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时阴时晴的秋日又近黄昏,庭院突然变得清冷。

伫立在庭中静听秋声,茫茫云深不见鸿雁踪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夜深人散客舍静,只有墙上孤灯和我人影相映。

浓浓的酒意已经全消,长夜漫漫如何熬到天明?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054-1055 2、 兰世雄.婉约词.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188 3、 唐圭璋 钟振振.唐宋词鉴赏辞典.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545 4、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41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时:片时、偶尔的意思。

晴:一作“作”。

伫听:久久地站着倾听。

伫,久立而等待。

寒声:即秋声,指秋天的风声、雨声、虫鸟哀鸣声等。

此处是指雁的鸣叫声。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照壁:古时筑于寺庙、广宅前的墙屏。

与正门相对,作遮蔽、装饰之用,多饰有图案、文字。

亦谓影壁,指大门内或屏门内做屏蔽的墙壁。

也有木制的,下有底座,可以移动,又称照壁、照墙。

消夜永:度过漫漫长夜。

夜永,犹言长夜。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054-1055 2、 兰世雄.婉约词.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188 3、 唐圭璋 钟振振.唐宋词鉴赏辞典.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545 4、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41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时阴时晴的秋日又近黄昏,庭院突然变得清冷。

伫立在庭中静听秋声,茫茫云深不见鸿雁踪影。

时:片时、偶尔的意思。

晴:一作“作”。

伫听:久久地站着倾听。

伫,久立而等待。

寒声:即秋声,指秋天的风声、雨声、虫鸟哀鸣声等。

此处是指雁的鸣叫声。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夜深人散客舍静,只有墙上孤灯和我人影相映。

浓浓的酒意已经全消,长夜漫漫如何熬到天明?

照壁:古时筑于寺庙、广宅前的墙屏。

与正门相对,作遮蔽、装饰之用,多饰有图案、文字。

亦谓影壁,指大门内或屏门内做屏蔽的墙壁。

也有木制的,下有底座,可以移动,又称照壁、照墙。

消夜永:度过漫漫长夜。

夜永,犹言长夜。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054-1055 2、 兰世雄.婉约词.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188 3、 唐圭璋 钟振振.唐宋词鉴赏辞典.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545 4、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41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这首词写羁旅孤栖的情景。

词的上片写日间情境,于明处写景,暗里抒情,寓情于景;

下片写夜间的情景,于明处抒情,衬以典型环境,情景交融。

  上片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实很像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

“秋阴时作渐向暝”,这是以白描手法勾出秋天时阴时晴、阴冷、黯淡的特点,这似乎是客观事物的直叙,然而一句“变一庭凄冷”,就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

“一庭”即满庭。

着一“变”字,将“凄冷”与上句联系起来,揭示了“凄冷”之因。

同时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

在这“凄冷”的庭院中,词人“伫听寒声”。

这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可见出人之心寒、孤寂。

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

歇拍“云深无雁影”一句,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留下的是更加深重的寂寞之感,也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

  在沉寂之中推出了过片:“更深人去寂静”,把上下片很自然地衔接起来,而且将词境更推进了一步。

“人去”二字突兀而出,正写出身旅途的旅伴聚散无常,也就愈能衬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

同时“人去”二字也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

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粉壁上。

此时此刻,人非常希望自己尚酣醉之中。

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都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难以忍受。

这首词全无作者惯有的艳丽之彩,所有的只是一抹凄冷之色。

  这首词不仅切合音律,而且精于铸词造句。

“秋阴时晴”,一个“时”字表明了天阴了很久,暂晴难得而可贵。

“伫听寒声”两句写得特别含蓄生动。

寒声者,秋声也。

深秋之时,万物萧瑟寒风中发出的呻吟都可以叫做寒声。

词人笔下的孤旅伫立空庭,凝神静听的寒声,是云外旅雁的悲鸣。

南飞的雁都因浓云的阻隔而不能一面,自然是凄苦的情景。

整首词中几乎一字一句均经过刻意的琢磨。

可以说通篇虽皆平常字眼,但其中蕴含有深挚情思。

这也是周邦彦词的一大妙处。

  全词取境典型,结句直接抒情。

全词以时间为线索,章法缜密,构思严谨。

意象鲜明,人与物、情与境,浑然融为一气。

感情步步推进,格调清峭,情味淡永。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054-1055 2、 唐圭璋 钟振振.唐宋词鉴赏辞典.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545 3、 甘远辉 等.宋诗词全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471 4、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428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29572023.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