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有客人从南方来,送我珍珠。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我把它久久地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化成了血水,可想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311-312 . 2、 海兵 .杜甫全集诗祥注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 :359-360 .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南溟,南海,遗,问遗,即赠送。

泉客,即鲛人,也叫泉仙或渊客(左思《吴都赋》“渊客慷慨而泣珠”)。

古代传说:南海有鲛人,水居如鱼,能织绡,他们的眼泪能变成珠子。

泉客珠:指珍珠。

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

唐中宗《石淙》诗:“水炫珠光遇泉客,岩悬石镜厌山精。

”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有隐字:有一个隐约不清的字。

因为隐约不清,所以辨认不出是个什么字。

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

珠由泪点所成,故从珠上想出“有隐字”,这个字说穿了便是“泪”字。

它是如此模糊,却又如此清晰。

书:即文字。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缄:封藏。

箧笥(qiè sì):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礼记·内则》:“男女不同椸枷,不敢县于夫之楎椸,不敢藏于夫之箧笥。

”俟:等待。

公家:官家,须:需要,即下所谓“征敛”。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化为血:实即化为乌有,但说化为血,更能显示出人民遭受残酷剥削的惨痛。

征敛:犹征收。

《周礼·地官·里宰》:“以待有司之政令,而徵敛其财赋。

”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311-312 . 2、 海兵 .杜甫全集诗祥注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 :359-360 .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有客人从南方来,送我珍珠。

南溟,南海,遗,问遗,即赠送。

泉客,即鲛人,也叫泉仙或渊客(左思《吴都赋》“渊客慷慨而泣珠”)。

古代传说:南海有鲛人,水居如鱼,能织绡,他们的眼泪能变成珠子。

泉客珠:指珍珠。

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

唐中宗《石淙》诗:“水炫珠光遇泉客,岩悬石镜厌山精。

”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

有隐字:有一个隐约不清的字。

因为隐约不清,所以辨认不出是个什么字。

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

珠由泪点所成,故从珠上想出“有隐字”,这个字说穿了便是“泪”字。

它是如此模糊,却又如此清晰。

书:即文字。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我把它久久地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

缄:封藏。

箧笥(qiè sì):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礼记·内则》:“男女不同椸枷,不敢县于夫之楎椸,不敢藏于夫之箧笥。

”俟:等待。

公家:官家,须:需要,即下所谓“征敛”。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化成了血水,可想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化为血:实即化为乌有,但说化为血,更能显示出人民遭受残酷剥削的惨痛。

征敛:犹征收。

《周礼·地官·里宰》:“以待有司之政令,而徵敛其财赋。

”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311-312 . 2、 海兵 .杜甫全集诗祥注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 :359-360 .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这是一首寓言式的政治讽刺诗。

“征伐诛求寡妇哭”,“已诉征求贫到骨”,便是这首诗的主题。

杜甫巧妙地、准确地运用了传说,用“泉客”象征广大的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用泉客的“珠”象征由人民血汗创造出来的劳动果实。

  首二句仿汉乐府民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的格式,但别生新意。

“客”和“我”都是虚构的。

关于珠的传说是相当多的,如明月珠、夜光珠等,为什么一定要用泉客珠呢?

赵次公说:“必用泉客珠,言其珠从眼位所出也。

”(郭注卷十五引)这话很能揭示作者的用心所在。

接着“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

意在警告统治阶级应该看到他们所剥削的一切财物其中都含着人民的血泪。

最后两句点明作诗本旨。

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这又是从泪化为珠想出来的。

原有的财物,既剥夺一光,而公家的征敛,仍有加无已,所以说“哀今征敛无”,意谓而今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供搜刮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3232280.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