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慰西溟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何事添凄咽?

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

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

须知道、福因才折。

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

听谯鼓,二更彻。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

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

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

又萧寺,花如雪。

何事添凄咽?

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

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

须知道、福因才折。

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

听谯鼓,二更彻。

什么事让你哽咽哭泣呢?

纵然命运不济使你试而不第那又如何,不要自己折磨自己。

人世间的事自古以来都是失意多于如意,更何况才气太高也。

会使自己的福气受损,你独坐在高城上,仰望北斗七星,吹笛自乐,听更鼓报夜。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

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

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

又萧寺,花如雪。

大丈夫不要因为仕途不顺而急躁,不如索性学习范蠡泛游五湖,消闲隐居,怡然自得。

纵然有像秋雨一般流不尽的眼泪,也应该洒向知己者。

不要羡慕那些位列朝堂的人,京城里永远是这般熙熙攘攘的景象,人们忙着争名逐利,不如就让秋风把这京城的月亮吹凉,你且以达观处之吧。

你所住的寺院中鲜花盛开,正如雪花般散落。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苏缨注评,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101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34页

何事添凄咽?

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

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

须知道、福因才折。

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

听谯鼓,二更彻。

“但由他”二句:簸弄,玩弄、播弄。

磨涅,磨砺浸染。

比喻所经受之考验或外界之影响。

《论语·阳货》:“不曰坚乎?

磨而不磷;

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此二句谓既然命运不济,试而不第,那就放开胸怀,任老天爷播弄,不能因此而折磨自己。

“独卧”二句:意谓远离繁华闹市,归隐山林,独自高眠,卧看北斗七星,吹笛自乐。

蒙床:用莱草茎编织的床。

北斗:指北斗七星,古代诗文中常以北斗喻指朝廷,故此处亦寓含不忘朝廷之意。

玉笛:笛之美称。

谯(qiáo)鼓:指谯楼上之鼓声。

古代于城门望楼之上置鼓,为鼓楼,击鼓以报时。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

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

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

又萧寺,花如雪。

“丈夫”三句:因人热,谓大丈夫不要因求官求仕不得而躁急。

热:热中、躁急之意,《孟子·万章上》:“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

”朱熹注云:“热中,燥急心热也。

”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灭吴后,浮舟太湖,易名鸱夷子皮,陶朱公。

后人以此为不贪官位,隐居自适之典。

料理,安排、安置。

此三句意谓虽求官不成,但正好学作范蠡,泛游五湖,消闲隐居,陶然自乐。

“泪似”二句:秋霖,秋雨。

野田黄蝶,谓郊野田间黄蝶蹉跎(cuō tuō)蹁跹(piān xiān)之景,可引申为家园、知己。

此二句是说纵有伤情之泪,亦当洒向知己者。

承明班列:承明,承明庐,汉代侍臣值宿所居之屋,后为入朝、在朝为官之典。

班列,位次,即朝班之位次。

“马迹”二句:意谓京城里的衮衮诸公忙于仕途上的奔走,又十分得意,而西溟却独不得际遇,不过应以达观处之,任那些得意人儿去奔忙。

吹冷长安月,喻在京为官的希望破灭了。

萧寺:西溟居京时曾寓萧寺。

姜西溟在为纳兰撰写的《祭文》中云:“于午未间,我蹶而穷,百忧萃止,是时归兄,馆我萧寺。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苏缨注评,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101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34页

何事添凄咽?

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

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

须知道、福因才折。

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

听谯鼓,二更彻。

什么事让你哽咽哭泣呢?

纵然命运不济使你试而不第那又如何,不要自己折磨自己。

人世间的事自古以来都是失意多于如意,更何况才气太高也。

会使自己的福气受损,你独坐在高城上,仰望北斗七星,吹笛自乐,听更鼓报夜。

“但由他”二句:簸弄,玩弄、播弄。

磨涅,磨砺浸染。

比喻所经受之考验或外界之影响。

《论语·阳货》:“不曰坚乎?

磨而不磷;

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此二句谓既然命运不济,试而不第,那就放开胸怀,任老天爷播弄,不能因此而折磨自己。

“独卧”二句:意谓远离繁华闹市,归隐山林,独自高眠,卧看北斗七星,吹笛自乐。

蒙床:用莱草茎编织的床。

北斗:指北斗七星,古代诗文中常以北斗喻指朝廷,故此处亦寓含不忘朝廷之意。

玉笛:笛之美称。

谯(qiáo)鼓:指谯楼上之鼓声。

古代于城门望楼之上置鼓,为鼓楼,击鼓以报时。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

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

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

又萧寺,花如雪。

大丈夫不要因为仕途不顺而急躁,不如索性学习范蠡泛游五湖,消闲隐居,怡然自得。

纵然有像秋雨一般流不尽的眼泪,也应该洒向知己者。

不要羡慕那些位列朝堂的人,京城里永远是这般熙熙攘攘的景象,人们忙着争名逐利,不如就让秋风把这京城的月亮吹凉,你且以达观处之吧。

你所住的寺院中鲜花盛开,正如雪花般散落。

“丈夫”三句:因人热,谓大丈夫不要因求官求仕不得而躁急。

热:热中、躁急之意,《孟子·万章上》:“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

”朱熹注云:“热中,燥急心热也。

”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灭吴后,浮舟太湖,易名鸱夷子皮,陶朱公。

后人以此为不贪官位,隐居自适之典。

料理,安排、安置。

此三句意谓虽求官不成,但正好学作范蠡,泛游五湖,消闲隐居,陶然自乐。

“泪似”二句:秋霖,秋雨。

野田黄蝶,谓郊野田间黄蝶蹉跎(cuō tuō)蹁跹(piān xiān)之景,可引申为家园、知己。

此二句是说纵有伤情之泪,亦当洒向知己者。

承明班列:承明,承明庐,汉代侍臣值宿所居之屋,后为入朝、在朝为官之典。

班列,位次,即朝班之位次。

“马迹”二句:意谓京城里的衮衮诸公忙于仕途上的奔走,又十分得意,而西溟却独不得际遇,不过应以达观处之,任那些得意人儿去奔忙。

吹冷长安月,喻在京为官的希望破灭了。

萧寺:西溟居京时曾寓萧寺。

姜西溟在为纳兰撰写的《祭文》中云:“于午未间,我蹶而穷,百忧萃止,是时归兄,馆我萧寺。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苏缨注评,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101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34页

南歌子·古戍饥乌集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

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

玉帐空分垒,金笳己罢吹。

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

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

古老的营垒,成了乌鸦聚集之地,荒凉的城堡中野鸡恣意飞舞。

这是什么时候的战火留下来的遗迹,曾经骁勇善战的英雄,他们的碧血丹心如今都被沙漠淹没了。

玉帐空分垒,金笳己罢吹。

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主帅的帐篷,曾经的胡笳,如今都已作古。

千年悲叹,回首相望,古今多少是非,说来兴亡都是天定,岂是人为!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121页

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

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

古老的营垒,成了乌鸦聚集之地,荒凉的城堡中野鸡恣意飞舞。

这是什么时候的战火留下来的遗迹,曾经骁勇善战的英雄,他们的碧血丹心如今都被沙漠淹没了。

古戍:边疆古老的城堡、营。

饥乌:饥饿的乌鸦。

劫火: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后亦借指兵火。

碧血:为正义死难而流的血,烈士的血。

典出《庄子·外物》:“入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起血三年,而化为碧。

”后来就把忠臣志士所流之血称为“碧血”。

龙堆:白龙堆的略称。

古西域沙丘名,此处谓沙漠。

玉帐空分垒,金笳己罢吹。

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主帅的帐篷,曾经的胡笳,如今都已作古。

千年悲叹,回首相望,古今多少是非,说来兴亡都是天定,岂是人为!

玉帐:主帅所居的帐幕,取如玉之坚的意思。

金笳(jiā):胡笳的美称,古代北方民族常用的一种管乐器。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121页

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

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

玉帐空分垒,金笳己罢吹。

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这首边塞词,不啻是一篇吊古战场文,悲康康慨。

  首句即吸收李白《战城南》“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塞》“饥乌啼旧垒,疲马恋空城”的诗意,表现了萧萧古戍、饥乌群集的惨切之景。

次句,“荒城野雉飞”,是化用刘禹锡“麦秀空城野雉飞”句意,把古战场阴森怖栗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接下“何年”三句,颇有唐朝边塞诗的味道,但容若毕竟又不是岑参那类边塞诗人,唐时的边塞诗是荒凉中透出豪迈,容若却是豪迈转向了凄凉。

“何年劫火剩残灰”,是哪年的战乱造就了如今一切的皆似残灰,惨淡的历史已遥不可考,如今只有看英雄们当日的碧血,化作了这蛮荒的土色。

“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容若此处谓,君不见那些忠魂碧血,不管何方埋骨,到头来不都是付与这无边瀚海了吗?

上阕,占戍、荒城、劫灰、碧血······组成的是一幅凄惨悲凉的大漠边城之景,奏响的是一曲旧堡败垒的苍凉沉郁悲歌。

  下阕前两句承接上阕,继续铺写古战场萧然之景。

“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军中将帅的军帐再也不能分开营垒,悲咽的金笳也已永远停吹了。

“空分”、“已罢”,四字写出昔景的黯然难以淹留。

既然古战场遗下了残灰。

遗下了英雄的战骨,玉帐成空,金笳已罢,那就说明厮杀斗争,恩仇荣辱,一切都成过去,于是,词人不禁废然道:“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东风回首”,出自李煜《虞美人》词“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此处是说如今回首前朝往事,但觉物是人非,事事皆休。

所以,词人最终感言,兴亡之理,不在人为,而在乎天命,遂见纳兰词哀伤风骨。

  在那片八旗子弟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场上,容若既不缅怀“开国英雄”的功烈,更不悲歌慷慨,从中吸取振奋精神的力量,却在那里冷冷清清忧优戚戚地寻寻觅觅。

这种行径,还真颇有点“不肖子孙”的意味。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鸿恩主编.纳兰词图解详析 超值全彩珍藏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10:第218页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

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

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

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夜过残更,两人偎依庭院。

燕子已在梁上栖息,墙壁也被月光染成银白色。

花香阵降袭来,只是夜色昏暗,难以分辨发自哪丛花。

一对爱侣完全沉浸在朦胧月色和温馨花香之中。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

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然而,此情此案,已成追忆。

昔日恋人,如今两地零落,洽似一对分离的鸳鸯。

在雨后微寒中追念旧情,就如同十一年前做了一个梦。

梦中的甜蜜幸福,转眼间化为无奈与忧伤。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编著.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1,:第27页 2、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98页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

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夜过残更,两人偎依庭院。

燕子已在梁上栖息,墙壁也被月光染成银白色。

花香阵降袭来,只是夜色昏暗,难以分辨发自哪丛花。

一对爱侣完全沉浸在朦胧月色和温馨花香之中。

谢家庭院:指南朝宋谢灵运家,灵运于会稽始宁县有依山傍水的庄园,后因用以代称贵族家园,亦指闺房。

晋谢奕之女谢道韫及唐李德裕之妾谢秋娘等都负有盛名,故后人多以“谢家”代指闺中女子。

残更: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第五更时称残更。

雕粱:刻绘文采的屋梁。

银墙:月光下泛着银白颜色的墙壁。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

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然而,此情此案,已成追忆。

昔日恋人,如今两地零落,洽似一对分离的鸳鸯。

在雨后微寒中追念旧情,就如同十一年前做了一个梦。

梦中的甜蜜幸福,转眼间化为无奈与忧伤。

歇:停止,停歇。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编著.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1,:第27页 2、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98页

菊花新·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愁绝行人天易暮,行向鹧鸪声里住。

渺渺洞庭波,木叶下,楚天何处。

折残杨柳应无数,趁离亭笛声吹度。

有几个征鸿,相伴也,送君南去。

愁绝行人天易暮,行向鹧鸪声里住。

渺渺洞庭波,木叶下,楚天何处。

世间别离最无奈,总到离别时,方恨相聚少。

你我二人.意气相投,此一别,好时光将少。

我是多么不情愿,与你在日暮黄昏中告别,此时此刻的心情,想必我们彼此明了。

折残杨柳应无数,趁离亭笛声吹度。

有几个征鸿,相伴也,送君南去。

杨柳折了无数,仍道不出珍重,笛声阵阵,扣人心弦。

你终究还是成为落日中的远影,我驻足难移,惟愿鸿雁伴君行,一路顺风顺水。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苏缨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07:第187页 2、 唐译编著.图解纳兰词: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10:第302页

愁绝行人天易暮,行向鹧鸪声里住。

渺渺洞庭波,木叶下,楚天何处。

世间别离最无奈,总到离别时,方恨相聚少。

你我二人.意气相投,此一别,好时光将少。

我是多么不情愿,与你在日暮黄昏中告别,此时此刻的心情,想必我们彼此明了。

“愁绝”二句:意谓见阳将赴任到遥远的江华,此刻送行为之生愁添恨,而天色也仿佛变得晦暗迷蒙了。

愁绝,极度的忧愁。

易∶改变。

鹧鸪声里,借指见阳将去的江华之地,地在西南方,故云。

且鹧鸪声亦含有惜别之意。

“渺渺”三句:用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之句,谓见阳将去之江华,也正是秋色凄凉,令人惆怅。

渺渺:遥远。

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国,楚在南方,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折残杨柳应无数,趁离亭笛声吹度。

有几个征鸿,相伴也,送君南去。

杨柳折了无数,仍道不出珍重,笛声阵阵,扣人心弦。

你终究还是成为落日中的远影,我驻足难移,惟愿鸿雁伴君行,一路顺风顺水。

“折残”二句:意谓在送别见阳之时依依难舍,杨柳折断了无数次,本应趁着长亭离宴上的笛声作别,却仍不忍分手离去。

吹度:吹送。

征鸿:征雁,大雁秋来南飞,春来北往,但诗词中多指南飞之雁。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苏缨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07:第187页 2、 唐译编著.图解纳兰词: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10:第302页

清平乐 弹琴峡题壁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南乡子·秋暮村居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

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

家在寒林独掩扉。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

一片烟笼十里陂。

寒冷的溪上飘满红色落叶,一路上山林寂静无人,树木整齐划一。

试着登上小楼极目远眺,群山高低连绵。

十里山坡,一片烟雾笼罩。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

家在寒林独掩扉。

狗吠声夹杂着鸡鸣,灯光闪烁,找不到回去的路。

沿着横亘之山而行,忽远忽近,时东时西。

家在秋冬的林木深处,正孤独地关着门儿。

参考资料: 1、 何宝民主编.中国诗词曲赋辞典:大象出版社,1997年03月第1版:第1526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刘飞注.最忆西窗同剪烛 纳兰容若词全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第238页 3、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369页 4、 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著.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第433页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

一片烟笼十里陂。

寒溪:寒冷的溪流。

齐:一致。

这里意即秋天到了,万木都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

陂(bēi):池塘、湖泊。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

家在寒林独掩扉。

荧(yíng)荧:灯光闪烁的样子。

唐杜牧《阿房宫赋》: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寒林:秋冬的林木。

扉(fēi):门。

参考资料: 1、 何宝民主编.中国诗词曲赋辞典:大象出版社,1997年03月第1版:第1526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刘飞注.最忆西窗同剪烛 纳兰容若词全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第238页 3、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369页 4、 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著.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第433页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

一片烟笼十里陂(bēi)。

寒冷的溪上飘满红色落叶,一路上山林寂静无人,树木整齐划一。

试着登上小楼极目远眺,群山高低连绵。

十里山坡,一片烟雾笼罩。

寒溪:寒冷的溪流。

齐:一致。

这里意即秋天到了,万木都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

陂:池塘、湖泊。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yíng)荧归路迷。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

家在寒林独掩扉(fēi)。

狗吠声夹杂着鸡鸣,灯光闪烁,找不到回去的路。

沿着横亘之山而行,忽远忽近,时东时西。

家在秋冬的林木深处,正孤独地关着门儿。

荧荧:灯光闪烁的样子。

唐杜牧《阿房宫赋》: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寒林:秋冬的林木。

扉:门。

参考资料: 1、 何宝民主编.中国诗词曲赋辞典:大象出版社,1997年03月第1版:第1526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刘飞注.最忆西窗同剪烛 纳兰容若词全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第238页 3、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369页 4、 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著.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第433页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试问我为何轻易地离别?

一年能有几次圆月。

北国的杨柳刚刚如长丝,家园已是三春过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春天归去我却不能归,行船松花江被江阻隔。

往事悠悠像寒冷的江潮,裹啼的杜鹃怨恨未消。

参考资料: 1、 张菊玲 关纪新 李红雨.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02月第1版:17页 2、 弓保安.清词三百首今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06月第1版:248页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问君:词人自问。

一年能几团圆月:指自己与家人一年能团聚多久。

乍(zhà)如丝:指刚刚吐出新绿时。

故园:指词人家所在的北京。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春归:乘春而归家。

松花:松花江。

啼鹃(tíjuān):鹃,杜鹃,传说杜鹃啼叫声为“不如归去”。

参考资料: 1、 张菊玲 关纪新 李红雨.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02月第1版:17页 2、 弓保安.清词三百首今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06月第1版:248页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试问我为何轻易地离别?

一年能有几次圆月。

北国的杨柳刚刚如长丝,家园已是三春过尽时。

问君:词人自问。

一年能几团圆月:指自己与家人一年能团聚多久。

乍(zhà)如丝:指刚刚吐出新绿时。

故园:指词人家所在的北京。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春天归去我却不能归,行船松花江被江阻隔。

往事悠悠像寒冷的江潮,裹啼的杜鹃怨恨未消。

春归:乘春而归家。

松花:松花江。

啼鹃(tíjuān):鹃,杜鹃,传说杜鹃啼叫声为“不如归去”。

参考资料: 1、 张菊玲 关纪新 李红雨.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02月第1版:17页 2、 弓保安.清词三百首今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06月第1版:248页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上阕由问句起:“问君何事轻离别”,这句是词人故意模拟妻子口吻质问自己:你为何轻视离别?

表面上是妻子恼我,骨子里是我谅妻子,笔致深情而委婉。

接以“一年能几团圆月”句,其怅叹离多会少之情已见。

词人并不是“轻离别”,只是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他随扈出行,不得不离,不得不别。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二句出之以景语,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

“乍如丝”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北地的季节在仲春,那么此时“故园”也就春意阑珊了。

  下阕明确点出“归不得”的缘由,即扈驾从巡,身不由己。

“春归归不得”一句上承“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言春尽而不能归的怅惘心情。

“两桨松花隔”,南朝民歌《莫愁乐》:“莫愁在何处?

莫愁石城西。

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词人反其意而用之,说是因为被松花江阻隔,不能回去。

表面是怨江,实际上是怨侍卫之差事阻其归家与妻子相聚。

结篇二句是此时心态的描写,即追思往事,令人心寒,犹如眼前松花江水的寒潮起伏,不能平静。

  全词话语直致,但内容曲折,首句的拟言和结句的用典都为本词增加深沉宛转之情,深婉感人。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子艮.纳兰词 前碎一地的残香与叹息:万卷出版公司,2012.07:100-101页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

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

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

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多情的明月应嘲笑我的无情,嘲笑我辜负了她对我的柔情。

如今她已离我远去,我只能独自一人漫无目的地前行,独自一人悲伤地吟唱。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

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近来不敢提起当初的事情,那时我还和她情投意合、相亲相爱。

如今在惨淡的月光下。

在暗淡的灯影里,远去的情人就像梦里悠悠飘去的一朵白云,无处追寻。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 编:赵明华.《纳兰词典评》: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12-1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

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多情应笑我: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柔情。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春心:指春日景色引发出的意兴和情怀。

《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王逸注:“言湖泽博平,春时草短,望见千里令人愁思而伤心也。

”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jīn)。

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兰襟:芬芳的衣襟。

比喻知已之友。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 编:赵明华.《纳兰词典评》: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12-1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

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多情的明月应嘲笑我的无情,嘲笑我辜负了她对我的柔情。

如今她已离我远去,我只能独自一人漫无目的地前行,独自一人悲伤地吟唱。

多情应笑我: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柔情。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春心:指春日景色引发出的意兴和情怀。

《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王逸注:“言湖泽博平,春时草短,望见千里令人愁思而伤心也。

”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jīn)。

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近来不敢提起当初的事情,那时我还和她情投意合、相亲相爱。

如今在惨淡的月光下。

在暗淡的灯影里,远去的情人就像梦里悠悠飘去的一朵白云,无处追寻。

兰襟:芬芳的衣襟。

比喻知已之友。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 编:赵明华.《纳兰词典评》: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12-1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

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

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纳兰不仅看重爱情,也很注重友情,他“在贵不骄,处富能 贫”,短短一生中结交了不少朋友,说他“结遍兰襟”也不算夸 大。

他的老师徐乾学的弟弟徐元文在《挽诗》中赞道: “子之亲师,服善不倦。

子之求友,照古有烂。

寒暑则移,金石无变。

非俗 是循,繁义是恋。

”   开篇之笔“明月多情应笑我”,几乎令人惊艳。

明月是如此的 多情,一定会笑我此时的孤单落寞,辜负春心。

等读到“独自闲行独自吟”这一句,这样的意兴阑珊、茫然心绪,描摹与叙说近似白话,朴实自然可谓独步天下了。

  自古多情的人总是空惹烦恼,所以纳兰的一方闲章刻上“白伤多情”四字,也正是表明了他由于“多情”而常给自己带来失落、烦恼和惆怅。

正是这种失落哀伤之感使他“近来怕说当时事”。

  结句的“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化用了晏几道《清平乐》中的“梦云归处难寻,微凉暗人香襟。

犹恨那回庭院,依前月浅灯深”,却是平白直浅,流畅自然,意境幽深而不乏优美动人。

  该词做得非常细腻,上片写出纳兰低沉黯然的心情,同时还烘托出纳兰怅然若失的心态。

“辜负”、“闲行”、“独自”从这些词语中,能够体会到纳兰内心的寂寞和无聊,只有自己吟唱自己的孤独,因为他人不懂。

  而到了下片的时候,词人便解释为什么自己会有如此沉郁的心情,首先是害怕回首往昔,词人害怕提起当日的事情。

因为往事不堪回首,一切过去的都将不再重来,纳兰面对的回忆不过是空城一座,而词人自己,只有在城外兴叹。

  这也就是为何纳兰会在月光下愁苦,在灯光下,午夜梦回,依然能够温习往日的岁月。

不论这首词是纳兰作给朋友的,还是沈宛的。

都是词人发自内心的感慨,细腻单纯,干净得几乎透明。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172页 2、 (清)纳兰容若著;

聂小晴,泉凌波编.纳兰容若词传超值全彩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05:第182页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热泪双流却饮泣无声,只是痛悔从前没有珍视你的一往深情。

想凭藉丹青来重新和你聚会,泪眼模糊心碎肠断不能把你的容貌画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离别时的话语还分明在耳,比翼齐飞的好梦半夜里被无端惊醒。

你已自早早醒来我却还在梦中,哭尽深更苦雨风铃声声到天明。

参考资料: 1、 田萍.《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第45页 2、 李元洛.《在天愿作比翼鸟·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93页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凭仗:倚着拐杖。

丹青:指亡妇的画像。

省(xǐng)识:记忆起、忆起。

盈盈:此语含有双关意,既有由省识得来的容貌比眼前的画像清晰之意,又有作者无限伤感充盈于怀之意。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忒(tè):方言,太、特。

鹣鹣(jiān):即鹣鸟,比翼鸟。

似凫,青赤色,相得乃飞。

常以之比喻夫妻合美。

更更:一更又一更,即指夜夜苦受熬煎。

夜雨铃:白居易《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 参考资料: 1、 田萍.《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第45页 2、 李元洛.《在天愿作比翼鸟·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93页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词的上阕,抒写了丹青重识的悲戚。

睹物思人,自然情伤,更不用说是面对展露容颜笑貌的画像了。

放“沮咽却无声”,起句感情凝重。

因无声之泣比有声之哭更具酸楚之感,因而它的哀痛之情尤足悲人。

“只向从前悔薄情”,语痛情切,读后如见作者对着画像呼唤亡灵表示悔痛的情景。

从前未必薄情,然而言“悔薄情”者,严厉责己,正表现出爱之深、爱之切。

“凭仗丹青重省识,一片伤心画不成”,道出了突然见到亡妻画像时的复杂心情与怆绝感情。

生时虽然同床共席,但死别使他们分离,今天凭借画像重新见到了那清俊的面庞,盈盈的双目,怎能不使他悲伤欲绝呢?

“画不成”这一句,用元好问《十日作》成句,意谓因伤心一片故难以握笔填词,上阕就在这样浓重的伤情中结束。

  词的下阙写回忆诀别的哀痛。

“别语忒分明”一句,虽未具体写别语的内容,但它包含着妻子临终时没说完的肺腑言、衷肠语。

如今它是那样清楚地回响在耳边。

当时,他并未意识到这是最后的声音,孰料它竟成永别的遗言!

言犹在耳,痛定恩痛,令人不胜其哀。

“午夜”三句,以“梦”喻生,以“醒”喻死。

“午夜鹣鹣梦早醒”,喻他们夫妇如比翼之鸟情深意蜜,却中道分离。

这里用“避讳”手法,不忍言死,既以减轻自己的悲伤,也表现出他对妻子的挚爱。

自妻子死后,他时刻处于思念之中,尤其在深夜,听着风吹檐前铁马,更鼓声声,痛悼、思念之情,便齐涌心头,常常泣不成声。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之句,化用唐明皇闻铃总念杨贵妃作《雨淋霖》曲的典故,抒发了这种恨好景不常、好梦易醒,无限思念、无比哀痛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吕美生.《中国古代爱情诗歌鉴赏辞典》:黄山书社,1990年:第1128页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欲眠还展旧时书。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灯孤。

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欲眠还展旧时书。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窗外,雨打芭蕉的点滴声,使我记起了当初的情景,让我的心都快要碎了。

临睡前又翻检旧时书信,看着那写满相思情意的书笺,便记起当时她初学书写还不熟练的模样。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灯孤。

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看着这些散乱的书册,不禁泪眼模糊。

在这个冷冷的雨夜里,幽暗的窗前,我点着一盏孤灯。

原以为情缘已尽,可谁又道得清究竟是有情还是无情呢?

参考资料: 1、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94

12345 共23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