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后见形诗

作者: 李煜 朝代: 唐代

异国非所志,烦劳殊清闲。

惊涛千万里,无乃见钟山。

异国非所志,烦劳殊清闲。

留在别国不是我的意愿,他国的烦劳远多余清闲。

惊涛千万里,无乃见钟山。

在千万里的惊涛骇浪中,没想到竟然还能见到钟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异国非所志,烦劳殊清闲。

惊涛千万里,无乃见钟山。

  让我抓住不放的是“钟山”这个词。

后主对“钟山”这个词很有爱,自号钟隐、钟山隐者。

“钟山”对后主来说,意味着出世、隐居、清逸。

因此联系全文,“钟山”一次并非实指而是虚指。

无乃见钟山并非说见不到钟山,而是说无法继续目前这种类似隐居的闲逸的状态。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应该是,有一件事他不想去做。

不想做的理由是因为环境恶劣,无法像现在这样清逸闲散。

  他说“不想去”,意味着有选择的余地。

又说不想去的理由是因为“不能这么安逸”,意味着他目前的生活状态是相当安逸舒适的。

如果是亡国前后期的作品,是否去汴京,是他可以选择的吗?

他当前的生活状态,能用“安逸”来描述吗?

显然不能。

所以这不是亡国前后的作品。

  将这首诗和后主的生平相联系,可以作以下猜测:所谓异国,并非指某个国家,而是指自己灭亡的唐朝。

所谓惊涛,并非是说渡江的情景,而是自己现状。

所谓钟山,并非是说某座山,而是说隐居的生活。

而在后主心目中,隐居不代表清苦,而代表清逸。

  他现在正过着十分安逸的生活,很舒服满足,不想放弃这种生活去过另外一种类似于“惊涛骇浪”般的,有别于现在的生活。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15714720.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