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新·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愁绝行人天易暮,行向鹧鸪声里住。

渺渺洞庭波,木叶下,楚天何处。

折残杨柳应无数,趁离亭笛声吹度。

有几个征鸿,相伴也,送君南去。

愁绝行人天易暮,行向鹧鸪声里住。

渺渺洞庭波,木叶下,楚天何处。

世间别离最无奈,总到离别时,方恨相聚少。

你我二人.意气相投,此一别,好时光将少。

我是多么不情愿,与你在日暮黄昏中告别,此时此刻的心情,想必我们彼此明了。

折残杨柳应无数,趁离亭笛声吹度。

有几个征鸿,相伴也,送君南去。

杨柳折了无数,仍道不出珍重,笛声阵阵,扣人心弦。

你终究还是成为落日中的远影,我驻足难移,惟愿鸿雁伴君行,一路顺风顺水。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苏缨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07:第187页 2、 唐译编著.图解纳兰词: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10:第302页

愁绝行人天易暮,行向鹧鸪声里住。

渺渺洞庭波,木叶下,楚天何处。

世间别离最无奈,总到离别时,方恨相聚少。

你我二人.意气相投,此一别,好时光将少。

我是多么不情愿,与你在日暮黄昏中告别,此时此刻的心情,想必我们彼此明了。

“愁绝”二句:意谓见阳将赴任到遥远的江华,此刻送行为之生愁添恨,而天色也仿佛变得晦暗迷蒙了。

愁绝,极度的忧愁。

易∶改变。

鹧鸪声里,借指见阳将去的江华之地,地在西南方,故云。

且鹧鸪声亦含有惜别之意。

“渺渺”三句:用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之句,谓见阳将去之江华,也正是秋色凄凉,令人惆怅。

渺渺:遥远。

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国,楚在南方,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折残杨柳应无数,趁离亭笛声吹度。

有几个征鸿,相伴也,送君南去。

杨柳折了无数,仍道不出珍重,笛声阵阵,扣人心弦。

你终究还是成为落日中的远影,我驻足难移,惟愿鸿雁伴君行,一路顺风顺水。

“折残”二句:意谓在送别见阳之时依依难舍,杨柳折断了无数次,本应趁着长亭离宴上的笛声作别,却仍不忍分手离去。

吹度:吹送。

征鸿:征雁,大雁秋来南飞,春来北往,但诗词中多指南飞之雁。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苏缨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07:第187页 2、 唐译编著.图解纳兰词: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10:第302页

叹庭前甘菊花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甘菊:又名真菊,家菊,花黄,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

移时晚:谓移植以晚矣,故花开迟,而不堪摘。

蕊(ruǐ):花心。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

堪:能。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醉尽醒:意谓似醉似醒。

萧条:寂寥。

醉尽醒:谓无菊饮不欢。

烂熳(làn màn):散乱貌。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众芳:泛指细琐之野花。

中堂:诗中代指高位。

采撷(xié):摘取。

升中堂:花得登庙堂之上,而甘菊反失其时。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兹:此。

失所:谓失其故所,结根失所,故前曰“空长”。

参考资料: 1、 傅东华选注.杜甫诗.武汉:崇文书局,2014.09:18 2、 周蒙,冯宇主编.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 4.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08:70-72 3、 (唐)杜甫著.杜甫集.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06:35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庭前的甘菊花因为移载得晚,到重阳节时花蕊还是青的没有开花,不能摘来观赏。

甘菊:又名真菊,家菊,花黄,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

移时晚:谓移植以晚矣,故花开迟,而不堪摘。

蕊(ruǐ):花心。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

堪:能。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等到明天秋景萧瑟人们从酒醉中清醒了,你再开出些残花来有什么用呢?

醉尽醒:意谓似醉似醒。

萧条:寂寥。

醉尽醒:谓无菊饮不欢。

烂熳(làn màn):散乱貌。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篱笆边的野地里开了许多杂花,人们将这些细碎琐屑的花采了摆在中堂中观赏。

众芳:泛指细琐之野花。

中堂:诗中代指高位。

采撷(xié):摘取。

升中堂:花得登庙堂之上,而甘菊反失其时。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感念你空长了大大的枝叶,只因跟扎的不是地方才不幸为风霜所侵。

兹:此。

失所:谓失其故所,结根失所,故前曰“空长”。

参考资料: 1、 傅东华选注.杜甫诗.武汉:崇文书局,2014.09:18 2、 周蒙,冯宇主编.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 4.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08:70-72 3、 (唐)杜甫著.杜甫集.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06:35

垂丝钓·菊花细雨

作者: 陈亮 朝代: 宋代

菊花细雨。

萧萧红蓼汀渚。

景物渐幽,风致如许。

秋未暮。

又值吾初度。

看天宇。

正澄清欲往,登高未也,红尘当面飞舞。

几人吊古。

乌帽牢收取。

短发还羞觑。

遐寿身、近五云深处。

次韵伯氏戏赠韩正翁菊花开时家有美酒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鬓发斑然潘骑省,腰围瘦尽沈东阳。

茶瓯屡煮龙山白,酒椀希逢若下黄。

乌角巾边簪钿朵,红银杯面冻糖霜。

会须著意怜时物,看取年华不久芳。

菊花新

作者: 葛长庚 朝代: 宋代

雪牖风轩度岁。

时听芭蕉,雨声凄恻。

情多易感,渐不觉鬓成丝。

忽又成千古,诮如梦里。

西山南浦尽秋意。

一望芦花飞。

有一点沙鸥,点破松梢翠。

凄然念起。

觉两腋凉飙细。

诗兴浑飞在渔乡橘里。

菊花新·怎奈花残又莺老

作者: 杜安世 朝代: 宋代

怎奈花残又莺老。

槛里青梅数枝小。

新荷长池沼。

当晴昼、燕子声闹。

亭栏花绽颜色好。

风雨催催、等闲开了。

酒醒暗思量,无个事、甚刚烦恼。

浪淘沙·我爱菊花枝

作者: 葛胜仲 朝代: 宋代

我爱菊花枝。

浥露偏宜。

旋移佳种一年期。

照眼黄金三径烂,可但东篱。

秋老摘花吹。

敢恨开迟。

只愁一夜便香衰。

待插满头年大也,且泛芳卮。

渔家傲(九月将尽,菊花始有开者)

作者: 李纲 朝代: 宋代

木落霜清秋色霁。

菊苞渐吐金英碎。

佳节不随东去水。

谁得会。

黄花开日重阳至。

三径旧栽烟水外。

故园凝望空流泪。

香色向人如有意。

挼落蕊。

金尊满满从教醉。

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

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

菊花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参考资料: 1、 曾炽海,张新涛,顾圣皓 .大地的微笑 中国花诗品鉴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0.10 :第102页 . 2、 毋永利 .古诗观止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2.09 :第277页 .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融融:光润的样子。

冶冶:艳丽的样子。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罗含:(公元293年一公元369年)字君长,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

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

被江夏太守谢尚赞为“湘中之琳琅”。

桓温称之为“江左之秀”。

官至散骑廷尉。

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禁:禁受,承当。

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怯:胆怯、担心。

残:一作“斜”。

愿泛金鹦(yīng)鹉(wǔ),升君白玉堂。

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泛:指以菊花浸酒。

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升:摆进。

参考资料: 1、 曾炽海,张新涛,顾圣皓 .大地的微笑 中国花诗品鉴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0.10 :第102页 . 2、 毋永利 .古诗观止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2.09 :第277页 .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融融:光润的样子。

冶冶:艳丽的样子。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罗含:(公元293年一公元369年)字君长,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

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

被江夏太守谢尚赞为“湘中之琳琅”。

桓温称之为“江左之秀”。

官至散骑廷尉。

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禁:禁受,承当。

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怯:胆怯、担心。

残:一作“斜”。

愿泛金鹦(yīng)鹉(wǔ),升君白玉堂。

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泛:指以菊花浸酒。

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升:摆进。

参考资料: 1、 曾炽海,张新涛,顾圣皓 .大地的微笑 中国花诗品鉴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0.10 :第102页 . 2、 毋永利 .古诗观止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2.09 :第277页 .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

虽然诗中写到陶渊明,但根本点则不是甘于田园。

而是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热望。

这里的的菊花,淡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他们既有陶公篱旁的雅色,又有罗含院里的淡香。

它不畏霜露,却担心夕阳。

它可以傲然凌霜盛开,却面对时光流逝无奈。

即使它枯萎了,也可以制成美酒,盛在精巧的鹦鹉杯中,来到高贵的宴席之上。

这里诗人热情讴歌了菊花的雅色和清香,高度赞扬了菊花不怕霜露的傲骨以及可贵的奉献精神。

诗人咏菊,以自己的观感为主,描述很是抽象。

菊中有我,我中有菊。

纵然凋谢,留下的也是白玉高堂里的精华。

李商隐晚年落泊,但毕竟是帝室远亲,他自己也以此为荣。

诗人用“金鹦鹉”“白玉堂”婉转地表白了自己的身世。

可是,他的身份并没有有给他带来实质上的好处,纵然才俊,亦不见用。

通观全诗,诗人状物新奇引典自然,锐意中有伤时,哀婉里有进取,大有孤芳自赏之意,绝无叹老嗟卑之嫌。

  诗一开头,先描绘菊花那可爱的姿色:“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首句写的是紫菊:“暗暗”真实地写出词人对紫菊的观感,表明色彩并不明丽。

“淡淡”又写明其色浅浅也不浓艳。

“暗”“淡”二字的重叠使用,便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色菊花那淡雅的风姿。

次句描写黄菊:“商融”即和暖之意。

这两个字用得极为精妙。

用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井说。

这是“通感”或曰“感觉挪移”在日常生活的经验里视觉、听觉、角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与交融,眼、耳、鼻、舌、身各个官截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

因此颜色如乎会有温度,诗人在视觉里获得了触觉的感受。

看到那金黄色的菊花便有了一种温暖的感受。

由此可南诗人体物实在太精微了。

“冶冶”圳其明艳柔美之态。

那黄菊金色的花蕊,经过露洗霜染,清新鲜美,月“冶冶”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

诗人着墨不多,只“融融冶冶”四个与便极尽黄菊之态,不愧为大手笔。

  第三句诗则把菊花颜色的描写引申了一步,称之为“陶令篱边色”,把眼前菊花的地位抬高了。

“陶令”指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他曾做过彭泽(今江西省彭泽县)县的县令,所以后人常常这样称呼他。

陶渊明于百花之中最爱菊花,正是他首先把菊花的地位抬高了,他在《饮酒》一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而李商隐在此处称他所见之菊有“陶令篱边色”,意即同陶渊明东篱下的菊花一样美,足见他对菊花的爱赏程度。

后句描写菊花之香,也以典故出之,称之为“罗含宅里香”。

罗含,字君章,晋代来阳(今湖南省东南)人,擅文章。

由州主簿累官至廷尉、长沙相。

桓温极重其才,称为江左之秀,可他致仕还家,在荆州城西小洲上立茅屋而居。

《晋书·罗含传》记载他“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诗人此处说他所见之菊有罗含宅中菊花一样的芳香,这便更加抬高了它的地位。

李商隐此处引出陶令菊和罗含宅里菊主旨不在菊花本身,有以这两个人自况的一面: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于乡里小儿,遂辞官归隐,闲雅悠然地“采菊东篱下”,罗含致仕却还归本乡,甘居茅屋,托身有所。

而李商隐此时辞去了弘农县尉,居于家中,流连山水,形式上与那两个是有些相似。

不过李商隐此时这点“隐”气来得很勉强,他骨子里渴望的不是充满菊香的篱下或宅里,而是朝廷,梦寐以求的是入朝为官,这从后面四句诗中完全可以看得出来。

  五、六两句:“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明里继续写菊,暗里则有所寄托。

“禁”此处是避忌之意。

“重露”即浓重的霜露。

前句写出私菊傲霜的品格:秋菊开在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黄巢《菊花》),不过正是这风霜高洁之时,才显示出它的独特品格。

后一句诗人借菊写出自己内心的隐忧,“怯残阳”即害怕夕阳西下,黑天到来,此处别有寄托。

李商隐虽屡遭挫折,仕途失意,但这并不能侠诗人彻底失望。

但是他实在担心时不我与,光阴迅速。

多少有些迟暮之感。

同屈原“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几句诗所表达音的惜时思想十分近似,同样是担心自芒的抱负不能施展,虚度了年华。

  末尾两句,诗人借菊花委婉地表达出来了:“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泛,指以菊花浸酒。

“金鹦鹉”指以黄金仿鹦鹉螺形铸造的酒杯。

《岭表录异》一书中写道:“鹦鹉螺,旋尖处屈而味如鹦鹉嘴,故以此名。

放上青绿班,大者可受二升,放内光莹如云母,装为酒杯,奇而可玩。

“白玉堂”一语出自《古乐府·相逢行》“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两句中的后一句。

此处暗指朝廷。

这两句诗字面上把菊花人格化,表明它希望被浸在金杯之中,被送到白玉堂上为贵人所用,而实际上表现的是诗人期望入朝做官的心绪。

  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物我交融。

除开头两句外,其余句句写菊,又甸句是写自己,是托物言志的杰作。

写物而不离人。

物与己交融在一起。

物又不粘在物上,处处关己。

写己又不脱于物,处处以物出之。

如三、匹两句写菊花之色与香,关涉自己翻官之事。

五、六句写菊不畏霜露而震日暮,关涉自己的迟暮之感。

七、小句写菊花的愿望关涉自己期望入彰之情。

其次,本诗在用典上也有独莹之处:自然而然,毫无切削之迹,囊无晦涩之感。

如三、四两句用陶渊明与罗含的典故,如同己出,与自己的诗境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实在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

参考资料: 1、 靖宇主 .唐诗多功能多用途词典 上 :辽海出版社 ,2001.09 :76-78 .

12345 共57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