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牡丹 文注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名价别:(牡丹)声名、身价都有别于他花。
名价犹声价。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有一俊士,自许史学,名价甚高。
”按:唐人嗜牡丹,到王建生活的中唐时期此风尤盛。
皇都:国都,此处指唐上都长安。
唐韩愈《早春呈张水部》诗:“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花柳满皇都。
”益:水溢出器皿,此引申为满。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香遍:香满。
苓蓤(líng):《全唐诗》作苓菱。
唐人认为苓即荷花。
唐人李善《文选注》云:“苓,古‘莲’字。
”汉代枚乘《七发》云:“蔓草芳苓。
”言其以芳香著称。
菱一名芰,与荷花同是芳香花卉,有词牌《芰荷香》可证。
此句谓牡丹花香四溢,使苓蔆相形见拙,羞愧欲死。
红烧:花色红艳如火。
踯(zhí)躅(zhú):指山踯躅,又名红踯躅,山石榴、映山红、杜鹃花。
见《本草纲目》卷一七。
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诗:“高枝濯濯辛夷紫,密叶深深踯躅红。
”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软光:柔和的光泽。
细脉:犹言气脉。
此句写牡丹的韵致。
脉在古文中解释为似血管一样连贯成系统的东西。
参考历代诗文,细脉多实指细水流,这里翻译为细水流或能做一说,但是结合全篇来看,这里应该诗正面描写牡丹的姿态,细脉指牡丹的枝干更合适一些。
妖色:艳丽姿色。
白居易《牡丹芳》诗:“减却牡丹妖艳色。
”暖:原缺,据席本、《全唐诗》补。
鲜肤:鲜指新而华美。
鲜肤指娇嫩美丽的肌肤。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 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蕊:原作叶,据《全唐诗》作蕊。
攒金粉:碎蕊细聚如金粉状。
韩琮《咏牡丹未开者》诗:“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秀囊。
”含棱:翻卷的花瓣。
缕绛苏:像一缕缕大红色流苏。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
“好和”句:写牡丹的花香,可以熏染御衣。
御服:帝王所用的衣服。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椒房仪法,御服舆驾,所发诸官署,及所造作,遗赐外家群臣妾。
”《宋书·恩幸传序》:“侍中身奉奏事,又分掌御服。
”“堪画”句:写牡丹的丽质如美人,可以画成选入宫中的美女图。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晚态:写将谢的牡丹花的花态。
愁新妇:像含有淡淡哀愁的新妇。
残妆:写已凋零的牡丹花的花台。
望病夫:像鬓钗不整,形容憔悴望着有病丈夫的妻子。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知个数:个代指“这”或“那”,个数指道理,和起来就是其中道理的意思。
这里谓知道花事何时将了,心中有数。
赏:席本作贵。
斯须:片刻、一会儿。
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变故在斯须。
”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参考资料: 1、 王宗堂.王建诗集校注.河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282-283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27965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