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突炎(急性乳突炎)


拼音:ru

症状: 急性乳突炎是乳突气房粘膜及其骨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而来。本病儿童多见。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恢复期,各种症状不但不减轻反而加重,如鼓膜穿孔后耳痛一度减轻后又逐日加重,耳流脓增多,全身症状明显加重。乳突部有明显压病。耳镜检查、乳突X线拍片可助诊断。一旦确诊应及时行单纯乳突凿开术,以防严重并发症发生,局部和全身治疗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相同。

治疗: 急性乳突炎是乳突气房粘膜及其骨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而来。本病儿童多见。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恢复期,各种症状不但不减轻反而加重,如鼓膜穿孔后耳痛一度减轻后又逐日加重,耳流脓增多,全身症状明显加重。乳突部有明显压病。耳镜检查、乳突X线拍片可助诊断。一旦确诊应及时行单纯乳突凿开术,以防严重并发症发生,局部和全身治疗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相同。

相关信息:

急性乳突炎是乳突气房粘膜及其骨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而来。

本病儿童多见。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恢复期,各种症状不但不减轻反而加重,如鼓膜穿孔后耳痛一度减轻后又逐日加重,耳流脓增多,全身症状明显加重。

乳突部有明显压病。

耳镜检查、乳突X线拍片可助诊断。

一旦确诊应及时行单纯乳突凿开术,以防严重并发症发生,局部和全身治疗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相同。

乳突炎(慢性乳突炎)


拼音:ru

症状: [诊断] 本病也可分为三型。 一、单纯型 仅见于有气化的乳突,病变局限于粘骨膜。 二、骨疡型 化脓性炎症侵犯骨质,形成骨炎、骨髓炎、死骨和积脓,可引起各种颅内外并发症。分泌性中耳炎等可引起肉芽纤维组织病变。乳突X线拍片可助诊断。 三、胆脂瘤型 扩大、压迫和破坏周围骨质,在乳突内形成胆脂瘤腔。X线拍片。MBI检查可确诊。

治疗: [治疗] 慢性单纯型乳突炎一般不需手术,骨疡型及胆脂瘤型应手术治疗。手术原则是彻底清除病灶,尽量保存和提高听力。手术方式有改良乳突根治术、乳突根治术、联合径路乳突切开术或联合径路鼓室成形术。

相关信息:

慢性乳突炎是乳突骨质及其气房粘膜的慢性炎症。

多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存。

耳 聋(传音性耳聋)


拼音:er

症状: 传音性耳聋是由于外耳和或中耳疾病,使抵达内耳的声能减弱而引起听觉减退。听力、声阻抗测听、耳部检查,X线颈部拍片、CT扫描等有助于诊断。根据不同的病因、病变部位和损伤程度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如非活动期化脓性中耳炎可采取鼓膜成形术或听骨链成形术,耳硬化症常用铝骨松动术、蹬骨底板造孔术、蹬骨底板部分或全部切除术,不能手术或手术效果不佳者可配带助听器。

治疗: 传音性耳聋是由于外耳和或中耳疾病,使抵达内耳的声能减弱而引起听觉减退。听力、声阻抗测听、耳部检查,X线颈部拍片、CT扫描等有助于诊断。根据不同的病因、病变部位和损伤程度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如非活动期化脓性中耳炎可采取鼓膜成形术或听骨链成形术,耳硬化症常用铝骨松动术、蹬骨底板造孔术、蹬骨底板部分或全部切除术,不能手术或手术效果不佳者可配带助听器。

相关信息:

听力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轻者称为重听,重者听不清或听不到外界声响时则称为耳聋,常将两者混同,并统称为耳聋。

一、分类 (一)按病变发生时间 可分为先天性耳聋和后天性耳聋。

(二)根据是否遗传 可分为遗传性耳聋和获得性耳聋。

(三)按病变性质 可分为以下两种。

1.器质性耳聋又可分为以下三种。

(1)传音性耳聋:病变在外耳和/或......更多

急性牙髓炎


拼音:ji

症状: 疼痛的特点有:自发性痛,阵发性发作,夜间加重,放射痛,疼痛部位不只局限在患牙,而放射到颌面部、头颈部,范围较广,温度刺激可引起或加重疼痛,温度试验时常有疼痛。

治疗: 治疗应及时开髓,减轻髓腔压力,用浸有镇痛剂如丁香油小棉球置于龋洞中,年轻恒牙应力求保存活髓,使牙根继续发育完成,若为慢性牙髓炎发展而来者则应行根管治疗术,发育完成牙齿的炎症,后牙早期可行干髓术晚期行牙髓塑化治疗,前牙则行根管治疗。

相关信息:

急性牙髓炎可继发于牙髓充血,但常见由慢性牙髓炎转化而来,多存在深龋,接受过刺激性充填材料或不合理治疗。

牙齿敏感症


拼音:ya

症状: [诊断] 主要表现为激发痛,刺激除去后疼痛即消失,其中以机械刺激最显著。用探针尖在牙面上寻找一个或数个敏感点或敏感区,可引起病人特殊的酸、软、痛症状。

治疗: [治疗] 一、病因治疗 治疗相应的牙体疾病,覆盖暴露的牙本质,调磨过高的牙尖。 二、脱敏治疗 胎面个别敏感点用麝香草酚熨热脱敏,胎面多个敏感点或区用碘化银、氨硝酸银或酚醛树脂脱敏,牙颈部敏感区用含氟糊剂如70%五氟化钠甘油糊剂涂擦脱敏,全口多个牙颌面或牙颈部敏感,可用氟离子和钙离子导人法脱敏。也可咀嚼茶叶,生核桃仁或大蒜,或用含氟牙膏涂擦,可有脱敏效果,采用激光脱敏也有一定疗效。

相关信息:

牙齿敏感症是指牙齿上暴露的牙本质受到机械、化学或温度刺激时,产生一种特殊的酸、软、痛的症状。

[病因] 龋病、磨损、酸蚀症、楔状缺损、牙隐裂、牙折等可引起本病,还与妇女月经期、妊娠期、神经衰弱、头颈部放射治疗等有关

四环素牙


拼音:si

症状: 在牙齿发育、钙化期间,若过多地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如四环素、去甲基金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萌出后的牙齿呈灰暗色或灰黑色,称四环素牙。本病多见于青少年恒牙,一般暗淡无光,呈黄色,也可呈浅灰色、棕黄色、灰褐色或更深,在紫外灯下观察患牙能显示出特殊的荧光。

治疗: 可采用30%过氧化氢加热漂白脱色法,或用酸处理牙面后以光敏树脂覆盖,还可用半成品树脂作牙面贴覆。

相关信息: 为防止本病的发生,妊娠4个月后、授乳母亲及七岁以下儿童均不宜使用四环素类药物。

巨幼细胞性贫血


拼音:ju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起病隐匿,早期有乏力,以后逐渐出现心悸、气短、头晕、耳鸣、皮肤粘膜苍白。可有高胆红素血症和轻度黄疸。部分有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出血点、瘀斑,严重者可有胃肠道出血和泌尿生殖系出血、并易于感染。出现急性舌炎或舌体疼痛,全舌呈统红色调"鲜牛肉样舌",有时舌面有表浅性溃疡、舌乳头萎缩,食欲减退、腹胀和消化不良等。维生素B12缺乏,尤其是恶性贫血常有神经、精神症状如手足麻木、软弱无力、肢端感觉异常或刺痛,震动觉和位置觉消失,严重者可出现异常步态,膀胱和肛门括约肌失调,健忘,易激动甚至精神失常等。叶酸缺乏仅可出现周围神经症状,精神变化多见,主要为抑郁型情感障碍。 二、辅助检查 血常规、骨髓象、血清维生素B12测定、血清叶酸测定、红细胞叶酸测定有助于诊断。 三、分型 (一)恶性贫血 是一种与维生素B12缺乏密切相关的疾病。分成年型和幼年型两种。有遗传倾向和种族差异,主要发生于欧美国家,我国罕见。具有典型巨幼细胞贫血的一切表现,70%-95%患者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胃病理检查仅见胃粘膜萎缩和炎性细胞浸润。维生素B12长期治疗可使患者正常生活而不复发。 (二)妊娠期巨幼细胞贫血 大多为中年经产妇(尤其是双胎),好发于妊娠末期和产后期,属于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贫血。95%是叶酸缺乏引起,感染、妊娠毒血症等可为起病诱因。除巨幼细胞贫血外,舌炎、食欲减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相当常见,易并发感染。早期应用叶酸治疗,效果极满意,轻症患者产后可自行缓解。 (三)婴儿期营养不良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大多发生于6个月以上,2岁以下的婴幼儿,应用山羊乳或煮沸后的牛奶喂养者易发生。症状除贫血外,有全身乏力、发育差、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舌炎、不规则发热、烦躁、肝肿大等,严重者有神经系统表现。大多数病例对口服叶酸有效,辅以维生素c更为满意。 (四)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常见于青壮年,有营养缺乏病史如蔬菜摄入量少,长期素食,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常伴有营养不良表现如低蛋白血症或营养性水肿,末梢神经炎,口炎及出血等,可伴缺铁性贫血。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肉类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新鲜绿叶蔬菜含叶酸。应注意补充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婴幼儿应及时添加富含叶酸的辅食,青少年、哺乳期及孕妇应多吃新鲜蔬菜。 二、病因治疗 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如肠道短二裂头绦虫寄生或细菌增殖过度者可予驱虫及抗生素治疗。 三、药物治疗 (一)维生素B12治疗 对维生素B12缺乏者一般用维生素B12针剂每次100毫克,肌注,每日1次,连用14日,以后每周2次,连用四周或直至恢复正常。 (二)叶酸治疗 对叶酸缺乏患者于叶酸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2-4周为一疗程。可同时口服维生素C,每次0.1克,每日3次。 (三)铁剂治疗 及时补充铁剂也颇为重要。具体用法、用量详见缺铁性贫血一节。 四、输血或输红细胞 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经维生素B12和叶酸治疗,大多数很快好转,故一般不输血。严重贫血,血红蛋白小于60克/升者可酌情输全血或红细胞。

相关信息: [预防] 注意多吃蔬菜,并正确加工,素食者应注意维生素的补充,改变不良膳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必要时可应用药物进行预防。

巨幼细胞性贫血简称巨幼贫,是因多种原因致维生素Bu或叶酸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以婴儿期、妊娠期或其他营养不良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占多数,恶性贫血罕见。

[病因] 本病中营养不良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占90%,其中叶酸缺乏者占90%。

一、摄入不足 儿童营养不良性巨幼细胞贫血多发生在2岁内,其中80%属于喂养不当,未按时增加辅食。

加热煮沸可使叶酸破坏......更多

溶血性贫血


拼音:rong

症状: [诊断] 一、分类 可分为急性溶血和慢性溶血。 二、症状 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肝脾肿大,有时出现血红蛋白尿等。 (一)急性溶血 常为血管内溶血。起病急,腰背酸痛、寒战、高热、头痛、面色苍白、黄疸、血红蛋白尿。少尿、无尿,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二)慢性溶血 常为血管外溶血。起病慢,有贫血、黄疸、肝脾肿大三联症。往往并发胆管炎、胆囊炎、胆石症、胆汁性肝硬化及溶血危象或再障危象。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骨髓象、Coomb试验、Ham试验、红细胞脆性试验、血红蛋白电泳等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急性溶血有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维持心脏功能,保持正常血压,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给大量碱性药使血液、尿液呈碱性,减少血红蛋白在肾小管沉积。 二、药物治疗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急性溶血或慢性溶血急性发作(溶血危象),可先用氢化可的松每日200-300毫克或地塞米松20-30毫克,静滴,待病情稳定后改强的松,每次10毫克,每日3~4次。慢性溶贫女口自身免疫性溶贫、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强的松每次10-15毫克,每日3-4次,病情稳定后减量,长期维持量为每日5-10毫克。 (二)雄激素 自身免疫性溶贫可用达那唑,每次0.2克,每日3次,单用或与强的松合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可用达那唑,每次0.2克,每日3次;或康力龙每次2毫克,每日2次。 (三)维生素E 每次0.1克,每日3次。 三、输血 急性溶血和慢性溶血急性发作在短期内可发生红细胞大量破坏,应予输血。慢性溶贫,Hb小于60克/升时输血也可使病情好转。自身免疫性溶贫、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应输入用盐水洗涤的红细胞。 四、中医中药 急性溶贫应养阴滋阴清虚热。太子参15克,女贞子、旱莲草各20克,车前草、白头翁各30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服。慢性溶贫应气血双补。人参10克,黄芪30克,当归、白芍、茯苓、白术、川芎各15克,生熟地2克,炙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五、手术治疗 脾切除术主要适用于异常红细胞在脾脏破坏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疗效最好;温抗体型自身效或需大剂量激素维持者的疗效约免疫性溶贫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无效或需要大剂量激素维持者的疗效约为50%。其他溶贫不主张切脾。

正常红细胞寿命为120天。

由于红细胞内在缺陷或某些血浆因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和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所致的贫血,称为溶血性贫血,简称溶贫。

[病因] 遗传因素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丙酮酸激酶缺陷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海洋性贫血、镰形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C、D、E病等。

代谢因素如无p脂蛋白血症。

免疫因素见于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血型......更多

神经衰弱


拼音:shen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多数发病于16-40岁,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从事脑力劳动者占多数。病前常有导致中枢神经功能活动过度紧张的精神因素和躯体因素。 二、症状 (一)精神易兴奋 无论工作、学习均易引起兴奋,表现为回忆和联想增多,控制不住,但无言语运动的增多,不易专心于做某一件事。同时常有躯体不适或特别敏感,对强求、噪声等刺激厌烦,易激惹,稍不如意则暴怒,易与人争吵,事后又后悔。 (二)脑力易疲乏 看书、学习或用脑时则易疲乏,脑力迟钝,头胀、头昏、头痛,注意力不集中,不易掌握其内容,难以持久,记忆力差。肢体无力,懒于外出活动。工作、学习效率降低和成绩下降,往往有力不从心之感。 (三)头痛 紧张性头痛,多无固定部位,有时痛,有时不痛,痛时可耐受,可伴恶心,看书、学习加剧,情绪松弛、休息后明显减轻。 (四)睡眠障碍 多为人闭困难、难以熟睡或早醒,醒后不易再睡,感到不解乏,常诉梦多且因恶梦而苦恼。 (五)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可出现心动过速、血压偏高或偏低、多汗、肢端发冷、厌食、便秘和腹泻、尿频、月经不调、遗精、早泄或阳痿等。 (六)继发性反应 主要为疑病症状,如心悸则疑是心脏病,胃肠不适则怀疑是胃癌,从而易烦恼、焦虑不安,加重神经系统的负担,而使病程迁延,症状加剧,以致成为恶性循环。

治疗: [治疗] 一般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物理或其他疗法。 一、心理治疗 关心、同情病人。认识所患疾病的性质,是可以治愈的。消除疑虑及紧张情绪,合理安排作息制度,坚持锻炼身体,适当参加文体活动。 二、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物如安定、氯硝安定、阿普唑仑、舒乐安定能使情绪松弛,镇静安眠。安定2.5-5毫克,每日3次;睡眠不好可用舒乐安定2毫克,睡前服用。巴氏合剂I号或Ⅱ号每次10毫升,每日3次;豆腐果甙每次50-75毫克,每日3次。对焦虑、兴奋及睡眠障碍首选抗焦虑药。植物神经症状可用谷维素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心得安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颅痛定每次30-60毫克,每日3次,或米格来宁每次0.3克,每日3次,可缓解头痛。食欲减退及消瘦者可行胰岛素低血糖治疗。 辨证选用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交泰丸(肾阴虚)、金匮肾气丸、右归饮(肾阳虚)、杞菊地黄丸、朱砂安神丸(阴虚阳亢)、归脾丸、养心丸(心脾两虚)。 三、其他治疗 理疗、针灸、推拿、气功、太极拳及适当体力活动,均有益于症状的改善。

相关信息: [预后] 本病病程长,可达数年或数十年,预后一般良好。

神经衰弱是'种以精神活动易兴奋和脑力易疲劳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症,常伴有情绪烦恼、睡眠障碍及多种躯体症状。

总患病率为1.303%。

[病因] 心理社会因素是本症的重要原因。

一、精神紧张和疲劳 工作、学习负担过重,经常为完成任务而不惜牺性休息,睡眠不足;

或在期对工作不能,被迫非完成不可。

或工作困难,超过实际能力,难以完成,思想矛盾或工作杂乱无序,使工作不能完成而自......更多

接触性皮炎


拼音:jie

症状: [诊断] 有接触外界某些物质史,在接触部位发病。皮疹主要表现为红斑水肿,严重者有水疱和大疤,界限清楚。去除病因后皮疹很快消退。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三期。确定本病可疑致敏物可作斑贴试验,但须在皮疹消退并停用脱敏药物1-2个星期周后进行。

治疗: [治疗] 一、病因和一般治疗 应尽快去除病因,避免再接触,避免搔抓及肥皂和热水烫洗。 二、全身治疗 抗组胺类药如赛庚啶每次2-4毫克,每日3次;特非那丁每次60毫克,每日2次;或克敏能、仙特敏等;以上药物任选1-2种。维生素C每次0.2克,每日3次。皮损较重或广泛时可选用强的松,每次10-15毫克,或地塞米松1.5~3毫克,每日3、4次。 三、局部治疗 以消炎、止痒、预防感染为主。急性期有红斑、水肿、小水疱、无糜烂渗出时,选用酚炉甘石洗剂或乐肤液;有渗出时选用0.1%雷夫奴尔溶液或3%硼酸溶液湿敷。亚急性期皮损红肿减轻,渗出减少,可选用雷夫奴尔糠馏油乳剂、皮炎平霜或肤轻松霜等。慢性期皮肤有浸润、肥厚时选用去炎松尿素软膏、黑豆馏油软膏、糠馏油糊膏、肤疾宁硬膏或防裂护肤霜等。

相关信息: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接触外界某些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病因] 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有原发性刺激物和致敏物。

分为动物性如动物毒素、昆虫毒毛等;

植物性如某些植物的叶、茎、花、果等或其产物;

化学性物质为主要原因,如镍、铬等金属及其制品,肥皂、洗衣粉、皮革等日用品,化妆品、外用药物、杀虫剂及除臭剂、化工原料等。

678910 共50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