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文翻注译赏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漫与 一作:漫兴)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漫与 一作:漫兴)人已越来越老,写诗全都是随随便便敷衍而成,对着春天的花鸟,没有了过去的深深忧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江边新装了一副木栏,可供我悠然地垂钓,我又备了一只小木筏,可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希望有陶渊明、谢灵运这样的诗坛高手相伴,肯定会在这时一起做诗畅谈,一起浮槎漫游。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159-160页
为人性僻(pì)耽(dān)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性僻:性情有所偏,古怪,这是自谦的话。
不管是什么内容,诗总得有好的句子。
耽(dān):爱好,沉迷。
惊人:打动读者。
死不休:死也不罢手。
极言求工。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漫与 一作:漫兴)浑:完全,简直。
漫与:随意付与。
这话不能死看,杜老年作诗也并不轻率,不过由于功夫深了,他自己觉得有点近于随意罢了。
)莫:没有。
愁:属花鸟说。
诗人形容刻划,就是花鸟也要愁怕,是调笑花鸟之辞。
韩愈《赠贾岛》诗:“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
”又姜白石赠杨万里诗:“年年花月无闲处,处处江山怕见君。
”(《送朝天集归诚斋时在金陵》)可以互参。
新添水槛(jiàn)供垂钓,故着(zhuó)浮槎(chá)替入舟。
新添:初做成的。
水槛:水边木栏。
故:因为。
跟“新”字作对,是借对法。
故着,又设置了。
槎,木筏。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qú)述作与同游。
焉得:怎么找到。
陶谢:陶渊明、谢灵运,皆工于描写景物,故想到他们。
思,即“飘然思不群”、“思飘云物外”的思。
令渠,让他们。
“令渠”句,是说让他们来作诗,而自己则只是陪同游览。
述作,作诗述怀。
语谦而有趣。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159-160页
为人性僻(pì)耽(dān)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性僻:性情有所偏,古怪,这是自谦的话。
不管是什么内容,诗总得有好的句子。
耽(dān):爱好,沉迷。
惊人:打动读者。
死不休:死也不罢手。
极言求工。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漫与 一作:漫兴)人已越来越老,写诗全都是随随便便敷衍而成,对着春天的花鸟,没有了过去的深深忧愁。
浑:完全,简直。
漫与:随意付与。
这话不能死看,杜老年作诗也并不轻率,不过由于功夫深了,他自己觉得有点近于随意罢了。
)莫:没有。
愁:属花鸟说。
诗人形容刻划,就是花鸟也要愁怕,是调笑花鸟之辞。
韩愈《赠贾岛》诗:“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
”又姜白石赠杨万里诗:“年年花月无闲处,处处江山怕见君。
”(《送朝天集归诚斋时在金陵》)可以互参。
新添水槛(jiàn)供垂钓,故着(zhuó)浮槎(chá)替入舟。
江边新装了一副木栏,可供我悠然地垂钓,我又备了一只小木筏,可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舟。
新添:初做成的。
水槛:水边木栏。
故:因为。
跟“新”字作对,是借对法。
故着,又设置了。
槎,木筏。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qú)述作与同游。
希望有陶渊明、谢灵运这样的诗坛高手相伴,肯定会在这时一起做诗畅谈,一起浮槎漫游。
焉得:怎么找到。
陶谢:陶渊明、谢灵运,皆工于描写景物,故想到他们。
思,即“飘然思不群”、“思飘云物外”的思。
令渠,让他们。
“令渠”句,是说让他们来作诗,而自己则只是陪同游览。
述作,作诗述怀。
语谦而有趣。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159-160页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漫与 一作:漫兴)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诗题中一个“如”字,突现了江水的海势 ,提高了江景的壮美层次,表现了江水的宽度、厚度和动态。
江水如海势,已属奇观。
然而诗题却偏偏曰 :“聊短述 ”。
诗题中就抑扬有致,这是诗人的一贯风格。
既然是聊为短述,绝不能出语平平。
诗人自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足见“聊短述”的良苦用心,炉火纯青的诗艺,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和动人心弦的审美效果。
正由于杜甫艺术上的一丝不苟、勇于创新,因此老年臻于出神入化、妙手成春的极境。
所谓“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仇兆鳌评杜甫“ 少年刻意求工,老则诗境渐熟,但随意付与,不须对花鸟而苦吟愁思矣 。
”(《杜诗详注》卷之十)同时他还转引钱笺可相互发明:“春来花明鸟语,酌景成诗,莫须苦索,愁句不工也。
若指花鸟莫须愁,岂知花鸟得佳咏,则光彩生色,正须深喜,何反深愁耶?
”(《杜诗详注》卷之十)这里是说点明春光明媚,花香鸟语,快乐异常,因此不存在花鸟深愁的问题,“莫深愁”为杜甫自况。
至于“ 浑漫与”中的“与”字,旧本曾作“兴”,清末郭曾忻解释说:“所谓漫兴,只是逐景随情,不更起炉作灶,正是真诗。
”(《读杜札记》)此处强调任笔所之,自然而然。
总之,首颔二联总体着眼,大处落墨,虽为短述,语实惊人,虽未直接描写江上海势,但胸中之海早已形成。
它浑厚深涵,辽阔无垠,大气磅礴。
心中之海,诗人采取了虚写的办法。
正如金圣叹所说,此“不必于江上有涉,而实从江上悟出也。
”(《杜诗解》卷二)所谓海势,其实是江,因此江上之景,亦应摄取,若完全避开江水,则海势亦无所依附,而不成其为江如海势。
为此,诗人紧接首颔二联虚写海势以后,随即转入实写江水。
故颈联道 :“新添水槛供重钓,故著(着)浮槎替入舟。
”此处虽写江水,但只是轻轻带过,如此触及江水、悟及海势的写法,令人玩味不尽。
正如王嗣奭所说 :“水势不易描写 ,故止咏水槛浮舟。
此避实击虚之法。
”(《杜臆》卷之四)又如金圣叹所说 :“不必于江上无涉,而实非着意江上也。
”(《杜诗解》卷二)尾联诗人以一“焉”字,即巧作转折,融注新意。
诗人之语,已经惊人。
诗人说:若得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妙手,使其述作,并同游于江海之上,岂不快哉!
尾联思路新奇,饶有兴味,且与首联相呼应,显示出诗人对艺术最高境界的执着追求。
“更为惊人之语也。
”(《杜诗解》卷二)对诗与诗题之间的关系金圣叹先生写道:“每叹先生作诗,妙于制题。
此题有此诗,则奇而尤奇者也。
诗八句中,从不欲一字顾题,乃一口读去,若非此题必不能弁此诗者。
题是‘江上值水如海势’七字而止,下又缀以‘聊短述’三字。
读诗者,不看他所缀之三字,而谓全篇八句,乃是述江水也,值江水之势如海也。
则八句现在曾有一字及江海乎?
”(《杜诗解》卷二)从他评析中,可以得知:此诗诗题与诗中八句,构成了一个浑厚海涵、博大精深的整体。
虽未写海,而如海势。
此诗以虚带实,出奇制胜,意在言外,令人叹为观止。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274-276页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3135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