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
拼音:tong
症状:突发的关节剧痛,典型的位于大拇趾或蹀关节部, 有时是膝关节。关节红、肿、发热。严重的病例可有寒战和发热。症状常常突然发作并可以复发,但一般持续不超过1周。
治疗: 诊断与检查 由于其他病也可表现有类似痛风的症状,因此对任何关节疼痛,请医生为你作出正确诊断是很重要的。 测定血中的尿酸水平其意义并不一定很大,因为尿酸在较高水平的情况下可不产生痛风。痛风在发作后尿酸也可正常。对于持久病例,为了证实尿酸结晶存在,专家可以拍X片或抽取垫关节的滑液囊内液体加以诊断。 治 疗 任何有过痛风发作史的病人都会认为首先缓解疼痛是最重要的,任何衣物都只会加重肿胀和敏感的关节的疼痛,因此绝大多数医生都建议尽量让病人受累的肢体保持赤裸,甚至在睡觉时也应这样,其次的治疗是口服止痛药,常用的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LD)。 在疼痛初步缓解之后,控制痛风所要做的就是控制肌体尿酸水平的平衡。 即使不经过常规的或辅助治疗去缓解疼痛和消除炎症,痛风的急性症状也会在几天到1周内消失, 但所有类似痛风的疼痛发作均应请医生诊断和治疗,如不治疗,尿酸沉积物最终可引起肾和其他组织的不可逆性损害。 常规治疗 许多医生都建议口服布洛芬(从处方药房与非处方药房均能购到)或其他抗炎药物。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也可能因为其他原因而给病人服用)不应继续使用,因为他延缓尿酸的排泄。 严重病人或慢性病人在受累关节内注射皮质醇激素,在减轻疼痛和炎症方面有所帮助。然而,某些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对某些病人会产生副作用,因此必须在专家指导下使用。 许多医生所推荐的治疗急性或慢性痛风发作的标准方法是使用抗炎症药秋水仙碱,这是一种已使用了数个世纪的药物。注意:秋水仙碱可以引起副作用或与一些抗抑郁药、安定及抗组胺类药有相互作用。另外孕妇禁服此药,因为他有可能导致胎儿出生缺陷。 你的医生可能会建议你禁忌吃某些富含蛋白质的饮食,特别是那些含有较高嘌呤的食品,都是体内合成尿酸所必需的化学原料,这些食品包括动物内脏、贝壳类、鱼、芦笋、菠菜和大多数的干豆。你还应该多喝水,但不要喝酒,因为酒能延缓尿酸的排泄,肥胖的病人更应严格限制饮食。 体内的尿酸水平可通过饮食控制,必要时还可使用几种药物如别嘌醇,以减少体内尿酸的生成。别嘌醇的副作用有皮疹、嗜睡和定向力障碍,与其他药物特别是抗凝血药和利尿药合用时,还会产生其他不良反应。 为了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促进尿酸的排出,可以使用丙磺舒和磺吡酮。但与其他治疗痛风的药物一 样,当与其他药物合用时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同时血液病、溃疡病及肾脏病患者均应慎用。 在许多病例,应用合适药物,短期治疗可以永远地解决问题。但由于存在复发可能,所以慢性的痛风患者应长期使用低剂量的药物,有时甚至应终生使用。 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可以在急性期缓解疼痛和炎症,然后长期治疗可以控制过多的尿酸产生。见其他信息. 指压治疗 在推荐用于缓解痛风疼痛的穴位中,大多数都位于受累的足部附近:足太阴脾经太白穴,位于跖趾关节正在大拇趾的后面;足阳明胃经穴位42,位于足弓顶部的中央;足厥阴肝经行间穴,位于大拇趾与第二足趾中间间隙后部按压每一个穴位60秒钟。如疼痛仍持续,还可 以按压大拇趾指甲的两个后角的其他两穴位。 针灸治疗 由于针刺疗法可用于肿胀关节以外的部位,因此这种治疗方法比直接治疗如按摩更加易于忍受,特别是在痛风发病的初期。可以让一位这方面的专家为你进行治疗。
相关信息: 附:高水平生活的代价 对于痛风患者在一般人心目中是肥胖的、年老的有钱人,他们吃了太多的烤牛排和啤酒。这种印象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痛风并不是高生活水平的象征,他可以在成人的任何时期出现,我们现在知道丰富的食品与酒精是痛风的真正原因,并在初次发作之后肯定有使痛风加重的作用。 出现以下情况应去就医 ◆反复发作的关节痛或持续疼痛数天,特别是疼痛伴有寒战与发热时,你可能正在患类风湿性关节 炎。在少见的病例中可能是铅中毒。 ◆当你正在服用别嘌醇以控制尿酸水平或者使用秋水仙碱缓解症状的过程中,痛风症状仍在发 展或有其他副作用,可能是这两种药与其他药物产生副作用。 营养及饮食 一般而言,痛风多见于爱吃肉及动物脂肪的人,而少见于素食者。对于痛风有遗传倾向者,为预防痛风发作,饮食中通常限制红色肉(牛肉、猪肉),及其提取物如肉汁、肉汤;酵母和其他发酵食品;动物内脏如肝胰和肾贝壳类鱼和一些罐头鱼,如沙丁鱼、鲱鱼和鲥鱼。 可以抑制痛风的急性症状的食品有混合的碳水化合物,如燕麦片、水果及绿叶蔬菜。过于单纯的碳水化合物,如精制糖,可能增加尿酸的生成,应当避免。 许多作者报道吃新鲜的或罐头装的樱桃治疗慢性痛风的疼痛有良好效果,每天225克,也可饮用樱桃汁。另外草莓乌饭树浆果及其他的浆果也有类似的作用。 还有人建议每日3次每次服用1汤勺活性炭可刺激尿酸从尿中排出。 饮用充足的纯净不含酒精的饮料如水果汁、药茶或者是水,有助于稀释尿液和促使尿酸通过持续的冲刷肾脏而排出。 家庭治疗 在一次痛风发作中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减轻疼痛与炎症,如果你能忍受,可以将放有冰块的冰袋或冷冻蔬菜袋放在疼痛的关节上,这有助于减轻疼痛与肿胀。将冰袋包在柔软的布或毛巾内敷在痛处5分钟,如果需要也可反复进行。 因为即使是床单或毛毯的压迫均能引起痛风关节的疼痛,在床上休息的时候可将痛风的脚放在硬纸盒里或旁边放塑料洗衣用的篮子。
结核病
拼音:jie
症状:首先,仅有轻微咳嗽或无任何症状。疲劳;体重减轻。咳嗽或痰中带血。低热;盗汗。胸痛,后背或肾区疼痛,或三者均有。
治疗: 诊断与检查 刚患病者可能并无症状,但皮肤结核菌素试验即可证实是否患有结核。结核菌素试验是可信的诊断,该试验是在上臂皮下注射少量结核菌素液,如果一天或更长时间,注射处出现红肿,很可能你已感染结核病,不一定是活动期。胸部x线片能揭示病灶是否扩散。 治 疗 常规治疗 对感染结核杆菌但不是活动期的病人,医生通常实行预防治疗。该方案通常包括每天应用异烟肼,并进行周期性体检。如果处于活动期,医生经常监视治疗效果是必不可少的。你应用几种抗结核病药联合治疗,主要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或者乙胺丁醇。 辅助治疗 如果患TB,你应接受常规治疗。其他疗法有助于减轻疾病的症状,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相关信息: 营养及饮食 由于营养不良可引起TB杆菌活化,故对TB患者应用平衡膳食。许多营养学家也建议应用维生素A、c 和E及矿物质锌,这些营养因子可帮助粘膜保持健康。
结核病在英文中,通常缩写为TB,是一种通过血行或 淋巴传播至全身各处的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通常 发生于肺。
在活动期,结核杆菌能破坏所侵犯组织,最终导致死亡。
一般情况下,结核杆菌侵入机体后处于抑制状态, 被感染者经适当治疗,大多数并不发展为活动期。
结核杆菌通常为空气传播,所以TB有传染性。
不过,在大街上碰到一位患者而被感染的机率不大。
与患 者密切接触,如在工作或生活上超过3......更多
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泡性结角膜炎)
拼音:bian
症状: 一、泡性结膜炎 轻度异物感、畏光、流泪。泡性结节发生于球结膜,呈圆形隆起,直径1-4mm,灰红色,周围充血,数日后及部破溃形成溃疡,一星期左右愈合,不留瘢痕。 二、泡性结角膜炎 症状较前者重,眼痛、畏光、流泪。角膜缘出现1个至数个圆形隆起结节,可侵及巩膜表层。结节破溃后形成溃疡,愈合后留有瘢痕,使角膜缘呈齿状。 三、泡性角膜炎 症状较前两者都重,刺激症状明显。角膜上可见一个或数个灰白色圆形结节或溃疡,伴新生血管。泡疹可一边愈合一边破溃,不断向中央匐行发展,形成束状角膜炎。
治疗: [治疗] 局部滴用0.1%地塞米松、0.5%-1%链霉素或0.1%利福平溶液,每日4-6次,0.5%四环素可的松眼膏,每晚1次。地塞米松0.5ml,结膜下注射,每日1次。全身应用葡萄糖酸钙、息斯敏、鱼肝油、维生素B及C等。重症者可用抗结核或结核菌素脱敏治疗。
相关信息:
泡性结角膜炎是微生物引起的迟发性变态反应。
[病因] 与结核杆菌、葡萄球菌等微生物蛋白致敏有关,多发生于体弱、营养不良、居住环境阴暗、卫生条件差的儿童及青少年。
结膜肿瘤(色素痣)
拼音:jie
症状: 色素痣为先天性,生长缓慢。呈棕黑色或蓝黑色,境界清晰,微隆起,表面光滑无血管,好发于睑裂部球结膜及角膜缘。"一般不需治疗,如病变迅速增大,表面粗糙,色泽变深,则是恶变征象,应尽早手术切除。
相关信息:
屈光参差
拼音:qu
症状: 屈光参差是指两眼屈光度数不等。轻度的屈光参差无意义。超过2.5D的屈光参差可因两眼视网膜物像大小悬殊而引起融合困难,破坏了双眼单视。
治疗: 屈光参差是指两眼屈光度数不等。轻度的屈光参差无意义。超过2.5D的屈光参差可因两眼视网膜物像大小悬殊而引起融合困难,破坏了双眼单视。因此,视力较差眼的物像常被抑制而导致弱视和废用性斜视。屈光参差原则上应充分矫正,经常戴镜可保持双眼单视,且消除症状。如患者不能适应这种眼镜时,应尽量对屈光程度较轻的一眼作充分矫正,而对另一眼只作适当的低度矫正,使其既能保留一定视力又不至于对另一眼产生干扰。屈光参差过大用一般镜片无法补偿时,应考虑配戴隐形眼镜。
相关信息:
职业性中毒(三硝基甲苯中毒)
拼音:zhi
症状: 三硝基甲苯中毒多见于从事炸药生产的工人,因皮肤污染、吸人蒸汽后引起。眼部主要表现为晶体呈花瓣状或盘状混浊。治疗为脱离接触,晶体混浊多可自行停止。
相关信息:
外耳道疖
拼音:wai
症状: [诊断]外耳道疖 疖多为单个,也可多发。耳痛为主要症状,疼痛剧烈,为跳动性,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咀嚼、牵拉耳廓、压耳屏时疼痛加重,听觉正常或稍减退,外耳道皮肤局限性红肿,疖肿化脓时其顶部有黄白色脓点,穿破后有稠脓及脓栓,有全身不适或体温微升。
治疗: [治疗] 早期全身应用抗生素,可给青霉素钠80万U,肌注,每日1次。镇痛剂可给去痛片,每次·0.5g,每日3次。局部理疗或热敷,2%-5%酚甘油滴耳或涂10%鱼石脂软膏,可消炎止痛。脓肿形成时应切开排脓,填塞纱条以防外耳道狭窄,每日换药1-2次。若脓肿穿破引流不畅,可用20%硝酸银液或纯石炭酸烧灼破口,并以4%硼酸酒精消毒耳道。
相关信息:
外耳道疖是外耳道软骨部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病因] 常为葡萄球菌感染。
挖耳是常见原因,糖尿病、慢性便秘、身体衰弱者易患本病。
外耳道炎
拼音:wai
症状: [诊断和治疗] 可分为急性、慢性和坏死性外耳道炎三种。 一、急性外耳道炎 主要为耳痛,牵拉耳廊和压耳屏时加重。可见外耳道皮肤弥漫性充血、肿胀、糜烂,有少量稀薄分泌物,若炎症波及耳膜则有听力下降。治疗应用青霉素钠80万U,肌注,每天2次,3%硼酸液清洁外耳道,然后滴0.5%新霉素氢化可的松液,外耳道肿胀、渗液较重者用5%-8%醋酸铝纱条敷塞外耳道,每日更换1次。 二、慢性外耳道炎 仅有不适和痒感,可有少量分泌物,听力稍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覆有痂皮,有时见外耳道狭窄。去除病因,局部应用合抗生素如多粘菌素、新霉素与激素类的合剂、霜剂成粉剂等换药、涂敷或吹人。 三、坏死性(或恶性)外耳道炎 多发生于糖尿病或抵抗力低下者。表现为耳痛剧烈,耳周组织肿胀、明显压痛,病变呈进行性发展,外耳道皮肤坏死。有肉芽组织增生,病变可侵犯腮腺、下颌间隙、颅底脑神经,导致瘫痪,甚至颅内感染。加强对全身疾病的治疗,给予羧节青霉素钠每次1s,肌注,每日4次,联用庆大霉素每次8万U,肌注,每日2次。
治疗: [诊断和治疗] 可分为急性、慢性和坏死性外耳道炎三种。 一、急性外耳道炎 主要为耳痛,牵拉耳廊和压耳屏时加重。可见外耳道皮肤弥漫性充血、肿胀、糜烂,有少量稀薄分泌物,若炎症波及耳膜则有听力下降。治疗应用青霉素钠80万U,肌注,每天2次,3%硼酸液清洁外耳道,然后滴0.5%新霉素氢化可的松液,外耳道肿胀、渗液较重者用5%-8%醋酸铝纱条敷塞外耳道,每日更换1次。 二、慢性外耳道炎 仅有不适和痒感,可有少量分泌物,听力稍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覆有痂皮,有时见外耳道狭窄。去除病因,局部应用合抗生素如多粘菌素、新霉素与激素类的合剂、霜剂成粉剂等换药、涂敷或吹人。 三、坏死性(或恶性)外耳道炎 多发生于糖尿病或抵抗力低下者。表现为耳痛剧烈,耳周组织肿胀、明显压痛,病变呈进行性发展,外耳道皮肤坏死。有肉芽组织增生,病变可侵犯腮腺、下颌间隙、颅底脑神经,导致瘫痪,甚至颅内感染。加强对全身疾病的治疗,给予羧节青霉素钠每次1s,肌注,每日4次,联用庆大霉素每次8万U,肌注,每日2次。
相关信息: [预防] 纠正挖耳习惯,游泳、洗澡后及时拭净污水,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损伤。
外耳道炎也称弥漫性外耳道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弥漫性炎症。
[病因] 挖耳、异物损伤、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等引起发病。
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
耳 聋(感音神经性耳聋)
拼音:er
症状: [诊断]耳 聋 仔细询问病史,听力检查如音叉试验,纯音测听、声阻抗测听、语言测听、电反应测听检查,X线摄片、CT扫描、MRI检查可助诊断。
治疗: [治疗] 一、药物治疗 老年性耳聋应用改善神经营养和微循环的药物,慎用耳毒性药物,避开噪声环境,治疗和预防代谢性疾病。突发性耳聋早期可用能量合剂、维生素B族,罂粟碱每次30-60mg,静滴,每日1次。如与自身免疫病有关,可用地塞米松每次5-10mg,静滴,每日1次,或用高压氧治疗。药物中毒性、内耳感染性。外伤性耳聋的早期应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如654-2每次10mg,肌注,每日1次,烟酸每次50mg,口服,每日3次。 二、语言及听功能训练 适用于有残余听力的幼儿,可获得部分语言的能力。开始训练的年龄越小越好,一般在2-3岁开始训练最适宜。听觉训练3-6个月,患儿常可识别声音的意义,坚持2-3年后才能获得语言的能力。全聋者最好进聋哑学校接受唇读(看话)OlI练。耳聋不太严重者可使用助听器,耳塞型助听器放置在外耳道口,既可防止因导线磨擦衣服所产生的噪声,又可提高听觉定向力。 三、耳蜗电极过埋植 适用于听毛细胞损坏而部分蜗神经尚存活的重度感音性耳聋者。有单极、双极和多极,为铂或钛、铱外包聚四氯乙烯或硅胶所制成。
相关信息: [预防] 杜绝近亲结婚,严格掌握应用耳毒性药物,及早治疗婴幼儿耳聋,避免强噪声;令混合性耳聋 由于耳的传音结构(外耳和中耳)和感音神经结构(内耳及听神经)都受到损伤而引起的听力障碍,称为混合性耳聋。这两部分的病变可为同一疾病所致,也可由两种互不相关的疾病引起。诊断应作听力检查,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耳部检查。治疗以去除病因为主,对中耳病变应积极治疗。
内耳听器、螺旋神经节、听神经及蜗神经核以上直至听觉皮层的病变所造成的听觉损伤,通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
[病因] 与遗传、病毒感染、梅毒、糖尿病、肾炎或药物等有关。
喉息肉
拼音:hou
症状: 喉息肉多发生于声带,也称声带息肉。主要症状为声音嘶哑,其程度与息肉大小及部位有关,轻者仅有轻微声音改变,重者明显嘶哑,甚至发声困难。多发性息肉嘶哑程度多较重,巨大息肉可阻塞喉腔,引起呼吸困难。喉镜检查可确诊。
治疗: 早期者声带休息,类固醇激素雾化吸人或理疗,绝大部分需手术切除,二氧化碳激光可用于治疗较小的息肉。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