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崔策登西山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

连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

西岑极远目,毫末皆可了。

重叠九疑高,微茫洞庭小。

迥穷两仪际,高出万象表。

驰景泛颓波,遥风递寒筱。

谪居安所习,稍厌从纷扰。

生同胥靡遗,寿比彭铿夭。

蹇连困颠踣,愚蒙怯幽眇。

非令亲爱疏,谁使心神悄。

偶兹遁山水,得以观鱼鸟。

吾子幸淹留,缓我愁肠绕。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

连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

南国的群山格外幽静,高飞的白鹤声声长鸣;

深秋的潇湘从黑夜里醒来,晶莹的霜花将晨光结凝。

我们携手渡过残破的木桥,曲曲折折爬到了高过所有树尖的山头。

西岑极远目,毫末皆可了。

重叠九疑高,微茫洞庭小。

站在西岭上放眼远望,宇宙间一丝一毫尽收眼底。

重重叠叠的山峰啊九疑最高,隐约迷茫的洞庭啊显得微渺。

迥穷两仪际,高出万象表。

驰景泛颓波,遥风递寒筱。

放眼眺望辽阔的天地间,这里高出宇宙间一切物象的外表。

奔驰似的美景飘浮在北流的潇水上,遥迢的长风掠过寒碜的竹梢。

谪居安所习,稍厌从纷扰。

生同胥靡遗,寿比彭铿夭。

遭谪贬还能有什么事可做,已渐渐厌倦了终日的纷纷扰扰。

活着似奴隶被抛弃在南荒,等于把生命夭折在满肚子的苦水里。

蹇连困颠踣,愚蒙怯幽眇。

非令亲爱疏,谁使心神悄。

跛脚的驴子怕的是受困扑倒,愚蠢和蒙昧怕的是深妙精微。

不是让深深爱过的人疏远,谁能让人这般心悲神凄。

偶兹遁山水,得以观鱼鸟。

吾子幸淹留,缓我愁肠绕。

让我们双双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看水底鱼儿游天上鸟儿飞。

幸好你留在我的身边,舒缓了我心中的愁结肠回。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

连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

南国的群山格外幽静,高飞的白鹤声声长鸣;

深秋的潇湘从黑夜里醒来,晶莹的霜花将晨光结凝。

我们携手渡过残破的木桥,曲曲折折爬到了高过所有树尖的山头。

鹤鸣:语出《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原文意为白鹤在山北鸣叫,小白鹤们唱和着。

“我有好的雀儿(爵边雀),我和你们来享受它(靡,奢侈,引申为享受)。

”诗中既写实又借意。

连袂(mèi):即手拉着手。

袂,衣袖。

危(wēi,旧读wéi威);

危险。

杪(miǎo):树的末梢。

西岑极远目,毫末皆可了。

重叠九疑高,微茫洞庭小。

站在西岭上放眼远望,宇宙间一丝一毫尽收眼底。

重重叠叠的山峰啊九疑最高,隐约迷茫的洞庭啊显得微渺。

迥穷两仪际,高出万象表。

驰景泛颓波,遥风递寒筱。

放眼眺望辽阔的天地间,这里高出宇宙间一切物象的外表。

奔驰似的美景飘浮在北流的潇水上,遥迢的长风掠过寒碜的竹梢。

迥(jiǒng)穷:极尽很远很远的地方。

迥,远;

穷,尽。

两仪:古指天地或阴阳。

《易·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诗中指天地间。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

颓波:向下流的水势。

《水经注》“又东,颓波泻涧,一丈有余。

”篠(xiǎo):小竹。

《书经·禹贡》“筿簜既敷。

”孔安国传:“筿,竹箭;

簜,大竹。

”孔颖达疏:“筿为小竹,簜为大竹。

” 谪居安所习,稍厌从纷扰。

生同胥靡遗,寿比彭铿夭。

遭谪贬还能有什么事可做,已渐渐厌倦了终日的纷纷扰扰。

活着似奴隶被抛弃在南荒,等于把生命夭折在满肚子的苦水里。

胥靡:又作“縃靡”,古代对一种奴隶的称谓,因被用绳索牵连着强迫劳动而得名。

《庄子·庚桑楚》“胥靡登高而不惧,遗死生也。

”彭铿(kēng):同“彭亨”、“膨脝”,腹胀大的样子。

韩愈《城南联句》:“苦开腹彭亨。

”孙伯野注:“苦开,乃破瓜瓠之苦者也。

” 蹇连困颠踣,愚蒙怯幽眇。

非令亲爱疏,谁使心神悄。

跛脚的驴子怕的是受困扑倒,愚蠢和蒙昧怕的是深妙精微。

不是让深深爱过的人疏远,谁能让人这般心悲神凄。

蹇连:如跛足的驴子行路艰难。

蹇,跛足。

《楚辞·七谏·谬谏》:“驾蹇驴而无策兮,有何路之能极?

”又《易·蹇》:“六四,往蹇来连。

”颠踣(bó):犹颠踬,倾倒。

《抱朴子·百里》:“冒昧苟得,闇于自量者,虑中道之颠踬,不以驽茧服鸾衡。

”引申为挫折。

幽眇:精微深妙。

韩愈《进学解》:“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悄(qiǎo):忧愁的样子。

《诗·陈风·月出》“劳心悄兮。

” 偶兹遁山水,得以观鱼鸟。

吾子幸淹留,缓我愁肠绕。

让我们双双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看水底鱼儿游天上鸟儿飞。

幸好你留在我的身边,舒缓了我心中的愁结肠回。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

连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

西岑极远目,毫末皆可了。

重叠九疑高,微茫洞庭小。

迥穷两仪际,高出万象表。

驰景泛颓波,遥风递寒筱。

谪居安所习,稍厌从纷扰。

生同胥靡遗,寿比彭铿夭。

蹇连困颠踣,愚蒙怯幽眇。

非令亲爱疏,谁使心神悄。

偶兹遁山水,得以观鱼鸟。

吾子幸淹留,缓我愁肠绕。

  诗一开篇,着笔高远,“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秋晨清露白鹤,一连  串明静、清丽而活泼的意象,给山描绘了一幅雄阔的背景图,寄寓诗人“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浩然之气。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诗人以平淡的笔墨,叙述了登山的历程:“连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

”愚溪上有木桥相连,桥之“危”,路之“萦回”,道出了诗人心怀恐惧、仕途艰危的复杂感情,与上联形成极大的反差,正表现诗人执着追求而重受挫折、处境艰危的困苦心境。

临山,诗人先以九嶷与洞庭对举,重彩描绘了自己的政治理念。

九疑在永州南宁远境内,是舜帝归魂之所。

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史记·五帝本纪第一》);

洞庭在湘北,是楚怀王放逐屈原的地方。

屈原在《湘夫人》中写道:湘君迎候湘夫人,秋水伊人,望眼欲穿,看到的却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绪茫茫,忧从中来。

诗人描写一高一小、一明一暗的两组意象,让人联想,意味无穷。

登山辽望宇宙间,心中的意念早已超出宇宙万物,“目击道存”,天地之间,惟此而高。

“迥穷两仪际,高出万象表”,也可看成自况语,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睥视一切的情怀。

诗中意与象、情与景、神与形相互交融,把抽象的理念化作具体的物象,物化的背后却是焦渴的期盼。

诗人这种理念,这种期盼,寄希望于北去的潇湘水带到遥远的长安,也希望遥迢的风能给被谪贬的人带来好消息。

遭贬谪七年了,无所事事,纷扰平庸的生活使诗人内心十分痛苦,日子过得胆颤心惊。

诗人把自己比作满肚子苦水的奴隶,面对愚昧,害怕再受困扰,再次扑倒;

面对“亲爱”者的疏远,期盼愈觉渺茫。

在执着追求与重遭挫折这对矛盾中,诗人无可奈何,只好到现实中求解脱:“偶兹循山水,得以观鱼鸟。

”诗人这种祈祷解脱,正反衬出诗人受羁绊不得自由的内心巨痛。

  这是赠给崔策的诗,崔策字子符,柳宗元姐夫崔简的弟弟,属中表亲,当时就学于诗人。

柳写有《送崔子符罢举诗序》,说他“少读经书,为文辞,本于孝悌,理道多容,以善别时,刚以知柔,进于有司,六选而不获。

”亲戚加师生的双重关系,心中的真实得以应时而发。

诗中以“鹤鸣”暗喻、“连袂”点题,点明这种关系和崔策对诗人的敬重,结篇以一“幸”字收束,以表诗人的感激之情。

除此之外,通篇未涉及崔策,而是言事抒情明志。

刘熙载在《艺概》里说:“叙物以言情谓之赋,余谓《楚辞·九歌》最得此诀。

”诗人自得其屈原的真传,借“九疑”、“洞庭”,让人联想到舜帝之圣明,湘夫人“倚靡以伤情”,寄寓君臣际遇、人生离合之痛,寄托自己的不幸。

诗人还创设了一连串精妙意象:“两仪”暗喻崇高的理念,“驰景”、“寒篠”、奴隶、鱼鸟,无不寄托或愿望、或担心、或痛苦的情怀。

诗人又精于炼字。

“危桥”并非实景,乃是心境,是恐惧的写照。

“萦回”既是写实,也象征仕途艰难。

还有诗中的“泛”、“递”,热盼之情溢于言表;

“循”、“观”二字,无奈中的潇洒,痛人心脾。

前人论诗“用字”是“撑拄如屋之有柱,斡旋如车之有轴”(罗大经《鹤林玉露》),诗人最得其妙。

  纵观全诗,离骚风韵,字字心血,却又真的做到了“岭渠直道当时事,不着心源傍古人”(《随园诗话卷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16317905.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