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学士茅屋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但他仍象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参考资料: 1、 丁宁:《杜甫七律全注》.第191-192页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碧山:指柏学士隐居山中。

碧山应该是泛指,即青山。

学士,即柏学士。

唐朝时学士职位一般至少为五品,六品及以下的称为直学士。

银鱼,指唐朝五品以上官员佩戴的银质鱼章。

白马:见《后汉书》卷27:张湛常骑白马。

帝每见湛,辄言“白马生且复谏矣”。

这里用来指代柏学士。

身岩居,指在安史之乱中,逃到这里的山中居住。

此句可以与《寄柏学士林居》的“天下学士亦奔波”参看。

仇兆鳌注:银鱼见焚,白马却走,遭禄山之乱也。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足”字放到最后,是为了对仗的需要。

此句顺说就是,古人已用足三冬。

农历将冬天分为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共三个月,故称“三冬”。

古时人们认为冬季是用来读书的时间。

用足三冬,即是用足全部时间来读书。

年少:指住在这里的柏学士子侄,一说指柏学士本人。

开,开卷,指读书。

杜甫有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中国古代在隋唐以前的书,主要是竹简和帛书。

到了杜甫所在的时期,一般是手写的卷轴纸书。

由于行格疏阔,字体又大,每卷字数并不太多。

《史记》平均每卷四千字左右,《魏书》平均每卷六千余字。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团:意为圆,在此形容“倾盖”。

团作为“圆”字解,也见于其他唐诗,例如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荷露虽团岂是珠”,贾岛《忆江上吴处士》“蟾蜍亏复团”等。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五车书: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后喻指读书多,学问深,例如唐王维《戏赠张五弟湮三首·之二》:“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

参考资料: 1、 丁宁:《杜甫七律全注》.第191-192页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

碧山:指柏学士隐居山中。

碧山应该是泛指,即青山。

学士,即柏学士。

唐朝时学士职位一般至少为五品,六品及以下的称为直学士。

银鱼,指唐朝五品以上官员佩戴的银质鱼章。

白马:见《后汉书》卷27:张湛常骑白马。

帝每见湛,辄言“白马生且复谏矣”。

这里用来指代柏学士。

身岩居,指在安史之乱中,逃到这里的山中居住。

此句可以与《寄柏学士林居》的“天下学士亦奔波”参看。

仇兆鳌注:银鱼见焚,白马却走,遭禄山之乱也。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但他仍象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

“足”字放到最后,是为了对仗的需要。

此句顺说就是,古人已用足三冬。

农历将冬天分为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共三个月,故称“三冬”。

古时人们认为冬季是用来读书的时间。

用足三冬,即是用足全部时间来读书。

年少:指住在这里的柏学士子侄,一说指柏学士本人。

开,开卷,指读书。

杜甫有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中国古代在隋唐以前的书,主要是竹简和帛书。

到了杜甫所在的时期,一般是手写的卷轴纸书。

由于行格疏阔,字体又大,每卷字数并不太多。

《史记》平均每卷四千字左右,《魏书》平均每卷六千余字。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

团:意为圆,在此形容“倾盖”。

团作为“圆”字解,也见于其他唐诗,例如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荷露虽团岂是珠”,贾岛《忆江上吴处士》“蟾蜍亏复团”等。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五车书: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后喻指读书多,学问深,例如唐王维《戏赠张五弟湮三首·之二》:“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

参考资料: 1、 丁宁:《杜甫七律全注》.第191-192页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此诗当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当时杜甫56岁,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

  黄鹤注:依旧次,编在大歴二年。

盖寄诗在先而题屋在后也。

顾宸注:公过学士茅屋,羡其立品之高,读书之勤,故题其茅屋如此。

按诗言读书以取富贵,于学士尚不相似。

黄氏谓朂其子侄者得之。

  仇兆鳌《杜诗详注》:学士茅居旧有藏书,上四句叙事,五六句写屋前秋景,七八句勉其子侄。

下截承上。

杜诗近体有两段分截之格,有两层遥顶之格。

此章若移晴云、秋水二句,上接首聨;

移古人、年少二句,下接末聨,分明是两截体。

今用遥顶,亦变化法耳。

又中间四句,平仄仄平俱不合律,葢亦古诗体也。

  黄生曰:旧疑此诗不似对学士语。

今考《寄柏学士诗》及《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始知其说,一则云自胡之反,持干戈,天下学士,亦奔波,叹彼幽居,载典籍,萧然暴露依山阿。

一则云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

山居精典籍,文雅涉风骚。

是学士乃柏大之叔父。

柏大之山居,即学士之茅屋,学士奔波之所载,即柏大山居之所精。

二诗语意互见。

此诗则合而言之,勉其子弟。

而本其父兄以为劝言勤苦以取富贵尔。

叔父业有前效,则年少积学之功,安可少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3181433.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