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

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疆理”句:《左传》:“宾媚人对晋曰:‘先王疆理天下。

’”“车书”句:南朝庾信《哀江南赋》:“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

”中华:指中原地区。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

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定界”句:《新唐书·吐蕃传》:“宰相裴光庭听以赤岭为界,表以大碑,刻约其上。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

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诗开篇就说,虽然内地与边疆相隔甚远,但唐朝与渤海在文化上属于“一家”。

这指出了双方文化上的一致性。

既然文化“本一家”,那么,双方就不会因为地域不同而影响精神上的联系。

首联是临别时的劝慰,也表达出双方间的厚谊深情,特别是唐人对东北边疆渤海人的情谊。

颔联是对王子文化素养的赞誉。

王子勤奋学习,如今博学多才,载誉而归,值得庆贺;

王子美妙的文章、诗句都留在中国,为人传诵,这又是值得称道与感谢的。

颈、尾联两联诗笔折转,想象王子归途情况及归国后对长安内地的思念。

越过赤岭界碑,顺着东流江水,王子扬帆直进,向朝霞曙光出现的东方故国驶去。

“曙霞”暗含着对“海东盛国”的赞美。

王子到达本国后,追忆在长安时的美好生活,定然会回首遥望,可那时已天遥地远,各在一方了。

尾联透露出送行者依依不舍之情,于此可见篇首的劝慰,不仅含有王子的眷恋惜别之情,而且更有送行者本身强作笑容的离愁别绪。

  此诗语言清浅朴素,感情色彩浓郁,是一首较好的赠别诗。

作为我国各族人民之间亲密交往的历史记载,此诗更有其独特价值。

尤其是这首反映了一个重要史实:当时渤海国重视学习、吸取中原文化,以至于中原文化渗透融合进渤海文化的各个方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20730627.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