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薪行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夔州的处女头发都已经斑白了,四五十岁了还没有丈夫。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

遭遇了丧乱更嫁不出去,一辈子只能留着遗憾而悲叹。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当地的风俗是男的坐享其成而女的立地侍候,男的在屋里当家,女的出入操劳。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女子背着柴火回来是极为常见的,卖出去的钱要供给一家生活和缴纳税务。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到老了仍然是双鬟垂到颈部的处女打扮,野花同银钗一起戴在头上。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竭尽全力上山砍柴和去市场卖柴,为了谋取小利不顾生死,还要去盐井运盐。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她们终年劳累,面带泪痕,衣单体寒,困居在偏僻的山脚下。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如果说巫山一带的妇女天生粗丑,那么是不可能有王昭君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28-229. 2、 窦英才等.唐代文学作品选[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11):93-94. 3、 华夫.杜甫《负薪行》语词小笺[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65-66.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半华:斑白,见得是老处女。

四十五十:是说有的四十岁,有的五十岁。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

嫁不售:即嫁不出去。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土风:当地风俗习惯。

重男轻女,故男坐女立。

此以下四句是统说一般妇女们,不专指未嫁的老处女。

“应”:一作“男”,“应当门户”:一作“应门当户”。

下即写妇女出入操劳的事情。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十犹八九:即十有八九,见得极普遍。

应供给:供给一家生活及缴纳苛捐杂税。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登危:是说登高山去打柴。

集市门:入市卖柴。

死生射利:不顾死生的去挣点钱。

负薪之外,又负盐,所以说兼盐井。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石根:犹山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巫山:在长江边巫山县(今重庆巫山)境,属夔州。

昭君:王嫱字昭君,西汉元帝时宫女,后嫁匈奴。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28-229. 2、 窦英才等.唐代文学作品选[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11):93-94. 3、 华夫.杜甫《负薪行》语词小笺[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65-66.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夔州的处女头发都已经斑白了,四五十岁了还没有丈夫。

半华:斑白,见得是老处女。

四十五十:是说有的四十岁,有的五十岁。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

遭遇了丧乱更嫁不出去,一辈子只能留着遗憾而悲叹。

嫁不售:即嫁不出去。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当地的风俗是男的坐享其成而女的立地侍候,男的在屋里当家,女的出入操劳。

土风:当地风俗习惯。

重男轻女,故男坐女立。

此以下四句是统说一般妇女们,不专指未嫁的老处女。

“应”:一作“男”,“应当门户”:一作“应门当户”。

下即写妇女出入操劳的事情。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女子背着柴火回来是极为常见的,卖出去的钱要供给一家生活和缴纳税务。

十犹八九:即十有八九,见得极普遍。

应供给:供给一家生活及缴纳苛捐杂税。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到老了仍然是双鬟垂到颈部的处女打扮,野花同银钗一起戴在头上。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竭尽全力上山砍柴和去市场卖柴,为了谋取小利不顾生死,还要去盐井运盐。

登危:是说登高山去打柴。

集市门:入市卖柴。

死生射利:不顾死生的去挣点钱。

负薪之外,又负盐,所以说兼盐井。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她们终年劳累,面带泪痕,衣单体寒,困居在偏僻的山脚下。

石根:犹山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如果说巫山一带的妇女天生粗丑,那么是不可能有王昭君的。

巫山:在长江边巫山县(今重庆巫山)境,属夔州。

昭君:王嫱字昭君,西汉元帝时宫女,后嫁匈奴。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28-229. 2、 窦英才等.唐代文学作品选[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11):93-94. 3、 华夫.杜甫《负薪行》语词小笺[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65-66.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此诗写出了夔州妇女的勤劳困苦,表现了诗人对她们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结句答问,正是深意所在。

诗中通过对夔州一带重男轻女风俗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关怀和同情,也是杜甫一贯的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反映。

  开头四句并非着意写夔州的生活习俗,而是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历史性的社会问题。

《后汉书·周举传》指出当时的社会弊病是: “内积怨女,外有旷夫。

”这在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社会同样存在。

女子“上头”后一般至十六、七岁即出嫁,而夔州女已经头发半自,四五十岁了,仍然是找不到丈夫的老处女,原因是她们遭逢丧乱,男丁减员,女子嫁不出。

夔州处女被安史之乱葬送了青春年华,所以抱恨终生,令人叹息。

“堪咨嗟”,一作“长咨嗟”,用“堪”字是表现作者对夔州处女命运的哀怜和悲叹,而用“长”字则是夔州处女的自怨自悒。

  此诗的第二个层次,即“土风”以下二句,着重写男尊女卑、男逸女劳的当地风俗。

女子同时肩负着男人和女人的两种义务,承受着心理和体力的双重折磨,却处在男人的附属地位上。

  “十有”以下八句是对夔州妇女日常生活的具体描写,也可以说是诗的第三个层次。

这一层写得很有特色,八句之中两两交叉,分别写夔州女的劳动和妆束。

她们十之八九要砍柴、卖柴,换的钱来养家糊口。

女子既要维持家计,又要应付官府摊派,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老处女的肩上。

接下去两句写她们的服饰,颇有画龙点睛之妙。

杜甫写的是老处女,所以她们把头发挽成垂颈的双鬟。

因为是处女,她们爱美的心思尚未泯灭,尽管头发已经半白了,上面却插着银钗和野花山叶等饰物。

这些还只是作为铺垫,目的是写夔州处女的操劳之苦。

滚西一带的集市在高处,她们背着柴草拼力爬高到市集上出卖。

对于“死生射利兼盐井”句,意思是背盐只赚得蝇头微利,是贩私盐,是偷偷摸摸地贩卖私盐,这样“死生射利”四字才有着落。

夔州女除了负薪,还得背盐。

在唐代盐铁由国家专卖,贩私盐不允许,但可以多赚一点钱。

她们冒着生命危险去贩卖一点私盐,并不是像大商人那样为了屯积居奇。

杜甫把史书中的“乘时射利”和“豪贾射利”改为“死生射利”,正是为了说明背盐女子像获取猎物一样冒险挣钱。

“死生”二字是定性的, “射利”二字是绘形的。

正因为负薪女挣扎在饥寒和死亡线上,所以她们备感生活的艰辛,挥泪度日。

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心酸的图画。

  最后二句是反诘语,用以照应全篇,意谓夔州处女老大嫁不出去,并不是因为她们长得粗丑,美貌动人的王昭君的故乡不就是在这一带吗?

这里的“巫山”与宋玉《高唐赋》的巫山神女无直接关系,当指地名而言,但其中也包含着此地自古出美人的意思,从而增强了全诗的讥刺意味。

  此七言古诗,在现存杜诗中系一首颇为别致、耐人寻味的风土诗。

诗以贫苦的劳动妇女为题材,其描绘当时夔州一带的农村妇女,乃具有典型之意义。

杜甫对此不仅寄以深厚的同情,且在最后“若道巫山”二句中,尤针对封建统治者诬蔑劳动妇女为“鹿丑”的不实之词,理正词严地予以驳斥。

此在全部古典诗歌史上乃是鲜见的。

诗写土风,文字质朴。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28-229. 2、 胡大浚,王为群.杜甫诗歌研读[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8):336. 3、 蒋先伟.从杜甫《负薪行》谈古代夔州的民风习俗[J].杜甫研究学刊,2000(1):73-75. 4、 陶道恕.杜甫诗歌赏析集[M].成都:巴蜀书社,1993(10):400-404. 5、 卢国琛选注.杜甫诗醇[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1):288. 6、 海兵.杜甫诗全集祥注[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281-282.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3313037.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