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子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代

舟行次符离,我子死阿十。

临之但惊迷,至伤反无泣。

款定始怀念,内若汤火集。

前时丧尔母,追恨尚无及。

迩来朝哭妻,泪落襟袖湿。

又复夜哭子,痛并肝肠入。

吾将仰问天,此理岂所执。

我惟两男子,夺一何太急。

春鸟独蔓延,哺巢首戢戢。

答长安丞裴说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代

出身忝时士,于世本无机。

爰以林壑趣,遂成顽钝姿。

临流意已凄,采菊露未稀。

举头见秋山,万事都若遗。

独践幽人踪,邈将亲友违。

髦士佐京邑,怀念枉贞词。

久雨积幽抱,清樽宴良知。

从容操剧务,文翰方见推。

安能戢羽翼,顾此林栖时。

卜算子慢·江枫渐老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侭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江岸的枫叶渐渐衰老,水洲的蕙草半已枯凋,满眼衰败的红花绿叶。

楚乡作客,登高望远,正逢这样的暮秋天气。

传来了稀疏的捣衣声,断断续续回响在残阳里。

面对这傍晚景象,我悲伤怀抱,思念远人,新愁和旧恨,接连涌起。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侭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相思之人隔断在脉脉千里之外。

两处思念情怀,相隔千山万水。

雨停云散天空高远,望不尽远处十二座苍翠山峰。

无言相诉,谁会登高望远抒发心中的情意?

纵然写得千万种分离的痛苦情思,无奈谁能驾驭行云寄去我的相思情书?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婉约词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1-42 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

王晓波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宋四家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4页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侭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上阕写景,奠定了凄清的基调,烘托出抑郁怀人的氛围。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篇头三句,乃登高所见。

“败红”就是“渐老”的“江枫”,“衰翠”就是“半凋”的“汀蕙”,而曰“满目”,则是举枫树、蕙草以概其余,点出当时已是深秋时节了,整个画面呈现红和绿两种时比色。

不是鲜红嫩绿,而是黯淡、憔悴的红和绿。

“败红”和“衰翠”是对应上文的“江枫”和“汀蕙”:请注意不是已老和全凋,而是“渐老”和“半凋”;

所以还残留一些凄凄惨惨的红和稀稀疏疏的绿,“渐”和“半”意味正老、正凋,还将不断地老下去、凋下去。

  “楚客登临,正是幕秋天气。

”这是一幅大笔渲染、满画面的深秋枫黄图,秋色极浓。

在写足秋色之后,睹此浓浓秋色的抒情主人公出现了,并点明了“暮秋”季节。

“楚客”两句,引用宋玉《九辩》悲秋之意,柳永曾宦游于荆襄一带古代楚地,故这里自称为“楚客”;

“登临”补出了上文之秋景是他登高所目见,并暗示主题。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写所闻。

深秋万物衰败,已让人心生哀愁,何况在这“满目败红衰翠”之中,耳中又闻这断断续续、稀稀朗朗的磁杵之声,在残阳中回荡呢?

古代妇女,在秋天到来时,便以磋杵杵捣,制寒衣以送漂泊在外之人。

所以在异地漂泊的行人,听闻捣衣声便生旅愁,这里也是暗寓长期漂泊,“伤怀念远”。

“暮秋”是秋天将尽,“残阳”则是一日将尽,都是“晚景”。

对景难排,因此下文就直接道出“伤怀念远”的主旨。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浓重的秋声秋色深深地触动诗人的离情,接着“对晚景”三字,承上文的所见所闻,启下文的“伤怀念远”,是对主旨的补充,说明这种“伤”和“念”并非偶然触发,而是本来心头有“恨”,才见景生“愁”。

“旧恨”难忘,“新愁”又起,故曰“相继”。

从写景过渡到抒情、“新愁旧恨相继”,此刻先后涌上心头,这愁恨又是多么的浓重。

  下阕抒情,承接上阕直接写出愁恨的缘由。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脉脉”,化用《古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其字当作“哌哌”,相视之貌。

(“脉”,繁体“作哌”,形近而误。

)相视,就是我与她互相对望,也就是她怀念我,我也怀念她,因此接着才会有二、三句。

“两处风情”,从“脉脉”来;

“万重烟水”,从“千里”来。

细针密线,丝丝人扣。

“念两处风情”紧扣“脉脉”,“万重烟水”与“千里”呼应,绘出词人与伊人远隔千里,山水重重,两相怀念的情状。

一个“念”字,令作者怀人之情顿生层澜。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雨歇”一句,不但写出登临时天气的实况,而且点出是风吹雨打才使红败翠衰,补暮秋雨后之状,秋雨初停,天高山青,而怀人之情让这雨后晴景引逗得愈加郁厄,将山峰望穿亦难消解。

“望断”句既是写实,又是寓意。

就写实方面说,是讲雨收云散,天高气朗,极目所见,惟有山岭重叠连绵不断。

就寓意方面说,则是讲那位“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由于云散雨收,此时也看不见了。

“望断翠峰十二”,也是徒然。

巫山有十二峰,诗人常在诗中使用李唐神女的传说。

词人在这里暗中抒发了对情人的思念,而且暗示了所思之人,乃是天仙般的一流人物。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

”深进一层。

“凭高”之意,无人可会,只能默然无语。

以“尽”字至“无言”之上,表达了词人复杂深沉的情感无人能解,也无法自诉,使得作品的情感更显深进。

“无言”、“谁会”更是紧扣上阕“脉脉人千里”,表达了词人无人与说的心情。

无人与说,只好把书信寄予千里之人,然而“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既无人与说又千里难寄,词人的苦闷愈加深重了。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结尾两句再深进两层。

第一层,既然此刻此处无人可诉,无人能会此情此意,那么这“离肠万种”,就只有写之寄于词中。

第二层,可是即使写下思念,又如何才能送至她手呢?

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在柔情百转中倾吐而出,增强了感染力。

“归云”,此处意为无乘归去之云的人托付鸿信。

  此词艺术上的特色主要是衬托渲染的手法和宛转往复的情思。

词的上片,取正衬的手法,以苦景写悲怀,同时又将凄怨之情灌注到客观的景物中去,以悲写悲,渲染烘托出浓烈的悲苦气氛;

下片写出了词人感情上的波澜起伏,采取了总起总收、间以分述的笔法,以使感情的抒发层层逼进,步步加深。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8页 2、 钱鸿英著.柳周词传 柳永、周邦彦: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133页 3、 钱鸿英著.柳周词传 柳永、周邦彦: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134页 4、 姜钧编.宋词大鉴赏:外文出版社,2012.05:第13页

卜算子·江风渐老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江风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杂剧·西华山陈抟高卧

作者: 马致远 朝代: 元代

第一折(冲末扮赵大舍引净扮郑恩上,诗云)志量恢弘纳百川,邀游四海结英贤。

夜来剑气冲牛斗,犹是男儿未遇年。

自家赵玄郎是也。

祖居洛阳夹马营人氏。

父乃洪殷,为殿前点检指挥使。

某生时异香三月不绝,人皆呼为香孩儿。

某生来颇有奇志,幼年间略读诗书,兼持枪棒,逢场作戏,遇博争雄。

每纵酒,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颇生事端。

因避难远游关之东西、河之南北,也结识了许多未遇的英雄。

这个汉子乃是我义弟郑恩,表字子明。

此人虽是......更多

梁甫吟

作者: 曹勋 朝代: 宋代

晨行泰山下,兴怀念梁甫。

欲往失所从,荒途亘今古。

却立空踟蹰,忧来与谁语。

日暮遵归途,冥冥暗风雨。

错漠伤怀抱,仅得依门户。

幡然赓长谣,培塿隘齐鲁。

何当执策从銮旗,翼赞登封继三五。

和中道伏日次韵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代

伏日每苦热,古来亡事侵。

尝闻东方朔,割肉趋庭阴。

百职当早罢,将畏赫日临。

我无归遗人,怀念空沾襟。

八绝诗望日台

作者: 王禹偁 朝代: 宋代

荒台隐层碧,云磴踰百尺。

攀萝试一上,依然有遗迹。

掌舒旧砌平,屏卓诸峰直。

凭高聊写望,孤怀念乡国。

长安不可见,但对金乌赤。

倾尽葵藿心,庶免浮云隔。

秋气

作者: 宋祁 朝代: 宋代

清浊还二仪,秋气飒然肃。

溪洁潦已残,林疏条自矗。

寒蛩思长階,归燕眷华屋。

凋年自兹始,乡怀念松菊。

还述怀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岁律忽其周,阴风惨辽敻。

孤怀念时节,朽质惊衰病。

忆始来京师,街槐绿方映。

清霜一以零,众木少坚劲。

物理固如此,人生宁久盛。

当时不树立,後世犹讥评。

顾我实孤生,饥寒谈孔孟。

壮年犹勇为,刺口论时政。

中间蒙选擢,官实居谏诤。

岂知身愈危,惟恐职不称。

十年困风波,九死出槛◇。

再生君父恩,知报犬马性。

归来见亲识,握手相吊庆。

丹心皎虽存,白发生已迸。

◇无羽毛彩,来与鸾凰◇。

铩翮追群翔,孤唳惊众听。

严严玉堂署,清禁......更多

12 共1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