于甲缘者称甲周疣,发生于颈部、眼睑或颌部的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称丝状疣,部分皮损呈参差不齐的多个指状突起,称指状疣。

治疗: 皮损稀发者可冷冻、电灼、激光治疗,皮损多发者用中药木贼、银花各30克,香附20克,乳香、没药各15克,煎浓汤擦洗患处,每日2-3次。

相关信息:

疣是一种良性赘生物。

常见的有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和尖锐湿疣。

本病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

为直接接触传染,也可经污染物间接传染。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如恶性肿瘤、肾移植和外伤是引起疣病毒感染的重要因素。

扁平疣


拼音:bian

症状: 多见于青年,好发于颜面、手背部。皮疹为针头至绿豆大的扁平褐色丘疹,圆形或多角形,稍有光泽。微痒,搔抓后皮疹可自身接种,呈串排列。

治疗: 治疗应用病毒灵,每次0.2克,每日3次。乌洛托品、聚肌胞注射液也常应用。外涂5%5-氟脲喀施霜、酞丁胺搽剂有效。中药首乌、杜仲、赤芍、白芍、熟地、生地、白术、桃仁、红花各10-12克,赤小豆、山甲、板蓝根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20-30剂。皮疹较大者可用液氮冷冻或二氧化碳激光治疗。

相关信息:
2122232425 共50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