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代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打开《韦苏州集》,到处听得钟声。

诗人这样爱钟声,显然是着意于获得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大概,钟声震响诗行,能取得悠远无穷的音乐效果,有无限深沉的韵致,它能给诗句抹上一层苍凉幽寂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也正由于声声暮钟,使全诗荡漾着缥缈的思家念远的感情。

  从诗意判断,这首诗应作于淮阴。

诗人在秋天离开广陵(今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亲友都还留在广陵。

到了渡口,天色已晚,又不见渡船,看来当天是无法再走了。

他一个人踟蹰在河边,天正下着雨。

淮阴地属楚州,东滨大海,极目望去,这雨幕一直延伸到大海边。

晚风凄劲,淮河里波涛起伏。

诗人的思绪也正象波涛一样翻滚。

把此时此地所见所闻所感,写进了这首律诗。

  诗人只身北去,对广陵的亲故怀着极为深沉的感情。

但这种感情,表现得颇为含蓄。

我们从诗中感觉到的,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只是摄取了眼前景物,淡墨点染,构成一种凄迷的气氛,烘托出一种执着的情感。

  诗的首联画出暮色中空荡荡的淮河,诗人欲行而踟蹰的情态,给人一种空旷孤寂之感。

接下去,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远处山寺又传来一声接一声悠长的暮钟,寂寞变成了凄怆,羁旅之情更为深重。

有了这样浓郁饱满的感情积蓄,五六两句才轻轻点出“离思”二字,象凄风偶然吹开帷幕的一角,露出了诗人憔悴的面容。

按说诗写到这里,应直接抒写离思之情了,然而没有。

诗人还是隐到帷幕后面,他只在迷蒙雨幕上添一只疾飞的伶仃小鸟。

这小鸟,从“独”字看,是失群的;

从“下”字看,是归巢的;

从“东南”二字看,是飞往广陵方向去的。

既是失群的小鸟,你能睹物而不及人吗?

既是归巢的小鸟,你能不想到它尚且有一个温暖的窠巢,而为诗人兴“断肠人在天涯”之叹吗?

既是飞往广陵方向的小鸟,你能不感到诗人的心也在跟着它飞翔吗?

而且,鸟归东南,离巢愈近;

人往西北,去亲愈远。

此情此境,岂止诗人难堪,读者也不能不为之凄恻!

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地与诗人同时发出深沉的一问:“广陵何处在?

”这一问,怅然长呼,四野回响,传出了期望回答而显然得不到回答的曲曲苦情,写出了想再一次看见亲故而终于无法看见的心理状态。

而正在此时,声声暮钟,不断地、更深沉更晌亮地传到耳边,敲到心里;

迷蒙雨雾,更浓密更凄迷地笼罩大地,笼罩心头。

于是,天色更暗淡了,心情也更暗淡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20017772.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