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一作宋之问诗)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君子事行役,再空芳岁期。

美人旷延伫,万里浮云思。

园槿绽红艳,郊桑柔绿滋。

坐看长夏晚,秋月照罗帏。

横吹曲辞。关山月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汉月生辽海,曈曨出半晖。

合昏玄兔郡,中夜白登围。

晕落关山迥,光含霜霰微。

将军听晓角,战马欲南归。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有所思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君子事行役,再空芳岁期。

美人旷延伫,万里浮云思。

园槿绽红艳,郊桑柔绿滋。

坐看长夏晚,秋月生罗帏。

钓竿篇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朝日敛红烟,垂竿向绿川。

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

避楫时惊透,猜钩每误牵。

湍危不理辖,潭静欲留船。

钓玉君徒尚,征金我未贤。

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筌。

同李舍人冬日集安乐公主山池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尝闻天女贵,家即帝宫连。

亭插宜春果,山冲太液泉。

桥低乌鹊夜,台起凤凰年。

故事犹如此,新图更可怜。

紫岩妆阁透,青嶂妓楼悬。

峰夺香炉巧,池偷明镜圆。

梅花寒待雪,桂叶晚留烟。

兴尽方投辖,金声还复传。

登瀛州南城楼寄远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层城起丽谯,凭览出重霄。

兹地多形胜,中天宛寂寥。

四荣摩鹳鹤,百拱厉风飙。

北际燕王馆,东连秦帝桥。

晴光七郡满,春色两河遥。

傲睨非吾土,踌躇适远嚣。

离居欲有赠,春草寄长谣。

少游荆湘因有是题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岘北焚蛟浦,巴东射雉田。

岁时宜楚俗,耆旧在襄川。

忆昨经过处,离今二十年。

因君访生死,相识几人全。

章怀太子靖妃挽词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彤史佳声载,青宫懿范留。

形将鸾镜隐,魂伴凤笙游。

送马嘶残日,新萤落晚秋。

不知蒿里曙,空见陇云愁。

饯高唐州询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弱冠相知早,中年不见多。

生涯在王事,客鬓各蹉跎。

良守初分岳,嘉声即润河。

还从汉阙下,倾耳听中和。

杂诗三首·其三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早就听说黄龙城有战争,连续多年不见双方撤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可怜闺中寂寞独自看月,她们思念之心长在汉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今晚上少妇的相思情意,正是昨夜征夫想家之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何时高举战旗擂鼓进军,但愿一鼓作气取龙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闻道:听说。

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

解兵:放下兵器。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早就听说黄龙城有战争,连续多年不见双方撤兵。

闻道:听说。

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

解兵:放下兵器。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可怜闺中寂寞独自看月,她们思念之心长在汉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今晚上少妇的相思情意,正是昨夜征夫想家之情。

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何时高举战旗擂鼓进军,但愿一鼓作气取龙城。

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自汉魏以来,诗人常以“杂诗”为题写诗,类似“无题”诗,内容多是慨叹人生或离别相思的。

沈佺期写有《杂诗三首》,都写闺中怨情,流露出明显的反战情绪。

这里选的是第三首, 首联“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语言平易似娓娓道来,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

黄龙戍战火连年,可以想见征人久戍之苦,强烈的怨战之情溢于字里行间,“不解”与“频年”连用,增强语势,引起人们的联想与深思。

  颔联“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是借月抒怀。

说今夜闺中和营中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对征夫思妇两地对月相思。

在征夫眼里,这个昔日和妻子在闺中共同赏玩的明月,不断地到营里照着他,好像怀着无限深情;

而在闺中思妇眼里,似乎这眼前明月,再不如往昔美好,因为那象征着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圆月,早已离开深闺,随着良人远去汉家营了。

这一联明明是写情,却偏要处处说月;

字字是写月,却又笔笔见人。

短短十个字,内涵极为丰富,既写出了夫妇分离的现在,也触及到了夫妇团聚的过去;

既轮廓鲜明地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图,也使人联想起夫妇相处时的月下双照的动人景象。

通过暗寓着对比的画面,诗人不露声色地写出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邈深情。

见月怀人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而这里只写月不写人,意象反而更丰富生动。

这“闺里月”既是思妇的眼中月,又是征人的眼中月,既有千里共婵娟之意,又有思妇心神飞度,想见征人之意。

诗意双关,征夫、思妇相思之情之景俱在其中,显得清新别致。

  颈联“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紧承上联进一步抒写离人相思。

“春”而又“今”,“ 夜”而又“昨”,分别写出少妇“意”和良人“情”,其妙无比。

四季之中最撩人情思的无过于春,而今春的大好光阴虚度,少妇不禁倍觉惆怅。

万籁无声的长夜最为牵愁惹恨,那昨夜夫妻惜别的情景,仿佛此刻仍在征夫面前浮现。

“今春意”与“昨夜情”虽是互文对举,却可以作为“夜夜”来读。

可是细味“今春意”却有着独特的表现力。

“昨夜情”,也对得十分工巧,不仅表现出良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而且还表现出思念之切。

他回忆往日夫妻的恩爱,觉得恍如昨夜事一般,不因经久分离而淡薄。

可见他们的情意是多么美好、真挚、深厚而动人。

  尾联“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抒写出了征夫、思妇的愿望。

他们希望能有良将出马,克敌致胜,结束他们长期分离的痛苦。

但诗以问句的形式,倍增感慨深沉的意味。

这里照应首联回答了“频年不解兵”的问题,表明是将领无能,指挥不得力以致连年征战,这是写透夫妇别离的痛苦以后自然生出的意思。

  这首诗构思新颖精巧,特别是中间四句,在“情”、“意”二字上着力,翻出新意,更为前人所未道。

诗中所抒之情与所传之意彼此关联,由情生意,由意足情,势若转圜,极为自然。

从文气上看,一二联都是十字句,自然浑成,一气贯通,语势较和缓;

第三联是对偶工巧的两个短句,有如急管繁弦,显得气势促迫;

末联采用散行的句子,文气重新变得和缓起来。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6-37页

12345 共18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