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病疡久不饮酒至鱼梁小酌因赋长句 文
我行蒲城道,小疾屏杯酌。
癣疥何足言,亦复妨作乐。
此身会当坏,百岁均电雹。
胡为过自惜,惫卧困鍼烙?
未尝脍噞喁,况敢烹郭索。
今朝寓空驿,窗户輈寂寞。
悠然忽自笑,顿解贪爱缚。
红烛映绿樽,奇哉万金药。
饮酒·其四 文翻译赏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秋菊花盛正鲜艳,含露润泽采花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菊泡酒中味更美,避俗之情更深浓。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日落众生皆息止,归鸟向林欢快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 .陶渊明集译注 :昆仑出版社 ,2008-01 . 2、 陶潜 .陶渊明集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2年9月版 .
秋菊有佳色,裛(yì)露掇(duō)其英。
秋菊花盛正鲜艳,含露润泽采花英。
裛:通“浥”,沾湿。
掇:采摘。
英: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菊泡酒中味更美,避俗之情更深浓。
泛:浮。
意即以菊花泡酒中。
此:指菊花。
忘忧物:指酒。
《文选》卷三十李善注“泛此忘忧物”说:“《毛诗》曰:‘微我无酒,以邀以游。
’毛苌曰:‘非我无酒,可以忘忧也。
’潘岳《秋菊赋》曰:‘泛流英于清醴,似浮萍之随波。
’”远:这里作动词,使远。
遗世情:遗弃世俗的情怀,即隐居。
一觞(shāng)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
壶自倾:谓由酒壶中再往杯中注酒。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qū)林鸣。
日落众生皆息止,归鸟向林欢快鸣。
群动:各类活动的生物。
息:歇息,止息。
趋:归向。
啸(xiào)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
啸傲:谓言动自在,无拘无束。
轩:窗。
得此生:指得到人生之真意,即悠闲适意的生活。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 .陶渊明集译注 :昆仑出版社 ,2008-01 . 2、 陶潜 .陶渊明集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2年9月版 .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此诗写对菊饮酒的悠然自得,实际蕴藏着深沉的感伤。
秋天是菊花的季节。
在百花早已凋谢的秋日,惟独菊花不畏严霜,粲然独放,表现出坚贞高洁的品格。
惟其如此,作者非常爱菊,诗中屡次写到,而且常常把它同松联系在一起,如《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此诗首句“秋菊有佳色”,亦是对菊的倾心赞美。
“有佳色”三字极朴素,“佳”字还暗点出众芳凋零,惟菊有傲霜之色,如果换成其他秾丽字眼,比如“丽”、“粲”、“绚”之类,反倒恶俗不堪。
前人称此句“洗尽古今尘俗气”(宋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引艮斋语),并非虚誉“裛露掇其英”,带露摘花,色香俱佳。
采菊是为了服食,菊可延年益寿。
作者《九日闲居》就有“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之旬。
曹丕《与钟繇九日送菊书》云:“辅体延年,莫斯(指菊)之贵。
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
”可见服食菊花,是六朝的风气。
屈原《离骚》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故服食菊花不仅在强身,还有志趣高洁的喻意,而通篇之高远寓意,亦皆由菊引发。
秋菊佳色,助人酒兴,作者不觉一杯接着一杯,独自饮起酒来。
《诗经·邶风·柏舟》“微我无酒,以遨以游”,毛《传》:“非我无酒可以遨游忘忧也。
”又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相传杜康是开始造酒的人,这里用作酒的代称。
)如果心中无忧,就不会想到“忘忧”,这里透出了作者胸中的郁愤之情。
“遗世”,遗弃、超脱俗世,主要是指不去做官。
明黄文焕《陶诗析义》说:“遗世之情,我原自远,对酒对菊,又加远一倍矣。
”分析甚确。
不过,结合“忘忧”看,这里的“遗世”,也含有愤激的成分。
因为渊明本来很想做一番“大济于苍生”(《感士不遇赋》)的事业,只是后来在官场中亲眼看到当时政治黑暗,这才决计归隐的。
后面六句具体叙写饮酒的乐趣和感想,描绘出一个宁静美好的境界,是对“遗世情”的形象写照。
这里写的是独醉。
他既没有孔融“坐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后汉书·郑孔荀列传》载孔融语)那样的豪华气派,也不像竹林名士那样“纵酒昏酣”,而是一个人对菊自酌。
独饮本来容易使人感到寂寞,但五、六两句各着一“虽”字、“自”字,就洗去孤寂冷落之感,“自”字显得那壶儿似也颇解人意,为诗人手中的酒杯殷勤地添注不已。
“倾”字不仅指向杯中斟酒,还有酒壶倾尽之意,见出他自酌的时间之长,兴致之高,饮酒之多。
所以从这两句到“日入”两句,不仅描写的方面不同,还包含着时间的推移。
随着饮酒增多,作者的感触也多了起来。
再下二句,“日入群动息”是总论,“归鸟趋林鸣”是于群动中特取一物以证之;
也可以说,因见归鸟趋林,所以悟出日入之时正是群动止息之际。
“趋”是动态,“鸣”是声音,但惟有在特别空旷静寂的环境中,才能更加显出飞鸟趋林,更加清晰地听到鸟儿的声音,这是以动写静、以声写寂的表现手法。
而环境的宁静优美,又衬托出作者的闲适心情。
这二句是写景,同时也是渊明此时志趣的寄托。
渊明诗中写到鸟的很多,尤其归隐以后,常常借归鸟寓意。
除此诗外,他如“翼翼归鸟,相林徘徊。
岂思天路,欣及归栖”(《归鸟》),“翼翼归鸟,戢羽寒条。
……矰缴奚施,已卷(倦)安劳”(《归鸟》),“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还有“云无心而出蚰,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辞》),“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结庐在人境》),“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等等。
这些诗中的归鸟,都是作者的艺术化身。
趋林之鸟本来是无意中所见,但它却唤起了作者的感慨深思:“群动”皆有止息之时,飞鸟日落犹知还巢,人生何独不然?
鸟儿始飞终归的过程,正好像是作者由出仕到归隐的生活历程。
这里既是兴,也是比,又是即目写景,三者浑然一体,使人不觉,表现手法非常高妙。
末尾写所以归隐之故,表达了隐居终身的决心。
“啸”是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是古人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
“啸傲”谓歌咏自得,无拘无束。
《饮酒》第五首《饮酒·结庐在人境》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知东轩即在此东篱内,东篱之下种有菊花。
对菊饮酒,啸歌采菊,自是人生之至乐。
“得此生”是说不为外物所役使,按着自己的心意自由地生活,也就是苏东坡所说的“靖节以无事自适为得此生,则凡役于物者,非失此生耶?
”(《东坡题跋·题渊明诗》)“得此生”和“失此生”实指归隐和做官。
啸傲东轩,是隐居悠闲之乐的形象描绘,它是赞美,是庆幸,也是意愿。
然而,“聊复”(姑且算是)一词,又给这一切罩上了一层无可奈何的色彩,它上承“忘忧”、“遗世”,仍然表现出壮志难酬的憾恨,并非一味悠然陶然。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饮酒·其四 文翻注译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栖遑焦虑失群鸟,日暮依然独自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徘徊犹豫无定巢,夜夜哀鸣声渐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长鸣思慕清远境,飞去飞来情恋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因遇孤独一青松,收起翅膀来依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寒风强劲树木调,繁茂青松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既然得此寄身处,永远相依不违弃。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栖(xī)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定止:固定的栖息处。
止,居留。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厉响:谓鸣声激越。
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因值孤生松,敛(liǎn)翮(hé)遥来归。
值:遇。
敛翩:收起翅膀,即停飞。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劲风:指强劲的寒风。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已:既。
违:违弃,分离。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栖(xī)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栖遑焦虑失群鸟,日暮依然独自飞。
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徘徊犹豫无定巢,夜夜哀鸣声渐悲。
定止:固定的栖息处。
止,居留。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长鸣思慕清远境,飞去飞来情恋依。
厉响:谓鸣声激越。
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因值孤生松,敛(liǎn)翮(hé)遥来归。
因遇孤独一青松,收起翅膀来依归。
值:遇。
敛翩:收起翅膀,即停飞。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寒风强劲树木调,繁茂青松独不衰。
劲风:指强劲的寒风。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既然得此寄身处,永远相依不违弃。
已:既。
违:违弃,分离。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用过韵冬至与诸生饮酒 文
小酒生黎法,干糟瓦盎中。
芳辛知有毒,滴沥取无穷。
冻醴寒初泫,春醅暖更饛。
华夷两樽合,醉笑一欢同。
里闬峨山北,田园震泽东。
归期那敢说,安讯不曾通。
鹤鬓惊全白,犀围尚半红。
愁颜解符老,寿耳斗吴翁。
得谷鹅初饱,亡猫鼠益丰。
黄姜收土芋,苍耳斫霜丛。
儿瘦缘储药,奴肥为种松。
频频非窃食,数数尚乘风。
河伯方夸若,灵娲自舞冯。
归途陷泥淖,炬火燎茅蓬。
膝上王文度,家传张长公。
和诗仍醉墨,戏海乱群鸿。
?符、吴皆坐客,......更多
饮酒四首 文
和陶饮酒二十首 文
饮酒·十三 文翻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两人常常在一起,志趣心境不同类。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一人每天独昏醉,一人清醒常年岁。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醒者醉者相视笑,对话互相不领会。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浅陋拘泥多愚蠢,自然放纵较聪慧。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转告正在畅饮者,日落秉烛当欢醉。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饮酒 十四 文翻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老友赏识我志趣,相约携酒到一起。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荆柴铺地松下坐,酒过数巡已酣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父老相杂乱言语,行杯饮酒失次第。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不觉世上有我在,身外之物何足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神志恍惚在酒中,酒中自有深意味。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