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 文翻译赏
接淅报官府,敢违王事程。
宵征江夏县,睡起汉阳城。
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
袛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
接淅报官府,敢违王事程。
等不到煮饭就得向官府报到,岂敢违背王事规定的期程?
宵征江夏县,睡起汉阳城。
连夜乘船从江夏出发,一觉醒来已经到达汉阳城。
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
麻烦乡里邻居赶来送行,杯盘里泻的酒有浊有清。
袛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
我只该在蛮瘴之乡老死,难得再有机会报答故人的深情。
参考资料: 1、 朱安群 等.黄庭坚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82-183
接淅报官府,敢违王事程。
等不到煮饭就得向官府报到,岂敢违背王事规定的期程?
接淅:捧着已经淘湿的米,来不及将生米煮熟。
《孟子·万章下》:“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
淅,淘过的米。
敢:岂敢。
王事:王命差遣的公事。
《诗经·小雅·北山》:“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程:期限。
宵征江夏县,睡起汉阳城。
连夜乘船从江夏出发,一觉醒来已经到达汉阳城。
“宵征”句:是说连夜从武昌出发。
宵征,夜行。
《诗经·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毛传:“宵,夜;
征,行。
”江夏县,即武昌,鄂州的治所。
“睡起”句:是说待到天亮的时候,已泊舟对岸的汉阳了。
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
麻烦乡里邻居赶来送行,杯盘里泻的酒有浊有清。
追送:偏义复词,实指“送”,殷勤地送别。
浊清:偏义复词,实指“清”,清香的好酒。
袛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
我只该在蛮瘴之乡老死,难得再有机会报答故人的深情。
瘴乡:南方瘴疠之地,易使人生病。
这里指宜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
老:终老,到老死去。
答:报答。
参考资料: 1、 朱安群 等.黄庭坚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82-183
接淅报官府,敢违王事程。
宵征江夏县,睡起汉阳城。
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
袛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
此诗首联“接淅报官府,敢违王事程”,描写出一片紧张、急迫的气氛:贬谪的命令催魂逼命,急如星火,连做饭的工夫也没有;
“王事”在身,不敢有片刻的耽搁。
这里作者用“接淅”的典故恰当地比喻了官命之急迫,其悲愤心情透出纸背。
次联承接上联之意,通过时间、地点的转换,具体地描写出舟行之急。
这一联诗意急切,如同《诗经·召南·小星》所状写的“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两个对偶句语气又极流畅,而且切合水路舟行急速的事实。
“王事”紧迫,江流湍急,船行飞快,诗中将那情景和气氛描写得十分生动。
颈联写邻里、朋旧赶来送行的情景。
“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叙事中透出无限的情意。
“追送”和“浊清”都是偏义词:“追送”就是“送”,“烦”字透出作者的感激之意;
“浊清”实指“清”。
但是,“追送”的“追”字又进一步把前面两联的紧迫气氛渲染出来:诗人走得那样突然,以至邻里、故旧事先都没有得到消息,而仓促之间追到汉阳为之饯行。
那泻入杯中的一杯杯饯行酒,包含了很多深情厚意。
末联写诗人的感慨:“袛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
”此番谪居边远之地,功名前程乃至生命都是不可卜知的,这一切诗人也不计较,只是“故人”的友谊和真挚的感情永远无法报答,这才是终身遗恨的事。
作者自崇宁二年(1103年)十二月十九日从武昌出发,经过长途跋涉,方于次年夏天到达宜州贬所,到宜州后仅一年,便怀着冤愤与世长辞了。
老死瘴疠之乡而“难答故人情”,成为他留给“故人”的诀别之辞。
这首诗是因亲朋故旧饯行,内心感念不已而写的,因此感情真挚动人,用典较少,语言平易流畅,不像黄庭坚其他的诗那样刻意雕琢,讲求险怪奇丽。
但是,诗的章法仍然是谨严细密的,四联之间,起、承、转、合的关系颇耐寻究。
首联“起”,叙述紧急离开武昌的原因:王事在身,必须“接淅”而行。
颔联“承”,承接上联之意,具体描写行程紧急、必须“宵征”的情形。
颈联“转”,由行程的紧迫转为写邻里的追送和置酒饯别。
末联“合”,归结点题,抒发离别之情。
黄庭坚长于律诗,而律诗的章法是颇有诀窍的,其中之一便是“起、承、转、合”。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到香菱向林黛玉学诗,林黛玉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
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
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
”这里曹雪芹通过林黛玉之口说出的这段话,有助于揣摩理解黄庭坚这首律诗艺术上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李敬一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575-576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33728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