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 文翻注译赏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清瘦的竹影和着诗句,梅花的香气伴着我入梦。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可惜我的心情就像今晚的月亮,迟迟不肯落下西厢房。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西厢:传统汉族建筑四合院里面西面的厢房。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清瘦的竹影和着诗句,梅花的香气伴着我入梦。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可惜我的心情就像今晚的月亮,迟迟不肯落下西厢房。
西厢:传统汉族建筑四合院里面西面的厢房。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
“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者本无从比较,但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
“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
而“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梅花夜间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喷出清香,已不同凡响,而这香气还伴着诗人进入梦乡,则香气之浓郁、之悠长可以想见。
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人为之物炼在一句之中,这就构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
前两句字面上完全没有“月”,但透过竹影和梅香,我们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
在后两句中,诗人便将“月”和盘托出。
可怜者,可爱也。
当诗人信步庭院时,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样的和谐;
而回到西厢房时,这月光却不能“下西厢”,这多么地令人遗憾!
诗中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
诗人遗憾或幽怨的是什么?
也许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怀;
也许是君臣阻隔,上下无法沟通;
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诗人置身此时此景之中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受而已。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101054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