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人行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

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

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三月三日阳春时节天气清新,长安曲江河畔聚集好多美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姿态凝重神情高远文静自然,肌肤丰润胖瘦适中身材匀称。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绫花绫罗衣裳映衬暮春风光,金丝绣的孔雀银丝刺的麒麟。

头上何所有?

翠微盍叶垂鬓唇。

头上戴的是什么珠宝首饰呢?

翡翠玉做的花饰垂挂在两鬓。

背后何所见?

珠压腰衱稳称身。

在她们的背后能看见什么呢?

珠宝镶嵌的裙腰多稳当合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其中有几位都是后妃的亲戚,里面有虢国和秦国二位夫人。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翡翠蒸锅端出香喷的紫驼峰,水晶圆盘送来肥美的白鱼鲜。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她们捏着犀角筷子久久不动,厨师们快刀细切空忙了一场。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宦官骑马飞驰不敢扬起灰尘,御厨络绎不绝送来海味山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笙箫鼓乐缠绵宛转感动鬼神,宾客随从满座都是达官贵人。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有一个骑马官人是何等骄横,车前下马从绣毯上走进帐门。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白雪似的杨花飘落覆盖浮萍,青鸟飞去衔起地上的红丝帕。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杨家气焰很高权势无与伦比,切勿近前以免丞相发怒斥人!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11 . 2、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28-30 .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三月三日:为上巳日,唐代长安士女多于此日到城南曲江游玩踏青。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态浓:姿态浓艳。

意远:神气高远。

淑且真:淑美而不做作。

肌理细腻:皮肤细嫩光滑。

骨肉匀:身材匀称适中。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绣罗”两句:用金银线镶绣着孔雀和麒麟的华丽衣裳与暮春的美丽景色相映生辉。

头上何所有?

翠微盍叶垂鬓唇。

翠微:薄薄的翡翠片。

微:一本作“为”。

訇叶:一种首饰。

鬓唇:鬓边。

背后何所见?

珠压腰衱稳称身。

珠压:谓珠按其上,使不让风吹起,故下云“稳称身”。

腰衱:裙带。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就中:其中。

云幕:指宫殿中的云状帷幕。

椒房:汉代皇后居室,以椒和泥涂壁。

后世因称皇后为椒房,皇后家属为椒房亲。

“赐名”句:指天宝七载(748)唐玄宗赐封杨贵妃的大姐为韩国夫人,三姐为虢国夫人,八姐为秦国夫人。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紫驼之峰:即驼峰,是一种珍贵的食品。

唐贵族食品中有“驼峰炙”。

釜:古代的一种锅。

翠釜,形容锅的色泽。

水精:即水晶。

行:传送。

素鳞:指白鳞鱼。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犀箸:犀牛角作的筷子。

厌饫:吃得腻了。

鸾刀:带鸾铃的刀。

缕切:细切。

空纷纶:厨师们白白忙乱一番。

贵人们吃不下。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黄门:宦官。

飞鞚,即飞马。

八珍:形容珍美食品之多。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宾从:宾客随从。

杂遝:众多杂乱。

要津:本指重要渡口,这里喻指杨国忠兄妹的家门,所谓“虢国门前闹如市”。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后来鞍马:指杨国忠,却故意不在这里明说。

逡巡:原意为欲进不进,这里是顾盼自得的意思。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杨花”句:是隐语,以曲江暮春的自然景色来影射杨国忠与其从妹虢国夫人(嫁裴氏)的暧昧关系,又引北魏胡太后和杨白花私通事,因太后曾作“杨花飘荡落南家”,及“愿衔杨花入窠里”诗句。

后人有“杨花入水化为浮萍”之说,萍之大者为蘋。

杨花、萍和蘋虽为三物,实出一体,故以杨花覆蘋影射兄妹苟且乱伦。

据史载:“虢国素与国忠乱,颇为人知,不耻也。

每入谒,并驱道中,从监、侍姆百余骑,炬密如昼,靓妆盈里,不施帏障,时人谓为雄狐。

”青鸟:神话中鸟名,西王母使者。

相传西王母将见汉武帝时,先有青鸟飞集殿前(见《汉武故事》)。

后常被用作男女之间的信使。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炙手”二句:言杨氏权倾朝野,气焰灼人,无人能比。

丞相:指杨国忠,天宝十一载(752年)十一月为右丞相。

嗔:发怒。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11 . 2、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28-30 .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三月三日阳春时节天气清新,长安曲江河畔聚集好多美人。

三月三日:为上巳日,唐代长安士女多于此日到城南曲江游玩踏青。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姿态凝重神情高远文静自然,肌肤丰润胖瘦适中身材匀称。

态浓:姿态浓艳。

意远:神气高远。

淑且真:淑美而不做作。

肌理细腻:皮肤细嫩光滑。

骨肉匀:身材匀称适中。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绫花绫罗衣裳映衬暮春风光,金丝绣的孔雀银丝刺的麒麟。

“绣罗”两句:用金银线镶绣着孔雀和麒麟的华丽衣裳与暮春的美丽景色相映生辉。

头上何所有?

翠微盍叶垂鬓唇。

头上戴的是什么珠宝首饰呢?

翡翠玉做的花饰垂挂在两鬓。

翠微:薄薄的翡翠片。

微:一本作“为”。

訇叶:一种首饰。

鬓唇:鬓边。

背后何所见?

珠压腰衱稳称身。

在她们的背后能看见什么呢?

珠宝镶嵌的裙腰多稳当合身。

珠压:谓珠按其上,使不让风吹起,故下云“稳称身”。

腰衱:裙带。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其中有几位都是后妃的亲戚,里面有虢国和秦国二位夫人。

就中:其中。

云幕:指宫殿中的云状帷幕。

椒房:汉代皇后居室,以椒和泥涂壁。

后世因称皇后为椒房,皇后家属为椒房亲。

“赐名”句:指天宝七载(748)唐玄宗赐封杨贵妃的大姐为韩国夫人,三姐为虢国夫人,八姐为秦国夫人。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翡翠蒸锅端出香喷的紫驼峰,水晶圆盘送来肥美的白鱼鲜。

紫驼之峰:即驼峰,是一种珍贵的食品。

唐贵族食品中有“驼峰炙”。

釜:古代的一种锅。

翠釜,形容锅的色泽。

水精:即水晶。

行:传送。

素鳞:指白鳞鱼。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她们捏着犀角筷子久久不动,厨师们快刀细切空忙了一场。

犀箸:犀牛角作的筷子。

厌饫:吃得腻了。

鸾刀:带鸾铃的刀。

缕切:细切。

空纷纶:厨师们白白忙乱一番。

贵人们吃不下。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宦官骑马飞驰不敢扬起灰尘,御厨络绎不绝送来海味山珍。

黄门:宦官。

飞鞚,即飞马。

八珍:形容珍美食品之多。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笙箫鼓乐缠绵宛转感动鬼神,宾客随从满座都是达官贵人。

宾从:宾客随从。

杂遝:众多杂乱。

要津:本指重要渡口,这里喻指杨国忠兄妹的家门,所谓“虢国门前闹如市”。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有一个骑马官人是何等骄横,车前下马从绣毯上走进帐门。

后来鞍马:指杨国忠,却故意不在这里明说。

逡巡:原意为欲进不进,这里是顾盼自得的意思。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白雪似的杨花飘落覆盖浮萍,青鸟飞去衔起地上的红丝帕。

“杨花”句:是隐语,以曲江暮春的自然景色来影射杨国忠与其从妹虢国夫人(嫁裴氏)的暧昧关系,又引北魏胡太后和杨白花私通事,因太后曾作“杨花飘荡落南家”,及“愿衔杨花入窠里”诗句。

后人有“杨花入水化为浮萍”之说,萍之大者为蘋。

杨花、萍和蘋虽为三物,实出一体,故以杨花覆蘋影射兄妹苟且乱伦。

据史载:“虢国素与国忠乱,颇为人知,不耻也。

每入谒,并驱道中,从监、侍姆百余骑,炬密如昼,靓妆盈里,不施帏障,时人谓为雄狐。

”青鸟:神话中鸟名,西王母使者。

相传西王母将见汉武帝时,先有青鸟飞集殿前(见《汉武故事》)。

后常被用作男女之间的信使。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杨家气焰很高权势无与伦比,切勿近前以免丞相发怒斥人!

“炙手”二句:言杨氏权倾朝野,气焰灼人,无人能比。

丞相:指杨国忠,天宝十一载(752年)十一月为右丞相。

嗔:发怒。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11 . 2、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28-30 .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

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

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此诗当是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春所作,讽刺杨国忠兄妹骄奢淫逸。

首二句提纲,“态浓”一段写丽人的姿态服饰之美,“就中”二句点出主角,“紫驼”一段写宴乐之奢侈,“后来”一段写杨国忠的气焰和无耻。

整首诗不空发议论,只是尽情揭露事实,语极铺张,而讽意自见,是一首绝妙的讽刺诗。

《杜诗详注》云:“此诗刺诸杨游宴曲江之事。

……本写秦、虢冶容,乃概言丽人以隐括之,此诗家含蓄得体处”。

《读杜心解》曰:“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

无一概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

”   全诗通过描写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揭露了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实。

诗分三段,先泛写游春仕女的体态之美和服饰之盛,引出主角杨氏姐妹的娇艳姿色。

次写宴饮的豪华及所得的宠幸。

最后写杨国忠的骄横。

全诗场面宏大,鲜艳富丽,笔调细腻生动,同时又含蓄不露,诗中无一断语处,却能使人品出言外之意。

  语极铺排,富丽华美中蕴含清刚之气。

虽然不见讽刺的语言,但在维妙维肖的描摹中,隐含犀利的匕首,讥讽入木三分。

  本诗约作于天宝十二年(753),时值杨国忠任右相不久。

诗作对杨家兄妹骄纵荒淫的生活和狂妄嚣张的气焰进行了有力鞭挞,也从侧面揭露出当时君王昏庸、朝廷腐败的社会现实。

诗开篇即点出时间——三月三日。

诗人用细腻的笔法、富丽的词采,描画出一群体态娴雅、姿色优美的丽人。

接着又言其服饰之华丽和头饰之精美,所有这些无不显示出丽人们身份的高贵。

“就中云幕椒房亲”等十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丽人中的虢、秦、韩三夫人。

据《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杨贵妃的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

每逢出门游玩,她们各家自成一队,侍女们穿着颜色统一的衣服,远远看去就像云锦粲霞;

车马仆从多得足以堵塞道路,场面甚为壮观。

诗人对三位夫人宴饮的奢华场面描写得尤为细腻。

她们在云帐里面摆设酒宴,“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用色泽鲜艳的铜釜和水晶圆盘盛佳肴美馔,写出了杨氏姐妹生活的豪华奢侈。

然而,面对如此名贵的山珍海味,三位夫人却手捏犀牛角做的筷子,迟迟不夹菜,因为这些东西她们早就吃腻了,足见其骄矜之气。

可怜了那些手拿鸾刀精切细作的厨师们,真是白忙活了一场。

内廷的太监们看到这种情形后,立即策马回宫报信,不一会儿,天子的御厨房就络绎不绝地送来各种山珍海味。

六句主要写杨国忠权势煊赫、意气骄恣之态。

他旁若无人地来到轩门才下马,大模大样地步入锦毯铺地的帐篷去会虢国夫人。

他外凭右相之尊,内恃贵妃之宠,在朝中独揽大权,阻塞言路,使朝政变得十分昏暗。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句,诗人借曲江江边的秀美景色,并巧用北魏胡太后私通大臣杨华的故事以及青鸟传书的典故,揭露了杨国忠与虢国夫人淫乱的无耻行径。

北魏胡太后曾威逼杨华与己私通,杨华害怕惹祸上身,后来投降梁朝,胡太后为表达对他的思念,特作《杨白花》一词。

“青鸟”一词最早见于《山海经》,是神话中的一种鸟,传说是西王母的使者。

据说,西王母在见到汉武帝之前,先看到青鸟飞集于殿前。

后来,“青鸟”被视为男女之间的信使,在这首诗中指的是为杨国忠传递消息的人。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终于将主题点出,但依然不直接议论,而是温和地劝说旁人:千万不要走近他们,否则丞相发怒后果就严重了,这样的结尾可谓绵里藏针,看似含蓄,实则尖锐,讽刺幽默而又辛辣。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316448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