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大石金陵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佳丽地。

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

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

燕子不知何世。

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佳丽地。

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看着金陵这样繁华美丽的地方,有谁还记得南朝的繁华盛世?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昔日的故都尽是一片生机,环形的山峰相对而出。

汹涌的波涛寂寞地拍击着这孤独地城池,小船扬起风帆,静静地驶向远方。

看着金陵这样繁华美丽的地方,有谁还记得南朝的繁华盛世?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昔日的故都尽是一片生机,环形的山峰相对而出。

汹涌的波涛寂寞地拍击着这孤独地城池,小船扬起风帆,静静地驶向远方。

断崖树,犹倒倚。

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那绝壁上的老树,仍然倒挂在山崖之上,莫愁湖里的小船,是谁把它系在岸边的?

如今,这里只剩下往日的遗迹,只剩下郁郁苍苍的树木,浓重的雾气遮住了半个城墙。

深夜,月亮越过城头上的矮墙,照到金陵城里,词人伤心地看着东面的秦淮河。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

燕子不知何世。

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酒旗飘扬,锣鼓喧天的热闹街市如今在哪里?

回想过去,王谢两大家族曾经生活在这里。

那飞翔的燕子不知道如今是何年月,它们一如既往地飞到巷子里,飞入寻常的百姓人家。

夕阳的余晖中,燕子一边飞着一边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仿佛在述说千百年来,这里兴衰变迁的故事。

参考资料: 1、 周子瑜编著.柳永周邦彦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04:第141页 2、 许志刚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宋金元卷:辽海出版社,2011.10:第130页 3、 傅德岷主编.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图文本 原文·注释·鉴赏:长江出版社,2010.11:第101页 4、 (清)上彊村民编选.宋词三百首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第154页

佳丽地。

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佳丽地:金陵古都是江南最好的地方。

暗谓此地曾为封建帝王定都之所在。

语出南朝齐谢眺《入朝曲》: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南朝:即吴、东晋、宋、齐、梁、陈。

盛事:盛极一时的都城繁华。

山围故国:刘禹锡《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山围,指被群山环抱。

故国,指南京城。

清江:指长江及秦淮河。

髻鬟对起:有如妇女髻鬟一样美好的山峦对峙地耸立在清江两岸。

孤城:指金陵。

风樯:指船头桅杆上顺风张开的帆,此代指船。

樯,桅杆。

断崖树,犹倒倚。

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断崖:临水的山崖。

莫愁:传说莫愁女在今南京水西门外莫愁湖畔住过,曾住湖中荡舟采莲。

乐府诗云:莫愁在何处?

莫愁在城西。

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旧唐书·音乐志》引)此诗为此处描写所本。

据考证,乐府诗中的莫愁女故乡石城,不是作为金陵别称的石头城,而是今湖北汉江上的竟陵(今湖北钟祥县)石城。

但是,不能据此就说词人根据有误,因为宋时就有莫愁住在金陵的传说了,更何况词人是在写词(为艺术创造)而无需拘泥于照搬历史。

旧迹:差括曾为莫愁系舟之处在内的一切古迹。

郁苍苍:指树木茂盛。

曹植《赠白马王彪》:“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霖雨泥我途,流潦浩纵横。

”垒:堡垒,军事防御性建筑。

《大清一统志·江苏江宁府》寓:“韩擒虎垒在上元县西四里。

”“贺莫弼垒在上元县北二十里。

”上元县,今属江苏省江宁县。

女墙:城墙上呈凹形的小墙。

杜甫《上白帝城》有诗云:“城峻随天壁,楼高望女墙。

”淮水:指秦淮河。

刘禹锡《石头城》诗有句云:“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两句便是隐括刘诗而成。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

燕子不知何世。

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酒旗戏鼓:酒楼、戏馆等繁华的场所。

甚处市:哪里的街市。

依稀:仿佛,大概。

王谢:东晋时,金陵乌衣巷一带(今南京市东南)住有王谢两大豪门望族。

邻里:宅第相连,比邻而居,故称。

巷陌:街道的通称。

刘禹锡《题王郎中宣义里新居》有句云:“门前巷陌三条近,墙内池亭万景闲。

” 参考资料: 1、 周子瑜编著.柳永周邦彦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04:第141页 2、 许志刚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宋金元卷:辽海出版社,2011.10:第130页 3、 傅德岷主编.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图文本 原文·注释·鉴赏:长江出版社,2010.11:第101页 4、 (清)上彊村民编选.宋词三百首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第154页

佳丽地。

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看着金陵这样繁华美丽的地方,有谁还记得南朝的繁华盛世?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昔日的故都尽是一片生机,环形的山峰相对而出。

汹涌的波涛寂寞地拍击着这孤独地城池,小船扬起风帆,静静地驶向远方。

看着金陵这样繁华美丽的地方,有谁还记得南朝的繁华盛世?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昔日的故都尽是一片生机,环形的山峰相对而出。

汹涌的波涛寂寞地拍击着这孤独地城池,小船扬起风帆,静静地驶向远方。

佳丽地:金陵古都是江南最好的地方。

暗谓此地曾为封建帝王定都之所在。

语出南朝齐谢眺《入朝曲》: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南朝:即吴、东晋、宋、齐、梁、陈。

盛事:盛极一时的都城繁华。

山围故国:刘禹锡《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山围,指被群山环抱。

故国,指南京城。

清江:指长江及秦淮河。

髻鬟对起:有如妇女髻鬟一样美好的山峦对峙地耸立在清江两岸。

孤城:指金陵。

风樯:指船头桅杆上顺风张开的帆,此代指船。

樯,桅杆。

断崖树,犹倒倚。

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那绝壁上的老树,仍然倒挂在山崖之上,莫愁湖里的小船,是谁把它系在岸边的?

如今,这里只剩下往日的遗迹,只剩下郁郁苍苍的树木,浓重的雾气遮住了半个城墙。

深夜,月亮越过城头上的矮墙,照到金陵城里,词人伤心地看着东面的秦淮河。

断崖:临水的山崖。

莫愁:传说莫愁女在今南京水西门外莫愁湖畔住过,曾住湖中荡舟采莲。

乐府诗云:莫愁在何处?

莫愁在城西。

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旧唐书·音乐志》引)此诗为此处描写所本。

据考证,乐府诗中的莫愁女故乡石城,不是作为金陵别称的石头城,而是今湖北汉江上的竟陵(今湖北钟祥县)石城。

但是,不能据此就说词人根据有误,因为宋时就有莫愁住在金陵的传说了,更何况词人是在写词(为艺术创造)而无需拘泥于照搬历史。

旧迹:差括曾为莫愁系舟之处在内的一切古迹。

郁苍苍:指树木茂盛。

曹植《赠白马王彪》:“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霖雨泥我途,流潦浩纵横。

”垒:堡垒,军事防御性建筑。

《大清一统志·江苏江宁府》寓:“韩擒虎垒在上元县西四里。

”“贺莫弼垒在上元县北二十里。

”上元县,今属江苏省江宁县。

女墙:城墙上呈凹形的小墙。

杜甫《上白帝城》有诗云:“城峻随天壁,楼高望女墙。

”淮水:指秦淮河。

刘禹锡《石头城》诗有句云:“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两句便是隐括刘诗而成。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

燕子不知何世。

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酒旗飘扬,锣鼓喧天的热闹街市如今在哪里?

回想过去,王谢两大家族曾经生活在这里。

那飞翔的燕子不知道如今是何年月,它们一如既往地飞到巷子里,飞入寻常的百姓人家。

夕阳的余晖中,燕子一边飞着一边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仿佛在述说千百年来,这里兴衰变迁的故事。

酒旗戏鼓:酒楼、戏馆等繁华的场所。

甚处市:哪里的街市。

依稀:仿佛,大概。

王谢:东晋时,金陵乌衣巷一带(今南京市东南)住有王谢两大豪门望族。

邻里:宅第相连,比邻而居,故称。

巷陌:街道的通称。

刘禹锡《题王郎中宣义里新居》有句云:“门前巷陌三条近,墙内池亭万景闲。

” 参考资料: 1、 周子瑜编著.柳永周邦彦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04:第141页 2、 许志刚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宋金元卷:辽海出版社,2011.10:第130页 3、 傅德岷主编.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图文本 原文·注释·鉴赏:长江出版社,2010.11:第101页 4、 (清)上彊村民编选.宋词三百首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第154页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叶下斜阳照水。

卷轻浪、沈沈千里。

桥上酸风射眸子。

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

听几片、井桐飞坠。

不恋单衾再三起。

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叶下斜阳照水。

卷轻浪、沈沈千里。

桥上酸风射眸子。

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一抹斜阳透过树叶照在水面,江水翻卷着细细的浪花,深沉地流向千里之外。

桥上的寒风刺人眼目,令人神伤。

我伫立已久,眼看着黄昏将尽,街市上亮起了灯火点点。

古屋寒窗底。

听几片、井桐飞坠。

不恋单衾再三起。

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陈旧的小屋里,我卧在寒窗之下,听到了井边几片梧桐落地的声响。

不贪恋这薄薄的被子,几次三番起身下床。

有谁知道我如此心神不安,辗转难寐,全是因为她的一封书信。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 第139-141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 宋词三百首 .北京:中华书局, 2009.7 :第144-145页

叶下斜阳照水。

卷轻浪、沈沈千里。

桥上酸风射眸子。

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叶下:叶落。

轻浪:微波。

沈沈:形容流水不断的样子。

酸风射眸子:指冷风刺眼使酸鼻。

酸风,指刺人的寒风。

古屋寒窗底。

听几片、井桐飞坠。

不恋单衾再三起。

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单衾(qīn):薄被。

萧娘:唐代对女子的泛称。

此指词人的情侣。

唐杨巨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 第139-141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 宋词三百首 .北京:中华书局, 2009.7 :第144-145页

叶下斜阳照水。

卷轻浪、沈沈千里。

桥上酸风射眸子。

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一抹斜阳透过树叶照在水面,江水翻卷着细细的浪花,深沉地流向千里之外。

桥上的寒风刺人眼目,令人神伤。

我伫立已久,眼看着黄昏将尽,街市上亮起了灯火点点。

叶下:叶落。

轻浪:微波。

沈沈:形容流水不断的样子。

酸风射眸子:指冷风刺眼使酸鼻。

酸风,指刺人的寒风。

古屋寒窗底。

听几片、井桐飞坠。

不恋单衾再三起。

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陈旧的小屋里,我卧在寒窗之下,听到了井边几片梧桐落地的声响。

不贪恋这薄薄的被子,几次三番起身下床。

有谁知道我如此心神不安,辗转难寐,全是因为她的一封书信。

单衾(qīn):薄被。

萧娘:唐代对女子的泛称。

此指词人的情侣。

唐杨巨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 第139-141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 宋词三百首 .北京:中华书局, 2009.7 :第144-145页

六丑·落花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

一去无迹。

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钗钿堕处遗香泽。

乱点桃蹊,轻翻柳陌。

多情为谁追惜。

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

渐蒙笼暗碧。

静绕珍丛底,成叹息。

长条故惹行客。

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残英小、强簪巾帻。

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

漂流处、莫趁潮汐。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

一去无迹。

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钗钿堕处遗香泽。

乱点桃蹊,轻翻柳陌。

多情为谁追惜。

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正是换单衣的时节,只恨客居异地,光阴白白地 流逝。

祈求春天暂留片刻,春天匆匆归去就像鸟儿飞离,一去无痕迹。

试问蔷薇花儿今何在?

夜里一场急风骤雨,埋葬了南楚倾国的佳丽。

花瓣儿像美人的钗钿堕地,散发着残留的香气,凌乱地点缀着桃花小路,轻轻地在杨柳街巷翻飞。

多情人有谁来替落共惋惜?

只有蜂儿蝶儿像媒人使者,时时叩击着窗槅来传递情意。

东园岑寂。

渐蒙笼暗碧。

静绕珍丛底,成叹息。

长条故惹行客。

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残英小、强簪巾帻。

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

漂流处、莫趁潮汐。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东园一片静寂,渐渐地草木繁盛茂密,绿荫幽暗青碧。

环绕着珍贵的蔷薇花丛静静徘徊,不断地唉声叹气。

蔷薇伸着长枝条,故意钩着行人的衣裳,仿佛牵着衣襟期待着倾叶话语,表现出无限地离情别情。

拾一朵小小的残花,在头巾上勉强簪起。

终究不像一朵鲜花戴在美人钗头上颤动、摇曳,向人俏媚地斜倚。

花儿呵,切莫随着潮水远远逝去。

惟恐那破碎的花儿,还写着寄托相思的字,如何可以看出来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

一去无迹。

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钗钿堕处遗香泽。

乱点桃蹊,轻翻柳陌。

多情为谁追惜。

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过翼:飞过的鸟。

楚宫倾国:楚王宫里的美女,喻蔷薇花。

钗钿(diàn)堕处:花落处。

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 桃蹊(xī):桃树下的路。

柳阴:绿柳成荫的路。

多情为谁追惜:即“为谁多情追惜”,意即还有谁多情(似我)地痛惜花残春逝呢?

东园岑寂。

渐蒙笼暗碧。

静绕珍丛底,成叹息。

长条故惹行客。

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残英小、强簪巾帻。

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

漂流处、莫趁潮汐。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惹:挑逗。

珍丛:花丛。

强簪巾帻:勉强插戴在头巾上。

巾帻:头巾。

恐断红、尚相思字:唐卢渥到长安应试,拾得沟漂出的红叶,上有宫女题诗。

后娶遣放宫女为妻,恰好是题诗者。

见范《云溪友议》本句用红叶比落花。

向人欹侧:向人表示依恋媚态。

断红:用唐人卢渥和宫女在红叶上题诗的典故。

联系前句,意指红花飘零时,对人间充满了依恋之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

一去无迹。

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钗钿堕处遗香泽。

乱点桃蹊,轻翻柳陌。

多情为谁追惜。

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正是换单衣的时节,只恨客居异地,光阴白白地 流逝。

祈求春天暂留片刻,春天匆匆归去就像鸟儿飞离,一去无痕迹。

试问蔷薇花儿今何在?

夜里一场急风骤雨,埋葬了南楚倾国的佳丽。

花瓣儿像美人的钗钿堕地,散发着残留的香气,凌乱地点缀着桃花小路,轻轻地在杨柳街巷翻飞。

多情人有谁来替落共惋惜?

只有蜂儿蝶儿像媒人使者,时时叩击着窗槅来传递情意。

过翼:飞过的鸟。

楚宫倾国:楚王宫里的美女,喻蔷薇花。

钗钿(diàn)堕处:花落处。

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 桃蹊(xī):桃树下的路。

柳阴:绿柳成荫的路。

多情为谁追惜:即“为谁多情追惜”,意即还有谁多情(似我)地痛惜花残春逝呢?

东园岑寂。

渐蒙笼暗碧。

静绕珍丛底,成叹息。

长条故惹行客。

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残英小、强簪巾帻。

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

漂流处、莫趁潮汐。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东园一片静寂,渐渐地草木繁盛茂密,绿荫幽暗青碧。

环绕着珍贵的蔷薇花丛静静徘徊,不断地唉声叹气。

蔷薇伸着长枝条,故意钩着行人的衣裳,仿佛牵着衣襟期待着倾叶话语,表现出无限地离情别情。

拾一朵小小的残花,在头巾上勉强簪起。

终究不像一朵鲜花戴在美人钗头上颤动、摇曳,向人俏媚地斜倚。

花儿呵,切莫随着潮水远远逝去。

惟恐那破碎的花儿,还写着寄托相思的字,如何可以看出来呢?

惹:挑逗。

珍丛:花丛。

强簪巾帻:勉强插戴在头巾上。

巾帻:头巾。

恐断红、尚相思字:唐卢渥到长安应试,拾得沟漂出的红叶,上有宫女题诗。

后娶遣放宫女为妻,恰好是题诗者。

见范《云溪友议》本句用红叶比落花。

向人欹侧:向人表示依恋媚态。

断红:用唐人卢渥和宫女在红叶上题诗的典故。

联系前句,意指红花飘零时,对人间充满了依恋之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

一去无迹。

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钗钿堕处遗香泽。

乱点桃蹊,轻翻柳陌。

多情为谁追惜。

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

渐蒙笼暗碧。

静绕珍丛底,成叹息。

长条故惹行客。

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残英小、强簪巾帻。

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

漂流处、莫趁潮汐。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这首词并非泛泛咏落花,而是抒发对花落后的“追惜”之情,更是对自己“光阴虚掷”的“追惜”之情。

词写得极有特色,与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有异曲同工之妙,颇值一读。

  词作上片抒写春归花谢之景象。

开首二句,“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点明时令、主人公身份,抒发惜春心情。

“试酒”,周密《武林旧事》卷三:“户部点检所十三酒库,例于四月初开煮,九月初开清,先至提领所呈样品尝,然后迎引至诸所隶官府而散。

”这里用以指时令──农历四月初。

长期羁旅在外的词人,值此春去之际,不禁发出虚度光阴的感叹,写来含浑而不显露。

“正”字、“怅”字直贯全篇。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

”“过翼”,以鸟飞作比喻,形容春归之迅速,这三句一句一转:“愿春暂留”,表示不忍“虚掷”,珍惜春光;

“春归如过翼”,春不但不留,反而逝如飞鸟,竟成“虚掷”;

“一去无迹”,不仅快如飞鸟,更无影无踪。

“一去”二字,直说到尽头,不留余地。

随着句意,惜春之情愈转愈深。

周济评曰:“十三字千回百折,千锤百炼,以下如鹏羽自逝”(《宋四家词选》)。

以上五句写春去,是题前之笔。

接下陡然提出:“为问花何在?

”一笔喷醒,又轻轻顿住。

谭献认为:“‘为问’”三句,搏兔用全力”(《词辨》卷一)。

陈廷焯指出:“……此处点醒题旨,既突兀,又绵密,妙只五字束住,下文反复缠绵,更不纠缠一笔,却满纸羁愁抑郁,且有许多不敢说处,言中有物,吞吐尽致”(《白雨斋词话》卷一)。

其实从下句“夜来风雨”至上片结束,皆从此一问而出,振起全词。

“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二句,正面写落花。

“倾国”,美人,这里以之比落花。

以美人比落花,唐代即有。

沈亚之《异梦录》:“王炎梦游吴,同葬西施。

”韩偓《哭花》诗:“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

”这里本应说吴宫,但为律所限,故借用“楚宫”。

这三句既写因夜来风吹雨打,使落花无家,更写由于落花是无家的,所以虽有倾国之美姿,也得不到风雨的怜惜。

这里是人与花融合来写,以花之遭际喻羁人无家、随处飘零之身世。

这三句一开一合,一起一伏,很好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钗钿堕处遗香泽”以下六句,大力铺开,尽情写蔷薇谢后的飘落情况。

“钗钿堕处遗香泽”,这里是以美人佩戴的“钗钿”喻落花,化用徐夤《蔷薇》诗:“晚风飘处似遗钿”句意,零落之余,只遗香泽。

“乱点桃蹊,轻翻柳陌”,落花飘零是惨景,而以“桃蹊”、“柳陌”来衬托,却显得极有情致。

接下侧写一笔:“多情为谁追惜?

”“为谁”,即谁为。

春去花残,观赏者都已散去,应不再有多情追惜之人了。

“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二句一转,蜂蝶无知,不知“追惜”,然而它们却以媒人、使者的身分“时叩窗隔”,似乎在提醒室中人去“追惜”。

通过以上描绘,把蔷薇虽然凋谢而香气犹存,春天虽然逝去而值得追惜之情景写得韵味盎然。

词作上片特用问语“为问花何在”、“多情为谁追惜”,加以强调,以突出“无家”与“无人追惜”之意,由此见出内中隐含词人自己的身世遭际之感。

  词作下片着意刻画人惜花、花恋人的生动情景。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开首二句起衬托作用,以引起下文。

词人不忍辜负蜂蝶之“时叩窗隔”,于是走出室内,来到东园,只见园内花事已过,碧叶茂盛,一片“花落”后“岑寂”的景象,也是“光阴虚掷”、春天“一去无迹”之实况。

“静?珍丛底,成叹息,”写人惜花。

为了“追惜”,词人静静地绕着蔷薇花丛,去寻找落花所“遗”之“香泽”。

“成叹息”三字总括一切,承上启下。

“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三句,为一叹,写花恋人。

花已“无迹”,但有“长条”,而“故惹行客”,话别“牵衣”,有同病相怜之意,也写出“行客”之无人怜惜、孤寂之境况。

无情之物,而写成似有情,虽无中生有,却动人必弦,感人至深。

“残英小、强簪巾帻。

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四句,为二叹。

在“长条”之上,偶然看见一朵残留的小花,词人以为这就是打算与其话别者。

虽然“残花”本不是“簪巾帻”之物,然而“行客”却颇受感动,故“强”而“簪”之。

然而这哪里比得上它当初盛开时插在美人头上之妩媚动人呢?

残英强簪,令人回想花盛时之芳姿,映带凋谢后之景况,有无限珍惜慨叹之意。

这既是慨叹花之今不如昔,更是慨叹自己的“光阴虚掷”、“人老珠黄”。

词作写至此,词人如梦初醒,似有所觉悟,又有无可奈何之感。

最后三句“漂流处、莫趁潮汐。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为三叹。

词人因终不愿落花“一去无迹”,所以又对花之“漂流”劝以“莫趁潮汐”,冀望“断红”上尚有“相思”字。

如若落花随潮水流去,那上面题的相思词句,就永远不会让人看见了。

“何由见得”,即何由得见,流露了依依不舍的深情蜜意。

这里活用红叶题诗故事,借指飘零的花瓣。

对以上所写,周济评曰:“不说人惜花,却说花恋人。

不从无花惜春,却从有花惜春。

不惜已簪之‘残英’,偏惜欲去之‘断红’”(《宋四家词选》)。

末句复用问语,逆挽而不直下,拙重而不呆滞。

谭献曰:“结笔仍用逆挽,此片玉之所独”(《词辨》卷一)。

  这是首“惜花”之词,更是首“惜人”之作。

全词构思别致,充分利用慢词铺叙展衍的特点,时而写花,时而写人,时而花、人合写,时而写人与花之所同,时而写人不如花之处。

回环曲折、反复腾挪地抒写了自己的“惜花”心情,又表露了自伤自悼的游宦之感。

黄蓼园曰:“自伤年老远宦,意境落寞,借花起兴。

以下是花是己,比兴无端。

指与物化,奇清四溢,不可方物。

人巧极而天工生矣。

结处意致尤缠绵无已,耐人寻绎”(《蓼园词选》)。

评论较妥切,可参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时阴时晴的秋日又近黄昏,庭院突然变得清冷。

伫立在庭中静听秋声,茫茫云深不见鸿雁踪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夜深人散客舍静,只有墙上孤灯和我人影相映。

浓浓的酒意已经全消,长夜漫漫如何熬到天明?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054-1055 2、 兰世雄.婉约词.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188 3、 唐圭璋 钟振振.唐宋词鉴赏辞典.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545 4、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41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时:片时、偶尔的意思。

晴:一作“作”。

伫听:久久地站着倾听。

伫,久立而等待。

寒声:即秋声,指秋天的风声、雨声、虫鸟哀鸣声等。

此处是指雁的鸣叫声。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照壁:古时筑于寺庙、广宅前的墙屏。

与正门相对,作遮蔽、装饰之用,多饰有图案、文字。

亦谓影壁,指大门内或屏门内做屏蔽的墙壁。

也有木制的,下有底座,可以移动,又称照壁、照墙。

消夜永:度过漫漫长夜。

夜永,犹言长夜。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054-1055 2、 兰世雄.婉约词.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188 3、 唐圭璋 钟振振.唐宋词鉴赏辞典.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545 4、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41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时阴时晴的秋日又近黄昏,庭院突然变得清冷。

伫立在庭中静听秋声,茫茫云深不见鸿雁踪影。

时:片时、偶尔的意思。

晴:一作“作”。

伫听:久久地站着倾听。

伫,久立而等待。

寒声:即秋声,指秋天的风声、雨声、虫鸟哀鸣声等。

此处是指雁的鸣叫声。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夜深人散客舍静,只有墙上孤灯和我人影相映。

浓浓的酒意已经全消,长夜漫漫如何熬到天明?

照壁:古时筑于寺庙、广宅前的墙屏。

与正门相对,作遮蔽、装饰之用,多饰有图案、文字。

亦谓影壁,指大门内或屏门内做屏蔽的墙壁。

也有木制的,下有底座,可以移动,又称照壁、照墙。

消夜永:度过漫漫长夜。

夜永,犹言长夜。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054-1055 2、 兰世雄.婉约词.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188 3、 唐圭璋 钟振振.唐宋词鉴赏辞典.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545 4、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41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这首词写羁旅孤栖的情景。

词的上片写日间情境,于明处写景,暗里抒情,寓情于景;

下片写夜间的情景,于明处抒情,衬以典型环境,情景交融。

  上片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实很像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

“秋阴时作渐向暝”,这是以白描手法勾出秋天时阴时晴、阴冷、黯淡的特点,这似乎是客观事物的直叙,然而一句“变一庭凄冷”,就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

“一庭”即满庭。

着一“变”字,将“凄冷”与上句联系起来,揭示了“凄冷”之因。

同时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

在这“凄冷”的庭院中,词人“伫听寒声”。

这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可见出人之心寒、孤寂。

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

歇拍“云深无雁影”一句,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留下的是更加深重的寂寞之感,也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

  在沉寂之中推出了过片:“更深人去寂静”,把上下片很自然地衔接起来,而且将词境更推进了一步。

“人去”二字突兀而出,正写出身旅途的旅伴聚散无常,也就愈能衬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

同时“人去”二字也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

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粉壁上。

此时此刻,人非常希望自己尚酣醉之中。

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都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难以忍受。

这首词全无作者惯有的艳丽之彩,所有的只是一抹凄冷之色。

  这首词不仅切合音律,而且精于铸词造句。

“秋阴时晴”,一个“时”字表明了天阴了很久,暂晴难得而可贵。

“伫听寒声”两句写得特别含蓄生动。

寒声者,秋声也。

深秋之时,万物萧瑟寒风中发出的呻吟都可以叫做寒声。

词人笔下的孤旅伫立空庭,凝神静听的寒声,是云外旅雁的悲鸣。

南飞的雁都因浓云的阻隔而不能一面,自然是凄苦的情景。

整首词中几乎一字一句均经过刻意的琢磨。

可以说通篇虽皆平常字眼,但其中蕴含有深挚情思。

这也是周邦彦词的一大妙处。

  全词取境典型,结句直接抒情。

全词以时间为线索,章法缜密,构思严谨。

意象鲜明,人与物、情与境,浑然融为一气。

感情步步推进,格调清峭,情味淡永。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054-1055 2、 唐圭璋 钟振振.唐宋词鉴赏辞典.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545 3、 甘远辉 等.宋诗词全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471 4、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428

解连环·怨怀无托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怨怀无托。

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

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

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

想移根换叶。

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洲渐生杜若。

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

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

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

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怨怀无托。

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

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

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

想移根换叶。

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幽怨的情怀无所寄托,哀叹情人天涯远隔,音书渺茫无着落。

纵然有妙手,能解开连环套索,摆脱感情纠葛,双方的情意也会冷漠,像风雨一样消散,云雾一样轻薄。

佳人居住的燕子楼已在空舍,灰暗的尘埃封锁了,满床的琵琶琴瑟。

楼前花圃根叶全已移载换过,往日全是,她亲手所种的红芍药香艳灼灼。

汀洲渐生杜若。

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

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

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

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江中的沙洲渐渐长了杜若。

料想她沿着变曲的河岸划动小舟,人儿在天涯海角飘泊。

空记得,当时情话绵绵,还有音书寄我,而今那些闲言闲语令我睹物愁苦,倒不如待我全都烧成赤灰末。

春天又回到水边驿舍,希望她还能寄我,一枝江南的梅萼。

我不惜一切对着花,对着酒,为她伤心流泪。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981-983页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129-131页 3、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词三百首 .北京:中华书局, 2009.7: 第135页

怨怀无托。

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

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

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

想移根换叶。

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信音:音信,消息。

辽邈(miǎo):辽远。

解连环:此处借喻情怀难解。

燕子楼空:燕子楼在今灌输徐州。

楼名。

在今江苏省徐州市 。

相传为唐贞元时尚书张建封之爱妾关盼盼居所。

张死后, 盼盼念旧不嫁,独居此楼十余年。

后以“燕子楼”泛指女子居所。

这里指人去楼空。

暗尘:积累的尘埃。

床:放琴的架子。

移根换叶:比喻彻底变换处境。

红药:芍药花。

汀洲渐生杜若。

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

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

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

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杜若:芳草名。

别称地藕、竹叶莲、山竹壳菜。

梅萼:梅花的蓓蕾。

拼:不顾惜,舍弃。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981-983页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129-131页 3、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词三百首 .北京:中华书局, 2009.7: 第135页

怨怀无托。

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

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

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

想移根换叶。

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幽怨的情怀无所寄托,哀叹情人天涯远隔,音书渺茫无着落。

纵然有妙手,能解开连环套索,摆脱感情纠葛,双方的情意也会冷漠,像风雨一样消散,云雾一样轻薄。

佳人居住的燕子楼已在空舍,灰暗的尘埃封锁了,满床的琵琶琴瑟。

楼前花圃根叶全已移载换过,往日全是,她亲手所种的红芍药香艳灼灼。

信音:音信,消息。

辽邈(miǎo):辽远。

解连环:此处借喻情怀难解。

燕子楼空:燕子楼在今灌输徐州。

楼名。

在今江苏省徐州市 。

相传为唐贞元时尚书张建封之爱妾关盼盼居所。

张死后, 盼盼念旧不嫁,独居此楼十余年。

后以“燕子楼”泛指女子居所。

这里指人去楼空。

暗尘:积累的尘埃。

床:放琴的架子。

移根换叶:比喻彻底变换处境。

红药:芍药花。

汀洲渐生杜若。

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

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

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

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江中的沙洲渐渐长了杜若。

料想她沿着变曲的河岸划动小舟,人儿在天涯海角飘泊。

空记得,当时情话绵绵,还有音书寄我,而今那些闲言闲语令我睹物愁苦,倒不如待我全都烧成赤灰末。

春天又回到水边驿舍,希望她还能寄我,一枝江南的梅萼。

我不惜一切对着花,对着酒,为她伤心流泪。

杜若:芳草名。

别称地藕、竹叶莲、山竹壳菜。

梅萼:梅花的蓓蕾。

拼:不顾惜,舍弃。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981-983页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129-131页 3、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词三百首 .北京:中华书局, 2009.7: 第135页

烛影摇红·芳脸匀红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芳脸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浅。

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

早是萦心可惯。

向尊前、频频顾眄。

几回想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

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

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争奈云收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满。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深院。

芳脸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浅。

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

早是萦心可惯。

向尊前、频频顾眄。

几回想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

香喷喷的脸儿。

胭脂敷得均匀,黛色的眉毛,勾画得精巧玲珑。

这淡妆正是宫中的式样。

她那种天然生成的风流气质,全在一双娇波欲流的妩媚眼睛里。

我们很早就互相属意称心,在筵席上常常眉目传情。

也曾有好几次见面,但仅仅是见面,哎,倒不如不见面更好些!

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

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争奈云收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满。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深院。

红色的烛光摇晃着,更深夜残。

筵席散了。

美好的春宵,我们只觉得它太短。

啊,当时谁知道会有唱《阳关曲》的一天?

可是到头来竟是天涯远隔。

离恨绵绵。

有什么办法啊,一切都已经雨散云收了。

当春天来时,我只能倚着栏杆,泪流满面,眼看着海棠花开尽,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还独自在黄昏的庭院里苦苦地思念着你。

参考资料: 1、 刘斯奋译著.刘斯奋诗译宋四家词选 周邦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08:第161页

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疏篱曲径田家小。

云树开清晓。

天寒山色有无中。

野外一声钟起、送孤蓬。

添衣策马寻亭堠。

愁抱惟宜酒。

菰蒲睡鸭占陂塘。

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疏篱曲径田家小。

云树开清晓。

天寒山色有无中。

野外一声钟起、送孤蓬。

添衣策马寻亭堠。

愁抱惟宜酒。

菰蒲睡鸭占陂塘。

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这是一首叙写送行惜别的词作。

词人为心上人送行,首二句所描绘的农家景致是他们临分手之处:“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疏篱”、“曲径”是典型的农家景致,也是词人于清晨所见近处之景,再往远处看,笼罩在树林上的云雾渐渐地散开,时间到了清晨,分手的时分已在即。

“曲径”,唐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此外,“云树开清晓”句,似化用秦观《满庭芳》词中“晓色云开”句,但周词的词序颠倒,所以这里的“开”字似更为精炼。

“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篷”,三、四两句承上而来,词人的目光依旧停留在远处,但见晨雾迷漫,带着寒气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分别的时刻终于到了,四野一片寂静,只见远处山寺钟声传来,这给凄清的送别场面又增添了一层感伤色彩。

“天寒”句,化用王维《汉江临泛》中的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词作上片以“疏篱”、“曲径”、“田家”、“云树”、“山色”、“孤篷”、“野外”等描绘一幅素淡画面,画面极为清静淡雅,再衬以钟声,使得画面富有动感,在这种环境中送别,心境自然是凄凉而忧郁的。

  词作下片转而叙写自己的心情。

但词人并不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而是以一个个动作和画面来达到表述之目的。

“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

这是说送走心上人后,感到寒意袭人和愁意缠绕心间,于是便添加衣服,策马扬鞭去找驿站,买些酒来驱寒解愁。

“亭堠”,亦作亭堡,原为侦察、瞭望的岗亭。

《后汉书·光武纪》载:“筑亭堠修烽燧。

”这里当是指古代废置之亭堠,已改为置酒供行人休息场所。

因前文已交代“天寒”,故此遂有“添衣”,但实质上是写词人之心寒愁浓。

词人又写自己急急忙忙地寻找亭堠,说明其离愁之浓重。

“愁抱”一句是全词中唯一的直抒其情,“惟宜”二字,强调了一种无可奈何之情,亦可理解为本词的主旨。

歇拍二句,词人又忽地转入写景,“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词人饮罢解愁之酒,又匆匆上路,马蹄声声,惊散了池塘旁水草中尚在熟睡的鸭子,但很快它们又成双地聚在一起睡着了。

宋诗人黄庭坚《睡鸭》诗有:“天下真成长会合,两凫相依睡秋江。

”这本是乡野常见之景,然实是词人有感而发,借此以衬托自己的孤单,寄托自己的“愁抱”。

正如江淹《别赋》中所写:“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

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

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

”词作下片以“添衣”、“策马”、“寻亭堠”一系列行动,及鸭睡陂塘之景,侧面写出了词人送别心上人之后无法抒发的“愁抱”,也暗示出词人是位羁旅在外的行人。

他似要极力在词作中淡化自己的愁绪,然仍抑止不住地流露出来。

  全词炼字度句,精炼含蓄,疏密相间,勾勒微妙,语言深沉,格调超然。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朝云漠漠散轻丝。

楼阁淡春姿。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

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

朝云漠漠散轻丝。

楼阁淡春姿。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一个狭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春天,但春意并不浓。

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会。

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

两人在如此凄风冷雨的艰难情况下相会,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

小楼连接着阁楼,那是两人约会的处所。

但是两人都是冒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相别离的,他们抱恨而别。

门外的花柳如泣如啼,双飞的燕子艰难的飞行。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

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

现在风和日丽,金屋藏娇;

桃花在春风中明艳美丽,摇曳多姿,他们现在在这美好的春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历凄风苦雨。

回忆起来,那时的小桥冲雨,反倒有别一番滋味。

眼前这无忧的无虑生活在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抱恨而别、彼此相思的情景来的意味深长。

参考资料: 1、 刘扬忠..《周邦彦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第112-114页 2、 傅璇琮、李克.《婉约词 豪放词》: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9:第144-145页

朝云漠漠散轻丝。

楼阁淡春姿。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漠漠:迷蒙广远的样子。

轻丝:细雨。

柳泣花啼:细雨绵绵不断,雨水流下柳花,犹如哭泣落泪。

九街泥重:街巷泥泞不堪。

九街:九陌、九衢,指京师街巷。

燕飞迟:燕子羽翼被雨水打湿了,飞行艰难。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

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

金屋:华丽的屋子 冲雨:冒雨。

幽恨:藏在心底的愁怨。

参考资料: 1、 刘扬忠..《周邦彦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第112-114页 2、 傅璇琮、李克.《婉约词 豪放词》: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9:第144-145页

朝云漠漠散轻丝。

楼阁淡春姿。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一个狭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春天,但春意并不浓。

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会。

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

两人在如此凄风冷雨的艰难情况下相会,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

小楼连接着阁楼,那是两人约会的处所。

但是两人都是冒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相别离的,他们抱恨而别。

门外的花柳如泣如啼,双飞的燕子艰难的飞行。

漠漠:迷蒙广远的样子。

轻丝:细雨。

柳泣花啼:细雨绵绵不断,雨水流下柳花,犹如哭泣落泪。

九街泥重:街巷泥泞不堪。

九街:九陌、九衢,指京师街巷。

燕飞迟:燕子羽翼被雨水打湿了,飞行艰难。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

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

现在风和日丽,金屋藏娇;

桃花在春风中明艳美丽,摇曳多姿,他们现在在这美好的春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历凄风苦雨。

回忆起来,那时的小桥冲雨,反倒有别一番滋味。

眼前这无忧的无虑生活在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抱恨而别、彼此相思的情景来的意味深长。

金屋:华丽的屋子 冲雨:冒雨。

幽恨:藏在心底的愁怨。

参考资料: 1、 刘扬忠..《周邦彦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第112-114页 2、 傅璇琮、李克.《婉约词 豪放词》: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9:第144-145页

朝云漠漠散轻丝。

楼阁淡春姿。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

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

  北宋初期的词是《花间》与《尊前》的继续。

《花间》、《尊前》式的小令,至晏几道已臻绝诣。

柳永、张先在传统的小令之外,又创造了许多长词慢调。

柳永新歌,风靡海内,连名满天下的苏轼也甚是羡慕“柳七郎风味”(《与鲜于子骏书》)。

但其美中不足之处,乃未能输景于情,情景交融,使得万象皆活,致使其所选情景均并列单页画幅。

究其缘故,盖因情景二者之间无“事”可以联系。

这是柳词创作的一大缺陷。

周邦彦“集大成”,其关键处就在于,能在抒情写景之际,渗入一个第三因素,即述事。

因此,周词创作便补救了柳词之不足。

读这首小令,必须首先明确这一点。

  这首令词写两个故事,中间只用“而今丽日明金屋”一句话中“而今”二字联系起来,使前后两个故事─亦即两种境界形成鲜明对照,进而重温第一个故事,产生无穷韵味。

  上片所写乍看好像是记眼前之事,实则完全是追忆过去,追忆以前的恋爱故事。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

这是当时的活动环境:在一个逼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在春天,但春天的景色并不浓艳,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会。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三句说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

这是门外所见景色。

“泣”与“啼”,使客观物景染上主观情感色彩,“迟”,也是一种主观设想。

门外   所见这般景色,对门内主人公之会晤,起了一定的烘托作用。

但此时,故事尚未说完。

故事的要点还要等到下片的末三句才说出来,那就是:两人在如此难堪的情况下会晤,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

“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小楼”应接“楼阁”,那是两人会晤的处所,“雨”照应上片的“泣”、“啼”、“重”、“迟”,点明当时,两人就是冲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相别离的,而且点明,因为怀恨而别,在他们眼中,门外的花柳才如泣如啼,双飞的燕子也才那么艰难地飞行。

这是第一个故事。

  下片由“而今”二字转说当前,这是第二个故事,说他们现在已正式同居:金屋藏娇。

但这个故事只用十个字来记述:“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

”这十个字,既正面说眼前的故事,谓风和日丽,桃花明艳,他们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生活在一起;

同时,这十个字,又兼作比较之用,由眼前的景象联想以前,并进行一番比较。

“不似当时”,这是比较的结果,指出眼前无忧无虑在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怀恨而别、彼此相思的情景来得意味深长。

  弄清楚前后两个故事的关系,了解其曲折的过程,对于词作所创造的意境,也就能有具体感受。

这首词用笔很经济,但所造景象却耐人深思。

仿佛山水画中的人物:一顶箬笠底下两撇胡子,就算一个渔翁;

在艺术的想象力上未受训练的,是看不出所以然的。

这是周邦彦艺术创造的成功之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廉纤小雨池塘遍。

细点看萍面。

一双燕子守朱门。

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

细作更阑语。

相将羁思乱如云。

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廉纤小雨池塘遍。

细点看萍面。

一双燕子守朱门。

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如丝的细雨洒遍了池塘,在长满浮萍的水面,溅起了无数小点点。

朱红色的门檐下,一双燕子守在窠里不再飞去。

啊,今天的这个黄昏,来得似乎比往常要早。

宜城酒泛浮香絮。

细作更阑语。

相将羁思乱如云。

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杯里的宜城酒浮泛着香絮般的白沫。

我们喁喁细语直到夜深。

在这即将分手的时刻,我们的离愁别恨像乱云一般难以分,怎么又是这样啊——一窗摇曳的灯影,两个黯然相对的有情人!

参考资料: 1、 王克俭.《周邦彦诗词选 》: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年:第82页. 2、 刘斯奋.《刘斯奋诗译宋四家词选 周邦彦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08月:109页

廉纤小雨池塘遍。

细点看萍面。

一双燕子守朱门。

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如丝的细雨洒遍了池塘,在长满浮萍的水面,溅起了无数小点点。

朱红色的门檐下,一双燕子守在窠里不再飞去。

啊,今天的这个黄昏,来得似乎比往常要早。

廉纤:纤细连绵貌。

韩愈《晚雨》:“廉纤晚雨不能睛,池岸草边蚯蚓呜。

萍面:池塘的水面生满了浮萍。

朱门:红漆大门。

比似:比起。

宜城酒泛浮香絮。

细作更阑语。

相将羁思乱如云。

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杯里的宜城酒浮泛着香絮般的白沫。

我们喁喁细语直到夜深。

在这即将分手的时刻,我们的离愁别恨像乱云一般难以分,怎么又是这样啊——一窗摇曳的灯影,两个黯然相对的有情人!

宜城酒:汉南郡宜城(今湖北宜城县南)生产的名酒。

香絮:形容酒面浮沫,又名“浮蚁”。

晋代张载《酃酒赋》称赞宜城酒:“缥蚁萍布,芳香酷烈。

”。

更阑:夜深。

古人一夜分五更。

阑,将尽。

相将:相共,共同。

羁思(jī sī):离愁别绪。

参考资料: 1、 王克俭.《周邦彦诗词选 》: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年:第82页. 2、 刘斯奋.《刘斯奋诗译宋四家词选 周邦彦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08月:109页

琐窗寒·寒食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

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

嬉游处。

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

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

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

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

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剪烛西窗语:借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语,抒发怀乡之情。

迟暮。

嬉游处。

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

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

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

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百五:指寒食节。

冬至后一百零五日为寒食。

旗亭:指酒楼。

高阳俦侣:西汉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

靥(yè):脸上的酒窝。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12345 共29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