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孺子祠堂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

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

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

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

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

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

  凡读过王勃《滕王阁序》的人,都会懂得“徐稚下陈蕃之榻”的典故。

祠堂是曾巩修建的,黄庭坚通过凭吊徐稚,抒发高士不得重用的寂寞情怀。

这首诗受杜甫《蜀相》的影响颇深,但缺乏杜诗的灵气。

  这首诗的首联即取“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意境,只是上下句顺序颠倒,增添一个“生刍”的典故。

有人称赞黄庭坚这样学杜诗是“变其面貌”,恐怕这样一变就成了东施效颦,而杜诗读起来要顺畅得多。

倒是颔联满有趣味,不用考证典故就能理解。

藤萝攀树,自鸣得意,居然天也可遮,日也能蔽。

不知当年蔡京之流读后,可“怒发冲冠”否。

而苏轼诵之,定拍案惊奇也。

下句中“何心”问得好,冷落的祠堂,超凡脱俗的高士,谁也没有心思来祭奠他。

确实耐人寻味。

  用韩愈《马说》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来解说颈联,什么问题都迎刃而解。

屈原的“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杜甫的“志士仁人莫嗟怨,古来材大难为用”,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都是唱不完的中国人才悲歌。

  尾联上句议论,其意甚明。

值得回味的是下句:潮涨潮落,这是自然规律;

兴亡盛衰,这是社会规律。

“才如(韩)信(彭)越尤菹醢,安用思他猛士为?

”这一“旧痕”任何一个朝代都会见到。

委婉曲折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深刻的讽刺意味,而以景结之,的确妙绝。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33724528.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