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拼音:gu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自发性出血倾向,以皮肤、鼻、牙龈及胃肠道最常见。血栓形成最多见于肢体血管,表现为手足麻木、紫绀、肿胀、趾溃疡及绀坏疽,脾脏明显肿大。 二、辅助检查 血常规、骨髓象检查可助诊断。
治疗: [治疗] 一、药物治疗 马利兰每次2毫克,每日3次,血小板接近正常时,改小剂量维持。血栓形成患者选用氮芥,0.3-0.4毫克/千克,静滴,待病情好转后再用其他细胞毒药物维持。瘤可宁每次2-3毫克,每日3次;或环磷酰胺每次50毫克,每日3次;还可用马利兰、羟基脲。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斯匹林每次0.3克,每日3次;或潘生丁每次10毫克,每日3次。a干扰素8×106U,每日1次,皮下注射。 二、放射治疗 放射核素32p口服,必要时可在3个月后重复给药1次。 三、血小板单采术 可迅速减少血小板数量,改善症状。主要用于急性胃肠道出血的老年患者、分娩前和选择性手术前。单采后血小板数量减少,再继续用药物维持。
相关信息: [预后] 大多进展缓慢,多年保持良性过程,尤其是年轻而无血栓和出血史患者。老年人、有反复血栓和出血者一般预后较差。约10%患者有可能转化为其他类型骨髓增殖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少见的骨髓增生性疾病。
[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
肠绦虫病
拼音:chang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有生食猪、牛肉史,尤其少数民族地区;或生食被绦虫囊尾蚴污染的食物史。潜伏期2-3月。 二、症状 多属轻微,以大便中发现虫体节片最为常见,约占98%,腹痛见于1/3-1/2的病例,呈上腹部或脐周隐痛。短膜壳绦虫感染患者有时酷似十二指肠溃疡。 三、辅助检查 粪便检查,粪便检查虫卵,免疫学检查如皮内试验、环状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乳胶凝集试验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吡喹酮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15-25毫克/千克,顿服。甲苯咪唑每次300毫克,每日2次,疗程3-5日;或丙硫咪唑每日800-1200毫克,连用2-3日。硫双二氯酚3克,空腹分2次服完。灭绦灵可作为次选药物,每日2克,分2次空腹服用,间隔4小时,药片宜嚼碎,服药后2小时给服硫酸镁导泻。巴龙霉素每日30-35毫克/千克,连用1-5日。槟榔及南瓜子联合疗法,空腹口服50-90克南瓜子仁粉或带皮南瓜子80-125克,2小时后服槟榔煎剂(干燥细片80克加水500毫升煎成滤液)150-200毫升,一般在8小时内见效。
相关信息: [预防] 不生食肉类,饮食器具应生熟分开。
肠绦虫病是由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所引起的疾病。
[病因] 国内寄生于人体的肠绦虫有四种,即带绦虫、膜壳绦虫、细粒棘绦虫和裂头绦虫。
我国所见的肠绦虫病主要是从感染的猪肉或牛肉而来,多因生食或未煮熟含囊尾蚴的猪肉、牛肉所致。
钱币状湿疹
拼音:qian
症状: 钱币状湿疹是境界清楚、直径1-3厘米的圆形斑块,由红色密集的小丘疹所组成,有浸润肥厚、渗出及结痂、或有干燥鳞屑。好发于手、足及四肢,常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迁延甚久
治疗: 治疗应避免刺激,如肥皂热水洗擦,避免饮酒。局部可外用黑豆馏油软膏、糠馏油糊膏或去炎松尿素软膏等。
相关信息:
异位性皮炎
拼音:yi
症状: 一、分用 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年及成人期三期。 二、症状 (一)婴儿期 多在生后2星期至2个月开始发病,2岁左右缓解,少数转入儿童期。 1.渗出型:见于肥胖婴儿,在额、颊部出现红斑、小丘疹、水疱,因搔抓、摩擦而糜烂、渗出,重者累及头皮、躯干及四肢。 2.干燥型:见于瘦弱的婴儿,皮疹呈淡红色斑片,密集小丘疹,表面干燥,有糠状鳞屑,好发于面部、躯干和四肢。 (二)儿童期 80%是由婴儿期转变而来,学龄期后好转或消失。 1.湿疹型:皮疹类似亚急性。慢性湿疹。抒发于肘窝、膝窝和两小腿伸侧。 2.痒疹型:皮疹为散在米粒大的丘疹,正常肤色,常伴抓痕,多见于四肢伸侧及背部。 (三)青年及成年期 皮疹主要为泛发的干燥性丘疹,苔藓样变,有人称为播散性神经性皮炎。好发部位为眼睑、颈部、四肢屈侧。少数患者可伴发白内障、干皮病、鱼鳞病等。
治疗: 一、内用疗法 除同湿疹外,可选用抗炎症介质药如脑益嗪,每次25毫克,每日3次;色甘酸二钠每次100毫克,每日3次。脱敏疗法是根据脱敏前皮试结果,选择脱敏注射。胸腺肽或胸腺因子D对儿童患者疗效较好。 二、外用疗法 同接触性皮炎的局部治疗。
相关信息:
异位性皮炎也称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湿疹。
患者有易过敏体质,本人或家族中常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与遗传、免疫及对药物介质异常反应有关,环境因素在发病中也有重要作用。
单纯疱疹
拼音:dan
症状: 一、症状 (一)口唇疱疹 本病以口角、唇缘、鼻孔附近为常见。发疹前局部先有灼热、瘙痒,继而出现红色成堆的针尖大小水疱,以后融合在一起,破溃后糜烂,有少许渗出,数日干燥结痂,痂脱后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斑。 (二)婴幼儿单纯疱疹 往往发生在口腔颊粘膜与牙龈部,多为成群水疱,破溃后形成小溃疡,有剧痛,易于出血。常伴附近淋巴结肿大。 (三)生殖器疱疹 主要为HSV-Ⅱ型感染,特点为水疱易破、糜烂、疼痛剧烈,常形成浅溃疡。宫颈癌与HSV-Ⅱ型感染有关,唇癌与HSV-I型感染有关。 二、辅助检查 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培养、免疫荧光检查、血清免疫抗体测定均有助于诊断和确定病毒类型。
治疗: 轻症用病毒灵每次0.2克,每日3次。较重者用无环鸟苷,每次0.2克,每日5次;病毒唑每次0.2克,肌注,每日2次。反复发作者应去除诱因;用左旋咪唑每次2-5毫克,每日3次,连用3日,停药12日为一疗程;胸腺肽每次10-20毫克,肌注,每周3次,1个月为一疗程。局部外涂3%无环鸟苷霜、0.25%-1%疱疹净软膏;有继发感染者外涂5%四环素软膏、百多邦软膏或环丙沙星软膏。
相关信息:
单纯疱疹中医称为热疮。
本病是由人类单纯疱疹病毒(HSV)所致,HSV分为I型和,,型。
原发性感染后病毒常潜伏在感觉神经细胞中,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被激活而致病。
反复发作者可有细胞免疫缺陷。
鱼鳞病(干皮症)
拼音:yu
症状: [诊断] 一、分类 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寻常性鱼鳞病和性联隐性寻常性鱼鳞病。 二、症状 (一)常染色体显性寻常性鱼鳞病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出生后几个月,于背部及四肢伸侧出现淡褐色至深褐色菱形或多角形鳞屑,中央粘着,边缘游离,头皮有轻度鳞屑,手背可见毛囊角化性损害,并有掌跖角化过度,皮疹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背部。随年龄增长而加剧,到青春期达到极点,以后停止。冬重夏轻,轻者仅有皮肤干燥,少量鳞屑,称为干皮症。 (二)性联隐性寻常性鱼鳞病 为性联隐性遗传,均见于男性,常在生后或幼婴时期开始发病。皮损呈污秽黑褐色的大片鱼鳞样鳞屑斑,干燥粗糙。皮损泛发全身,腹部较重,至成年后不能改善或加重。
治疗: [治疗] 维生素A每次2.5-5万U,每日3次。外用10%尿素软膏、0.1%维甲酸软膏或5%水杨酸软膏。
相关信息:
鱼鳞病是一种遗传性角化异常性皮肤病,以皮肤干燥,伴鱼鳞状鳞屑为特征。
[病因] 本病与遗传有关,幼年发病,常持续终生。
黄褐斑
拼音:huang
症状: 黄褐斑也称肝斑,主要发生于两颊及前额部的黄褐色素沉着斑。病因未明,可能与内分泌有关,可见于慢性酒精中毒、肝病、结核等患者。皮损对称分布于两颊、额部、鼻及颌部的色素斑,呈黄褐色。指盖至掌大小,形状不规则。慢性经过,无自觉症状。
治疗: 治疗用维生素C每次0.2克,每日3次。外用3%氢醌霜、3%过氧化氢溶液、20%壬二酸霜、5%二氧化钛霜及其他脱色剂。可口服中药如逍遥散等。
相关信息:
中暑
拼音:zhong
症状: 一般中暑: ◆皮温超过39℃。 ◆脉搏快。 ◆皮红、干燥、皮温高。 ◆癫痫。 ◆瞳孔缩小。 ◆意识丧失。 ◆精神错乱。 严重中暑(热衰竭): ◆皮肤凉。 ◆过度出汗。 ◆恶心,呕吐。 ◆瞳孔扩大。 ◆腹部或肢体痉挛。 ◆脉搏快。
治疗: ***一般中暑: 给患者降温。应尽快将患者移至清凉的地方。用凉的湿毛巾敷前额和躯干,或用湿的大毛巾床单等将患者包起来。用电风扇、有凉风的电吹风或使用手扇使其降温。注意:不要用酒精擦身体,不要让其进食或喝水。 ***严重中暑(热衰竭): 1.将患者移至清凉处。 2.让患者躺下或坐下,并抬高下肢。 3.降温。用凉的湿毛巾敷前额和躯干,或用大的湿毛巾、湿的床单等把患者包起来。用电风扇、有凉风的电吹风或手扇促其降温。注意:不要用酒精擦患者的身体。 4.让神志清楚的患者喝清凉的饮料。如果患者神志清楚,呼吸及吞咽均无困难,可以让他喝盐水(每100毫升加盐0.9克)。不要喝酒或咖啡。 5.如果患者病情无好转,请拨打急救电话。
相关信息:
抽搐
拼音:chou
症状:肌震颤。肌痉挛。身体僵直。流口水。大小便失禁。暂时性呼吸的停止。意识丧失。
治疗: ◆如果患者是第一次抽搐发作,而且1小时内有1次以上的发作或发作时间持续数分钟以上,应拨打急救电话。 ◆抽搐本身并不一定是致命的,因此你应该更注意寻找导致抽搐的原因,并明确患者身上是否带有医疗疾病提示卡或找到患者所受的其他损伤。 ◆如果患者自己感觉将要抽搐或者开始失去平衡,应帮他躺在地上。 ◆使患者侧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人肺。注意:患者抽搐时要注意不要把你的手靠近患者的嘴。 ◆松开患者身上比较紧的衣服。 ◆防止患者自伤。摘下他的眼镜,移开可能撞上的物品、家具。注意:除非患者本人要伤害自己,原则上不要限制其活动。 ◆抽搐停止后,帮他处于较舒适的侧卧位。患者此时可能很劳累、不清醒,并且可能睡着。 ◆检查患者的气道、呼吸及循环,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无脉搏及心跳,应开始心肺复苏。 ***高热惊厥: ◆婴幼儿在多发高热时可以出现惊厥,此时应脱去他的衣服,用不太热的温水浸泡身体。不要用凉水。给你的医生打电话以取得更多的建议。 注意:不要给患儿洗澡。
相关信息:
汞中毒
拼音:gong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有接触史,有汞误服或汞矿的开采、冶炼、制造等行业的工人,如劳动防护条件差就有中毒的机会。 二、症状 (一)无机汞中毒 1.急性汞中毒口内有金属味,流涎,粘膜充血水肿,口中恶臭,重者形成溃疡引起咀嚼困难。误服者可引起腐蚀性胃肠炎,常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可发生胃肠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吸人蒸气或粉尘可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或支气管肺炎。 2.慢性汞中毒早期有神经衰弱症候群,表现为精神行为改变及汞中毒性震颤,有牙齿松动,牙龈边缘出现蓝色带状线,称为汞线,有眼炎、肾炎及皮炎等。 (二)有机汞中毒 误服者可于数小时后出现胃肠道症状及头晕而后经1-3周无症状期,再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经呼吸道及皮肤侵入者潜伏期可达1-8星期。各系统表现与无机汞中毒类似。 三、辅助检查 尿汞增高,可行驱汞试验。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口服者要及时洗胃,并吞服生鸡蛋清3-5个加牛乳300~500毫升,也可加活性炭。 二、驱汞解毒治疗 (一)急性中毒 二巯基丙磺酸钠每次5毫克/千克,肌注,第1日3-4次,第2日2-3次,以后每日1-2次,7日为一疗程;或二巯基丙醇每次2.5-5毫克/千克,肌注,最初两天每4小时1次,以后每日2次,至第5-7日减为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或二巯基丁二酸钠首次用2克,静注,以后每次1克,每日2-3次,共用3-5日。 (二)慢性中毒 5%二巯基丙磺酸钠液5毫升,肌注,每日1次,用4日停3日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重者3-4疗程。或二巯基丁二酸钠0.5-1克,静注,疗程同上。还可用硫代硫酸钠、青霉胺等。 三、对症治疗 神经衰弱者用镇静安眠药,汞中毒性震颤给安坦与安定剂,口腔炎给含漱剂,皮炎外用5%-10%二巯硫基丁二酸钠或二巯基丙醇软膏。
相关信息: [预防] 参见铅中毒有关内容。
汞即水银,常温下为银白色液状金属。
易于蒸发,汞蒸气比空气重六倍,常积存于车间下部,汞落地形成无数小珠,汞蒸气或汞珠污染环境和衣物形成毒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