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荷花香

作者: 袁去华 朝代: 宋代

荷花香。

竹风凉。

万动声沈更点长。

荧荧月半床。

好思量。

恶凄惶。

独立西厢花拂墙。

如今空断肠。

赠荷花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常相映 一作:长相映)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说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常相映 一作:长相映) 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室唐诗选注小组.中国古典文学普及读物 唐诗选注 下册:北京出版社,1982年:第622页 2、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崇文书局,2011.12:第8页 3、 吕明涛.怡情书吧 李商隐 :中华书局,2011.03:第132页 4、 陶冶主.唐诗故事: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0.02:第281页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不相伦:不相比较。意谓世人皆重花而轻叶。伦:同等,同类。金盆:铜制的盆。供注水盥洗之用。 惟有绿荷红菡(hàn)萏(dàn),卷舒开合任天真。绿荷红菡萏:绿荷是指碧绿的荷叶。菡萏是指未开的荷花。《诗经·山有扶苏》之“隰有荷华”,刘桢《公宴》诗:“芙蓉散其华,菡萏溢金塘。”卷舒:形容荷叶的姿态。卷,卷缩。舒,伸展。开合:形容荷花的姿态。开,开放。合,合拢。天真:天然本性、不加雕饰的本来样子。冯延巳《忆江南》词之一:“玉人贪睡坠钗云,粉消妆薄见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shà)人。(常相映 一作:长相映) 翠减红衰:翠者为叶,红者为花,翠减红衰言花叶凋零。翠:指荷叶。红:指荷花。愁杀人:令人愁苦至极。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室唐诗选注小组.中国古典文学普及读物 唐诗选注 下册:北京出版社,1982年:第622页 2、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崇文书局,2011.12:第8页 3、 吕明涛.怡情书吧 李商隐 :中华书局,2011.03:第132页 4、 陶冶主.唐诗故事: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0.02:第281页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说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不相伦:不相比较。意谓世人皆重花而轻叶。伦:同等,同类。金盆:铜制的盆。供注水盥洗之用。 惟有绿荷红菡(hàn)萏(dàn),卷舒开合任天真。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绿荷红菡萏:绿荷是指碧绿的荷叶。菡萏是指未开的荷花。《诗经·山有扶苏》之“隰有荷华”,刘桢《公宴》诗:“芙蓉散其华,菡萏溢金塘。”卷舒:形容荷叶的姿态。卷,卷缩。舒,伸展。开合:形容荷花的姿态。开,开放。合,合拢。天真:天然本性、不加雕饰的本来样子。冯延巳《忆江南》词之一:“玉人贪睡坠钗云,粉消妆薄见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shà)人。(常相映 一作:长相映) 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翠减红衰:翠者为叶,红者为花,翠减红衰言花叶凋零。翠:指荷叶。红:指荷花。愁杀人:令人愁苦至极。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室唐诗选注小组.中国古典文学普及读物 唐诗选注 下册:北京出版社,1982年:第622页 2、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崇文书局,2011.12:第8页 3、 吕明涛.怡情书吧 李商隐 :中华书局,2011.03:第132页 4、 陶冶主.唐诗故事: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0.02:第281页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常相映 一作:长相映)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世上的花与叶,本是同根生,同枝长,花儿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各自与众不同而独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识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护。但绿叶却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花入盆,叶作尘,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这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惟有”二字,同中取异,以下四句,全承它而来,转写荷叶的伸张卷曲,荷花的开放闭合,种种风姿,天然无饰。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以花性写人性,立意新奇。   最后两句进一层写荷花的“天真”之处。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如果说,前两句写荷花“任天真”,侧重表现共荣;那么,这两句的“长相映”,则主要表现同衰。这四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   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其主要原因不是他无才,而是没有知己者的力荐。他生存在牛、李两党的夹缝之中,没有信任,没有依托,饱受奚落和排挤。这首诗歌颂荷花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   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寓意明显,表达直露,节奏明快,与李商隐很多诗歌的含蓄委婉不同,体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惜红衣·吴兴荷花

作者: 姜夔 朝代: 宋代

枕簟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

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

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

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

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

可惜柳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

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枕簟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

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

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

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我每日在竹枕席上乘凉,抚琴读书打发时光,即使睡醒了也觉疲惫无力量。

用泉水细细地清洗,用利刀将鲜甜的瓜果切劈。

我每天精心地安排着自己的生活,可我比杜甫寂寞,不能隔着墙头把酒索,又有谁会来问候我,我不是那城南诗客。

家中孤寂冷落,西风微寒,落叶的柳树,哀鸣的老蝉,都在告诉我已经到了秋天。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

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

可惜柳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

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眼前拱桥如月,湖堤漫长,鱼儿随波嬉游,湖面飘着清香,荷花却已半数凋零枯黄。

系船登岸遥望故乡,在那茫茫天际的北方。

可惜在这水岸沙边,不能与旧时的美人一同游览。

想问什么时候才能同赏,眼前这水乡湖塘秋日的风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枕簟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

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

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

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枕簟(diàn):枕席。

邀凉:乘凉,纳凉。

细洒:细心清洗。

并刀:古时并州(今太原一带)所产的刀,当时以利、快闻名。

甘碧:香甜新鲜的瓜果。

墙头唤酒:化用杜甫诗《夏日李公见访》:“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

城南诗客:指杜甫在《夏日李公见访》中杜甫借酒所居于“僻近城南楼”。

作者在这里感叹不如杜甫,无佳客来访,无邻家有酒可借,一唤能从墙头递过来。

西风消息:秋天的信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

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

可惜柳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

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虹梁水陌:拱桥和湖堤。

维舟:系船。

同赋:这里作"同赏"。

三十六陂(bēi):泛指湖塘多。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枕簟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

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

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

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我每日在竹枕席上乘凉,抚琴读书打发时光,即使睡醒了也觉疲惫无力量。

用泉水细细地清洗,用利刀将鲜甜的瓜果切劈。

我每天精心地安排着自己的生活,可我比杜甫寂寞,不能隔着墙头把酒索,又有谁会来问候我,我不是那城南诗客。

家中孤寂冷落,西风微寒,落叶的柳树,哀鸣的老蝉,都在告诉我已经到了秋天。

枕簟(diàn):枕席。

邀凉:乘凉,纳凉。

细洒:细心清洗。

并刀:古时并州(今太原一带)所产的刀,当时以利、快闻名。

甘碧:香甜新鲜的瓜果。

墙头唤酒:化用杜甫诗《夏日李公见访》:“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

城南诗客:指杜甫在《夏日李公见访》中杜甫借酒所居于“僻近城南楼”。

作者在这里感叹不如杜甫,无佳客来访,无邻家有酒可借,一唤能从墙头递过来。

西风消息:秋天的信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

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

可惜柳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

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眼前拱桥如月,湖堤漫长,鱼儿随波嬉游,湖面飘着清香,荷花却已半数凋零枯黄。

系船登岸遥望故乡,在那茫茫天际的北方。

可惜在这水岸沙边,不能与旧时的美人一同游览。

想问什么时候才能同赏,眼前这水乡湖塘秋日的风光?

虹梁水陌:拱桥和湖堤。

维舟:系船。

同赋:这里作"同赏"。

三十六陂(bēi):泛指湖塘多。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浣溪沙·荷花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

画楼南畔夕阳和。

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

且来花里听笙歌。

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

画楼南畔夕阳和。

四面垂柳围绕着十里香荷。

请问哪里莲花最多?

画楼南畔,夕阳西落。

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

且来花里听笙歌。

天气乍一变凉,给人们带来了秋的寂寞。

萧索的光阴,需用美酒打发、消磨。

暂且来此花丛,细听吹笙唱歌。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26-1128页 2、 (宋)苏轼著;

石声淮,唐玲玲笺注,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07,第445页 3、 薛玉峰著,苏东坡词今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09,第163页

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

画楼南畔夕阳和。

问云句:袭用韩愈《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诗“问言何处荚蓉多”句。

下句“画楼南畔”是“何处”的回答。

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

且来花里听笙歌。

光阴句:承上句“人寂寞”,因寂寞无聊,所以要用酒消遣日子。

唐人郑谷《样潼岁暮》诗:“美酒消磨日”、欧阳修《退居述怀寄北京韩侍中》诗“万事消磨酒百分”。

消磨:消遣,排遣。

笙(shēng)歌:合笙之歌。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26-1128页 2、 (宋)苏轼著;

石声淮,唐玲玲笺注,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07,第445页 3、 薛玉峰著,苏东坡词今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09,第163页

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

画楼南畔夕阳和。

四面垂柳围绕着十里香荷。

请问哪里莲花最多?

画楼南畔,夕阳西落。

问云句:袭用韩愈《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诗“问言何处荚蓉多”句。

下句“画楼南畔”是“何处”的回答。

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

且来花里听笙歌。

天气乍一变凉,给人们带来了秋的寂寞。

萧索的光阴,需用美酒打发、消磨。

暂且来此花丛,细听吹笙唱歌。

光阴句:承上句“人寂寞”,因寂寞无聊,所以要用酒消遣日子。

唐人郑谷《样潼岁暮》诗:“美酒消磨日”、欧阳修《退居述怀寄北京韩侍中》诗“万事消磨酒百分”。

消磨:消遣,排遣。

笙(shēng)歌:合笙之歌。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26-1128页 2、 (宋)苏轼著;

石声淮,唐玲玲笺注,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07,第445页 3、 薛玉峰著,苏东坡词今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09,第163页

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

画楼南畔夕阳和。

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

且来花里听笙歌。

  上片首写西湖荷花盛多: “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

”颍州西湖是安徽的风景名胜,其十里荷花更是秾丽迷人。

人谓“东坡处处有西湖”,如杭州有西湖,颍州也有西湖,“性本爱丘山”的词人,他吟咏湖山,并热爱湖山。

在十里荷香的颍州西湖,必会引发他描摹湖景的无限乐趣,故下文云:“画楼南畔夕阳和”。

在四面依依垂杨和十里荷香的幽雅境界里,词人又看到南畔的画楼顶端正挂着一轮温和的夕阳,五彩的晚霞笼罩天空,映照着水波荡漾的湖面,给人以舒展惬意的美感享受。

  下片突然转折,从快意煞时转向孤寂哀伤:“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

”天气乍凉引发了词人的寂寞感,真实而自然,但实际上,并非天凉必然引起寂寞,而是由于词人内心早存寂寥空漠的人生感受的缘故,天凉只是气候的诱因而已。

此时的词人,可谓壮志难酬而心存忧虑,他在朝中屡遭小人攻讦和当轴者的忌恨,被迫“补外”作地方官。

词人此时正是在三次被排挤而“补外”的坎坷境遇中,所谓“一肚皮不合时宜”,使他厌倦仕途、崇尚归田。

结语“且来花里听笙歌”,说自己且忧中取乐,躲进荷花丛中来听赏悠扬哀伤的笙歌。

  此词作细致描绘了词人面对颍州西湖的盛开荷花所引起的仕宦寂寞感受。

全词大起大落,心物交融,强烈反差,寄慨遥深。

本欲在淡泊利禄中使自己的心理获得平衡,然而实际上却是“剪不断、理还乱”,使自己陷入愈加难以解脱的矛盾苦闷之中。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26-1128页

祝英台近·荷花

作者: 高观国 朝代: 宋代

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

波面澄霞,兰艇采香去。

有人水溅红裙,相招晚醉,正月上、凉生风露。

两凝伫。

别后歌断云间,娇姿黯无语。

魂梦西风,端的此心苦。

遥想芳脸轻颦,凌波微步,镇输与、沙边鸥鹭。

卜算子(荷花)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

占断人间六月凉,期月鸳鸯浦。

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

只为风流有许愁,更衬佳人步。

荷花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夏日荷花绽放,摇曳多姿没有什么花能与之匹敌,它的花香也是别具一格。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李将军家设席乘凉,我伴着那夕阳而来同游曲江。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游江归来,看到烛光下的锦被,想起伊人,想到你我曲江相遇之景,你渡水而来打湿了罗袜。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想到秋天来临之前你我将要分别心中苦闷,天各一方只能在梦中相见了。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并:比,匹敌。

瑶席乘凉设,金羁(jī)落晚过。

金羁:饰以黄金的马笼头。

傅玄《良马赋》:“饰以金羁,申以玉缨。

”落晚:向晚。

回衾(qīn)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zhào)歌。

前秋:秋前。

棹歌:一边摇桨,一边唱歌。

《南史·羊侃传》:“善音律,自造采莲棹(声曜)歌两曲,甚有新致。

”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夏日荷花绽放,摇曳多姿没有什么花能与之匹敌,它的花香也是别具一格。

并:比,匹敌。

瑶席乘凉设,金羁(jī)落晚过。

李将军家设席乘凉,我伴着那夕阳而来同游曲江。

金羁:饰以黄金的马笼头。

傅玄《良马赋》:“饰以金羁,申以玉缨。

”落晚:向晚。

回衾(qīn)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游江归来,看到烛光下的锦被,想起伊人,想到你我曲江相遇之景,你渡水而来打湿了罗袜。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zhào)歌。

想到秋天来临之前你我将要分别心中苦闷,天各一方只能在梦中相见了。

前秋:秋前。

棹歌:一边摇桨,一边唱歌。

《南史·羊侃传》:“善音律,自造采莲棹(声曜)歌两曲,甚有新致。

”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次韵曾子开舍人游藉田载荷花归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维王调玉烛,时夏雨我田。

壁挂苍龙骨,溜渠故溅溅。

三推劝根本,百谷收皂坚。

官司极斋明,崇丘见升烟。

系马西门柳,忆听去夏蝉。

剥芡珠走盘,钓鱼柳贯鲜。

扫堂延枕簟,公子气翩翩。

自尔欲继往,阻心如壅泉。

紫微乐暇日,披襟咏风涟。

红妆倚荷盖,水镜写明蠲。

美物亦有实,剪房助加笾。

珠宫紫贝阙,足此水府仙。

郁郁冠盖宅,追奔易雕年。

能从物外赏,真是区中贤。

仍闻载後乘,笼烛照婵娟。

减字木兰花·荷花风细

作者: 谢逸 朝代: 宋代

荷花风细。

乞巧楼中凉似水。

天幕低垂。

新月弯环浅晕眉。

桥横乌鹊。

不负年年云外约。

残漏疏钟。

肠断朝霞一缕红。

忆旧游慢(荷花,泛东湖用方时父韵)

作者: 赵以夫 朝代: 宋代

爱东湖六月,十里香风,翡翠铺平。

误入红云里,似当年太乙,约我寻盟。

叶舟荡漾寒碧,分得一襟冰。

渐际晚轻阴,修蒲舞绿,倦柳梳青。

聘婷。

黯无语。

想怨女三千,长日宫庭。

六六阑干曲,有玉儿才貌,谁与看承。

柔情一点无奈,频付酒杯行。

到夜静人归,凉蟾自照鸥鹭汀。

12345 共48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