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文翻注译赏
扬州慢·淮左名都 文翻注译赏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文翻注译
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沉 通:沈)
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肥水汪洋向东流,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早知今日凄凉,当初真不该苦苦相思。
梦里的相见总是看不清楚,赶不上看画像更加清晰,而这种春梦也常常无奈会被山鸟的叫声惊起。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沉 通:沈) 春草还没有长绿,我的两鬓已成银丝,苍老得太快。
我们离别得太久,慢慢一切伤痛都会渐渐被时光忘去。
可不知是谁,让我朝思暮想,年年岁岁的团圆夜,这种感受,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肥水:源出安微合肥紫蓬山,东南流经将军岭,至施口入巢湖。
种相思:留下相思之情,谓当初不应该动情,动情后尤不该分别。
丹青:泛指图画,此处指画像。
春未绿,鬓(bìn)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沉 通:沈) 红莲夜:指元夕。
红莲,指花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肥水汪洋向东流,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早知今日凄凉,当初真不该苦苦相思。
梦里的相见总是看不清楚,赶不上看画像更加清晰,而这种春梦也常常无奈会被山鸟的叫声惊起。
肥水:源出安微合肥紫蓬山,东南流经将军岭,至施口入巢湖。
种相思:留下相思之情,谓当初不应该动情,动情后尤不该分别。
丹青:泛指图画,此处指画像。
春未绿,鬓(bìn)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沉 通:沈) 春草还没有长绿,我的两鬓已成银丝,苍老得太快。
我们离别得太久,慢慢一切伤痛都会渐渐被时光忘去。
可不知是谁,让我朝思暮想,年年岁岁的团圆夜,这种感受,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红莲夜:指元夕。
红莲,指花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过垂虹 文翻注译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我自创的新调,音韵是如此和谐美妙;
小红轻轻地唱着,我为她伴奏,吹着洞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一曲唱完,小船已摇过了吴江县城;
回望经过的水路,轻烟绿波,还有那一座座美丽的石桥。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 第1185-1186页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自作:《砚北杂志》引此,“作”作“琢”。
按“自作新词”,言其自制曲《暗香》、《疏影》等。
小红:范成大送给姜夔的一个歌女。
低唱:轻柔地歌唱。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松陵:吴江县的别称。
陈沂《南畿志》:“吴江本吴县之松陵镇,后析置吴江县。
”烟波:指烟雾苍茫的水面。
十四桥:指沿途经过的众多石桥。
全句说回头张望,烟波缥缈,已经走过了许多路。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 第1185-1186页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我自创的新调,音韵是如此和谐美妙;
小红轻轻地唱着,我为她伴奏,吹着洞箫。
自作:《砚北杂志》引此,“作”作“琢”。
按“自作新词”,言其自制曲《暗香》、《疏影》等。
小红:范成大送给姜夔的一个歌女。
低唱:轻柔地歌唱。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一曲唱完,小船已摇过了吴江县城;
回望经过的水路,轻烟绿波,还有那一座座美丽的石桥。
松陵:吴江县的别称。
陈沂《南畿志》:“吴江本吴县之松陵镇,后析置吴江县。
”烟波:指烟雾苍茫的水面。
十四桥:指沿途经过的众多石桥。
全句说回头张望,烟波缥缈,已经走过了许多路。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 第1185-1186页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文翻注译赏
巷陌风光纵赏时。
笼纱未出马先嘶。
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
少年情事老来悲。
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巷陌风光纵赏时。
笼纱未出马先嘶。
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街道上的风光,在纵情赏灯的时候,豪贵家的纱灯笼还未出门,门外的马儿已在嘶吼。
我这白发苍苍的平民百姓,没有随从呼前拥后。
只有相随作伴的小女,坐在自己的肩头。
花满市,月侵衣。
少年情事老来悲。
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花灯满街满市,月光映照衣裘。
少年时的赏心乐事,老来却是悲凉的感受。
来到繁华的沙河塘上,初春稍微有点寒冷气候,看完了灯的游人们,慢慢地朝家中行走。
参考资料: 1、 闻忆编选.宋词选 青少版: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05:第111页 2、 夏于全主编.中国历代诗歌经典 唐诗·宋词·元曲 宋词卷 (下卷) (绣像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版:第303页 3、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
王晓波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宋四家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87页
巷陌风光纵赏时。
笼纱未出马先嘶。
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巷(xiàng)陌:街道的通称。
纵(zòng)赏:尽情观赏。
笼纱:灯笼,又称纱笼。
白头居士:作者自指。
呵(hē)殿:前呵后殿,指身边随从。
乘肩小女:坐在肩膀上的小女孩。
花满市,月侵衣。
少年情事老来悲。
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花满市,月侵衣:谓花灯满街满市,月光映照衣裘。
侵:映照。
“少年”句:指作者的爱情悲剧。
二十多岁时,姜夔在合肥曾有一位情人,后来分手了,但一直念念不忘,长久不得见,旧事上心头,无限惆怅。
沙河塘:地名,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南五里。
参考资料: 1、 闻忆编选.宋词选 青少版: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05:第111页 2、 夏于全主编.中国历代诗歌经典 唐诗·宋词·元曲 宋词卷 (下卷) (绣像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版:第303页 3、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
王晓波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宋四家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87页
巷陌风光纵赏时。
笼纱未出马先嘶。
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街道上的风光,在纵情赏灯的时候,豪贵家的纱灯笼还未出门,门外的马儿已在嘶吼。
我这白发苍苍的平民百姓,没有随从呼前拥后。
只有相随作伴的小女,坐在自己的肩头。
巷(xiàng)陌:街道的通称。
纵(zòng)赏:尽情观赏。
笼纱:灯笼,又称纱笼。
白头居士:作者自指。
呵(hē)殿:前呵后殿,指身边随从。
乘肩小女:坐在肩膀上的小女孩。
花满市,月侵衣。
少年情事老来悲。
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花灯满街满市,月光映照衣裘。
少年时的赏心乐事,老来却是悲凉的感受。
来到繁华的沙河塘上,初春稍微有点寒冷气候,看完了灯的游人们,慢慢地朝家中行走。
花满市,月侵衣:谓花灯满街满市,月光映照衣裘。
侵:映照。
“少年”句:指作者的爱情悲剧。
二十多岁时,姜夔在合肥曾有一位情人,后来分手了,但一直念念不忘,长久不得见,旧事上心头,无限惆怅。
沙河塘:地名,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南五里。
参考资料: 1、 闻忆编选.宋词选 青少版: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05:第111页 2、 夏于全主编.中国历代诗歌经典 唐诗·宋词·元曲 宋词卷 (下卷) (绣像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版:第303页 3、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
王晓波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宋四家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87页
巷陌风光纵赏时。
笼纱未出马先嘶。
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
少年情事老来悲。
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这首词的上片通过对比手法,反映南宋统治集团贪图享乐、昏聩腐朽和正直志士的清贫孤寂。
“巷陌”两句写权贵们观灯的盛大场面。
据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元宵”云:“公子王孙,五陵年少,更以纱笼(即灯笼)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
”笼纱即纱笼。
词人仅以七字概括了这些贵族公子外出观灯的气派,气象华贵,隽永有味,意境高远。
正如况周颐所说:“七字写出华贵气象,却淡隽不涉俗。
”(《蕙风词话》卷二)其所以达到如此艺术效果,主要是因为词人从侧面着笔,写出一个典型的细节,故能先声夺人,造成一种无形的美感。
若从正面落墨,不知要费多少气力,然终不如此句的含蓄有味。
“白头”二句,笔势骤转,写自身寂寥落寞,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照。
“纵赏”,表现了权贵们的贪婪恣肆。
“未出”与“先嘶”并举,显示权贵们观灯场面的铺张与神态的得意骄矜。
“白头”二句,笔势骤转,写自身寂寥落寞,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晚年贫寒落拓生活的写照,也是当时所有正直志士生平遭际的缩影。
这两句正为“笼纱”句反衬:贵家子弟出游,前呼后拥;
词人观灯,唯有小女乘肩其冷暖自知,悲欢异趣,固有不同矣。
“乘肩小女”,旧有二说。
《武林旧事》卷二“元夕”云:“都城自旧岁孟冬驾回,已有乘肩小女鼓吹舞绾者数十队,以供贵邸豪家幕次之玩。
”系指歌舞艺人。
黄庭坚《山谷内集》卷六《陈留市隐》诗序云:陈留市上有刀镊工,惟一女年七岁,日以刀镊所得钱与女醉饱,则簪花吹长笛,肩女而归。
诗有“乘肩娇小女”之句。
白石此处当用后一事,借以抒写穷中觅欢。
苦中作乐之意,而笔锋也关顾到灯节舞队中的“乘肩小女”。
吴文英《玉楼春·京市舞女》有“乘肩争看小腰身”之句,与《武林旧事》所记的“乘肩小女”舞队,同叙南宋临安灯节风光。
此句中以“随”字暗射“呵殿”,这与晋代阮咸,当七月七日循俗晒衣,同族富家皆纱罗锦绮,阮咸独以竹竿挂大布犊鼻裈,云“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同一机杼,有异曲同工之妙,不惟解嘲,亦含激愤。
下片写身世悲感。
先承上片写元宵灯市的繁华,以“花满市”三字总括。
接着以“月侵衣”三字补述花好月圆的良辰,并带出“老来悲”的哀叹。
“少年”句则是哀情乃是冷笔。
以乐景写哀,则倍增其哀,以冷笔处理热情,其冷情心境固已自明矣。
细细涵泳,这几句确实是动人的。
这里所悲的“情事”没有点明,可能是壮志未酬的惆怅,也可能是婚姻爱情上的遗憾。
结尾二句写夜深灯散,春寒袭人,游人逐渐归去,表现了词人在沙河塘上目送游人缓缓而归,顿生孤寒寂寥之感。
这里的沙河塘,即首句“巷陌”的具体化查明具体地点;
两个结句,也是与起首二句前后呼应的。
来时巷陌马嘶,何其热闹;
去时游人缓归,又何其冷清。
这与李清照写元宵佳节的《永遇乐》“不如同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实有一种相同的说不出的痛。
两相对照,视柳永的“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迎新春》),又是何种不同的心情。
不过,相比于李清照词的凄凉、冷寂,柳永词的欢欣鼓舞,白石词更能化实为虚,空灵含蕴,所谓无限感慨,都在虚处。
”此词题作“正月十一日观灯”,乃写灯节前的预赏。
但此词的主旨不在于描绘灯节的繁华热闹景象和叙写节日的愉悦心情,而在于抒写飘泊江湖的身世之感和情人难觅的相思之情。
参考资料: 1、 侯书生,迟月荃编著.领导干部 古诗观止:红旗出版社,2014.01:第253页 2、 林力 肖剑主编.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第1294页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文翻注译赏
京洛风流绝代人。
因何风絮落溪津。
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嚬。
与谁同度可怜春。
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京洛风流绝代人。
因何风絮落溪津。
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她来自南宋的都城临安,有着高超的品格,又有举世无双的美貌。
你为何像风中的飞絮飘落到苕溪呢?
从笼鞋露出的鸦头袜可以看出她是风流绝代佳人。
红乍笑,绿长嚬。
与谁同度可怜春。
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轻启朱唇 ,露出浅浅的笑,青黛色的眉毛紧蹙在一起,面对这美好的春景,有谁与她共同度过呢?
只剩下孤零零一人怎么会习惯呢,只能饱受这相思之苦。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等.宋词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年9月:887-889
京洛风流绝代人。
因何风絮落溪津。
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京洛:本指河南洛阳,此处借指临安。
风流:品格超逸。
津:码头。
笼鞋:指鞋面较宽的鞋子。
鸦头袜:古代妇女穿的分开足趾的袜子。
红乍笑,绿长嚬。
与谁同度可怜春。
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红:此处指朱红色的嘴唇。
绿:青黛色的眉毛。
乍:表示时间短暂。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等.宋词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年9月:887-889
京洛风流绝代人。
因何风絮落溪津。
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她来自南宋的都城临安,有着高超的品格,又有举世无双的美貌。
你为何像风中的飞絮飘落到苕溪呢?
从笼鞋露出的鸦头袜可以看出她是风流绝代佳人。
京洛:本指河南洛阳,此处借指临安。
风流:品格超逸。
津:码头。
笼鞋:指鞋面较宽的鞋子。
鸦头袜:古代妇女穿的分开足趾的袜子。
红乍笑,绿长嚬。
与谁同度可怜春。
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轻启朱唇 ,露出浅浅的笑,青黛色的眉毛紧蹙在一起,面对这美好的春景,有谁与她共同度过呢?
只剩下孤零零一人怎么会习惯呢,只能饱受这相思之苦。
红:此处指朱红色的嘴唇。
绿:青黛色的眉毛。
乍:表示时间短暂。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等.宋词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年9月:887-889
京洛风流绝代人。
因何风絮落溪津。
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嚬。
与谁同度可怜春。
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姜夔多次举进士而不第,布衣终身,过着飘泊江湖、寄人篱下的生活,这种坎坷的身世使他对遭逢不幸的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同情。
宋孝宗淳熙十年(1189),姜夔在苕溪(今浙江湖州)为一位不幸女子的身世所感动,写下了这首词。
而且,由于他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合肥情事,他不知不觉中将这位不幸女子与其合肥情侣联系起来。
故通篇皆是对不幸女子的深深怜悯和同情,而毫无轻薄浮浪之语,格调高雅,意境醇正。
京洛,河南洛阳。
周平王开始建都于此,后来东汉的首都也在这里,所以又称京洛。
后人使用此词包括洛阳或京都两种含义。
此处代指南宋都城临安,风流,指品格超逸。
开篇即写这个妇女出处不凡,她来自南宋的都城临安;
她既有超逸的品格,又有举世无双的美貌。
首句“京洛风流绝代人”七个字,包括这样三层意思。
那么,这位曾风光一时的佳人,“因何风絮落溪津”?
为何像风中飞絮似的,飘落到苕溪的渡口来呢?
说她的来到苕溪是如柳絮的随风飘落,含意深厚。
“颠狂柳絮随风舞”(杜甫《绝句漫兴》),这风中之絮是不由自主,又是无人怜惜的。
用风中之絮来比喻,暗示人的不幸遭遇,一个“落”字双关出人与柳絮的同等命运。
其中也掺杂着作者的身世之感。
这句前面用“因何”这一似问非问的句式,后面用荒僻的“溪津”与繁华的“京洛”作鲜明对比,深刻地写出了这个“风流绝代人”的不幸遭遇。
也表达了作者对其的深深怜悯和同情。
“笼鞋浅出鸦头袜”。
笼鞋,鞋面较宽的鞋子。
鸦头袜,古代妇女穿的分出足趾的袜子。
这句是说从笼鞋中微微地露出了鸦头袜。
“知是凌波缥缈身”。
化用曹植《洛神赋》典故,曹植形容洛水女神是“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词里的女子穿了这样款式的鞋袜,步态轻盈,如宓妃洛神一般。
这仍是对“风流绝代人”的赞美:她高洁,飘逸,和一般风尘女子迥然不同。
过片,暗示她的辛酸生活,并表达了对她不幸遭遇的同情。
“红乍笑,绿长嚬”。
“红”,指她朱红的嘴唇,说轻启朱唇,露出浅浅的笑;
或说红指她笑时莲脸生春;
总之是说她笑时的美丽。
“绿”,指青黛色的眉毛,说她双眉紧锁,隐含忧伤。
“乍”,表示时间短暂,与“长”相对。
说明她笑时短,嚬时长。
仅用六个字,不仅使人的神态毕现,而且写出了人酸苦的内心世界。
这笑,看来是勉为欢笑,而嚬才是真情的流露。
“红乍笑,绿长嚬”六字用得高妙奇绝。
“红”与“绿”对,色彩鲜明,让人顿觉佳人的仪态万方:“乍”与“长”对,以时间长短刻画佳人神态的流程:“笑”与“嚬”对,揭示出佳人复杂的心态。
意蕴本融,言简意赅。
描写女子情态的词句本也常见,如“修眉敛黛,遥山横翠,相对结春愁”(柳永《少年游》),十三个字只写出了人的“春愁”:“娇香淡染胭脂雪,愁春细画弯弯月”(晏几道《菩萨蛮》),十四个字只写了人在梳妆打扮时而“愁春”。
它们都没有姜词这样高度浓缩,韵味悠远。
“与谁同度可怜春”。
春光无限美好,可是面对这样的良辰美景,有谁与她共同度过呢?
与谁,即没有谁。
贺铸有“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句,与此境界极相似。
这深情的一问,不仅表现出词人对她的同情,惺惺相惜,而且写出了她的孤苦寂寞。
从整首词看,所写是一个歌妓之类的人物。
她在繁华的京城也许曾经有过“一曲红绡不知数”的美好时光,如今却沦落溪律,无人与度芳春。
对于她的不幸遭受,词人一个字也没有写,女主人公也始终未发一语,全从词人之“所见”方面着笔。
感慨都在虚处,这样词人的同情之感,表达得酣畅淋漓,人物形象也栩栩可见,特别最后两句更是神来之笔:“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 古人传说鸳鸯双宿双飞,常用来作为夫妻间爱情的象征。
“鸳鸯独宿”,深一层表明无人与之“同度”,只剩下孤苦一人了。
“何曾惯”,也深一层地流露出她的忆旧念往,直至此时仍怀着感情上的痛苦。
因此接着说:“化作西楼一缕云”。
宋玉《高唐赋》载巫山神女与楚王的故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说她化作西楼上空一缕飞云,如巫山神女,对过去那“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欢愉情景,不能忘怀,表现出她对爱情生活的无限回忆和执着追求。
白石词的基本风格是“清空”,要“清空”,就要有一种冲冷的胸怀,不让七情六欲无节制地发展,从而达到一种超逸空灵的境界。
对情词来说,就不能热情过度,因热情过度容易形成痴迷状态,要用冷笔处理。
此词就是冷笔写热情的作品。
此词用笔,有时从实处落墨,有时虚处着笔(如“笼鞋”以下四句),但它“无穷哀怨,都在虚处”(陈延焯《白雨斋词话》评姜夔《点绛唇》结句语),虽有深情,由于用冷笔处理,故显得气体高妙,清远空灵。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等.宋词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年9月:887-889
钓雪亭 文翻赏
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
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
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
风雪交加的寒夜,独倚阑干,四顾无人。
就连一个钓鱼的人都没有,让人倍感惆怅。
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
偶尔有官船从桥边经过,却也是寂静无声。
就连平日争鸣翔集的白鹭,此时也静静地飞,平静地落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
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
作者曾几度客游合肥,并与一歌妓相爱。
当时的欢聚,竟成为他一生颇堪回忆的往事。
在记忆中,她的形象十分鲜明。
然而伊人远去,后会无期。
回首往事,令人思念不已,感慨万千。
梦中相见,又被山鸟惊醒。
思念之苦,真觉得“当初不合种相思”了。
愁思绵绵,犹如肥水东流,茫无尽期。
谁使两人年年元宵之夜,各自有心头默默重温当年相恋的情景!
词中所流露的伤感与愁思,即是为此而发。
全词深情缱绻,缠绵哀婉。
此首元夕感梦之作。
起句沉痛,谓水无尽期,犹恨无尽期。
“当初”一句,因恨而悔,悔当初错种相思,致今日有此恨也。
“梦中”两句,写缠绵颠倒之情,既经相思,遂不能忘,以致入梦,而梦中隐约模糊,又不如丹青所见之真。
“暗里”一句,谓即此隐约模糊之梦,亦不能久做,偏被山鸟惊醒。
换头,伤羁旅之久。
“别久不成悲”一语,尤道出人在天涯况味。
“谁教”两句,点明元夕,兼写两面,以峭劲之笔,写缱绻之深情,一种无可奈何之苦,令读者难以为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文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
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萤暗,藓阶蛩切。
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
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
渚寒烟淡,棹移人远,飘渺行舟如叶。
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
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鬲溪梅令·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文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文注
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
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
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稿细细激流冰。
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千门列炬散林鸦,儿女相思未到家。
应是不眠非守岁,小客春意入灯花。
三生定自陆天随,又向顺松作客归。
已拚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片衣。
沙尾风回一棹寒,椒花今夕不登盘。
百年草草都寒夜,自琢春词剪烛看。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放,只有诗人一舸归。
桑间篝火却定蚕,......更多
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
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
草:夏校本、陆本、许本并作“草”,吟稿本作“柳”。
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稿细细激流冰。
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千门列炬散林鸦,儿女相思未到家。
应是不眠非守岁,小客春意入灯花。
三生定自陆天随,又向顺松作客归。
已拚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片衣。
沙尾风回一棹寒,椒花今夕不登盘。
百年草草都寒夜,自琢春词剪烛看。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放,只有诗人一舸归。
桑间篝火却定蚕,风土相传我未谙。
但得明年少行役,只裁白伫作春衫。
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
旧时曾作梅花赋,研墨于今亦自香。
环玦随波冷未销,古苔留雪卧墙腰。
谁家玉笛吹春怨,看见鹅黄上柳条。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