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引(黄钟秋思)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川原澄映,烟月冥蒙,去舟如叶。

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

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鸣轧。

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

离思相萦,渐看看、鬓丝堪镊。

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

点检从前恩爱,但凤笺盈箧。

愁剪灯花,夜来和泪双叠。

川原澄映,烟月冥蒙,去舟如叶。

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

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鸣轧。

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

离思相萦,渐看看、鬓丝堪镊。

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

点检从前恩爱,但凤笺盈箧。

愁剪灯花,夜来和泪双叠。

  此词写歌女秋思,由送别情人到诉离别之苦,词意绵密,守托着一片深心。

相思心切,霜染双鬓,表现了歌女的执着爱情。

川原望远,秋月迷蒙,道尽了天涯情味。

  词的上片抓住一个“秋”字,处处表现秋悲。

遥远的爱,凄切之情,逐一尽显纸上。

“川原澄映,烟月冥濛,去舟如叶。

”一派秋凉景像!

广阔的原野,掩映在清澈的江面上;

云影秋月迷迷濛濛,洒下凄清的寒光。

亲爱的人已登船启航。

他就这样走了,越行越远,船儿变得像一小片树叶漂向遥远的地方。

这里表面上在写景,实际是写心境,写难舍难分之情。

  “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长长的河岸边是平顺的沙洲,菖蒲已老,河水浸人,仿佛还留下大雁呷吃东西的声音。

再写凄清之景,加强秋凉之感。

“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鸣轧。

”孤角,角即画角,古乐器,用竹、木、皮或铜制成,外加彩绘,发音哀厉高亢。

《玉台新咏》梁简文帝《和湘东王折杨柳》:“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

”这里是说,又听到孤独的画角奏出哀厉的调子,咏叹这悲凉的秋色。

伴着清晨的秋风阵阵,发出呜呜的声音。

越写秋凉秋悲,越加深情思。

“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

”昨夜借酒浇愁,今朝醉意难醒。

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了,脑子还昏昏沉沉,连抬起头来都有几分害羞。

言愁之深,真像病了一样,连床都起不来了。

  下片抓住一个“思”字,处处表现相思。

忆旧日恩爱,相思伴着寂寞泪,相思愁得鬓发白。

秋思苦,入憔悴。

  “离思相萦,渐看看、鬓丝堪镊。

”离别后的思念时萦心怀,一天天过去,渐渐地鬓发变白,都已经可以拔下银丝了。

真个是忧愁催人老呀。

“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

”过去舞蹈穿的衣衫,歌唱用的绸扇,品物依旧,可如今哪里还有人来怜爱细看呢?

意思是,一个可怜的歌女,只有你曾经真心爱我,同情我,怜惜我。

而今你已远去他乡,我就更孤独无依了。

“点检从前恩爱,但风笺盈箧。

”想起你,我翻开书箱,那里有你用美丽的信笺写来的满满一箱情书呵!

它记录着我们往日的恩爱, 抚慰着我这孤寂的心。

“愁剪灯花, 夜来和泪双叠。

”然而愁思难消,独坐在烛台前,毫无睡意,越想越孤单,越思越凄切,止不住热泪长流;

伤心的泪水和蜡烛的泪,双双叠印在一起。

人们常把蜡烛熔化称为流泪,孤苦的人和泪观烛,更增伤悲;

泪眼与泪烛映照,加深了相思和凄苦的描写,确是妙笔。

  全词一气呵成,从晚到早,又从早到晚,内在联系紧密;

朝朝暮暮,相思无限,牵心挂肠。

词中景随情转,情依景移,哀婉妻切,动人心魄。

走笔有如游龙,意味深厚。

“川原”、“烟月”、“去舟”、“孤角”;“鬓丝”、“凤笺”、“灯花”、“叠泪”,都连着秋思,堪称绝构。

词家深得味外之味, 可说是写别情的动人篇章。

参考资料: 1、 吕美生.《中国古代爱情诗歌鉴赏辞典》.安徽:黄山书社,1990年11月第1版:第714页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2961489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