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贺方回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

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

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

秦少游醉倒在那古藤花下,还会有谁紧敛愁眉再唱一杯?

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

能够写出江南肠断的好句,如今只剩下了贺方回。

参考资料: 1、 朱安群 等.黄庭坚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80-181

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

“少游”句:秦观,字少游,曾于梦中作《好事近》词,云“醉卧古藤阴下,杳不知南北”。

后至藤州(今广西藤县)而死。

这里指秦观逝世。

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

解作:能够写出。

江南断肠句:贺铸的伤春怨名作《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下半阕道:“碧云冉冉衡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里不是单指此词,而是泛指能写江南风物、令人断肠的优秀词作。

参考资料: 1、 朱安群 等.黄庭坚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80-181

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

秦少游醉倒在那古藤花下,还会有谁紧敛愁眉再唱一杯?

“少游”句:秦观,字少游,曾于梦中作《好事近》词,云“醉卧古藤阴下,杳不知南北”。

后至藤州(今广西藤县)而死。

这里指秦观逝世。

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

能够写出江南肠断的好句,如今只剩下了贺方回。

解作:能够写出。

江南断肠句:贺铸的伤春怨名作《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下半阕道:“碧云冉冉衡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里不是单指此词,而是泛指能写江南风物、令人断肠的优秀词作。

参考资料: 1、 朱安群 等.黄庭坚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80-181

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

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

  诗寄贺铸,却从秦观身上落笔,因为秦观既是黄庭坚的挚友,同为苏轼弟子,同时与贺铸亦是知交。

秦观于绍圣元年(1094年)因被列入“元祐党籍”而被贬处州,绍圣三年(1096年)又徙郴州,而后贬横州、雷州,愈贬愈远,直至天涯海角,元符三年(1100年)五十二岁时才被赦北返,归途中卒于藤州(治所在今广西藤县)。

这首诗第一句“少游醉卧古藤下”即写秦观的逝世。

字面上并未明写其死,只是说“醉卧”,是因为不愿提及老友之死,他以这一描写抒发了对挚友深情绵邈的追念。

但这样写,也并非杜撰,而是有事实为依据的。

据惠洪《冷斋夜话》:“秦少游在处州,梦中作长短句曰:‘山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挂空碧。

醉卧古藤阴下,杳不知南北。

’后南迁久之,北归,逗留于藤州,遂终于瘴江之上光华亭。

时方醉起,以玉盂汲泉欲饮,笑视之而化。

”(《苕溪渔隐丛话》引)当时的人认为,这首词可能是一种谶语。

尽管秦观历尽磨难,但临终时却以宁静的心境面对死亡。

黄庭坚此句既是化用了秦观的词,又切合其视死如归的坦荡情怀。

第二句说“唱一杯”,而不说“唱一曲”,这又是黄庭坚造语的生新之处。

晏殊有词说:“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唱一杯”既包含了“一曲新词”的意思,也呼应了上面的“醉卧”,针线极密。

这个问题极耐人寻思。

接着诗人自己作答:“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

”这一转折使诗境从低回沉思中振起,然后一气贯注,收束全诗。

这两句用逆挽的写法,形成衬垫,全力托出最后一句,挽住题目作结,有画龙点睛之妙。

黄庭坚对贺铸的推重、赞美,全部凝聚在这句诗中了。

在他看来,只有像贺铸这样的豪侠多才之士,才有资格为秦观唱出断肠之词。

他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当时广为传诵,人称“贺梅子”。

“江南断肠句”正是化用贺铸词中的成句,切合追悼秦观之意。

秦观生前很喜欢贺铸这首词,《诗人玉屑》就载有黄庭坚的评价:“此词少游能道之。

”   此诗在尺幅之中,蕴含深情,表现了三个朋友相互间的情谊,构思精巧。

但它不仅是一般的寄友怀人之作,黄庭坚的感叹中沉淀着深厚的内容。

在北宋的激烈党争中,许多才识之士纷纷远贬,经历了种种磨难,有些人就死在岭南贬所。

宋徽宗继位,朝野都希望能消弥党争,徽宗也以此标榜,宣布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因而所谓的“元祐党人”得以遇赦,但劫后余生也不能长久,苏轼、秦观、范纯仁等都在此时去世,陈师道也死于贫病,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任宰相,党祸再起,开列了包括苏轼、秦观在内的百余名“奸党”的名单,在全国刻石,并下令销毁苏轼父子三人及苏门弟子等的著作。

黄庭坚在遇赦时也曾对徽宗寄以厚望,但朝政如此,他又重新陷于绝望之中。

师友凋零,前途未卜,他忧患余生,心情十分悲凉落寞。

就在作诗的这一年,黄庭坚再贬宜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不久即辞世。

在这样的境遇下,他把贺铸视为知己,其寄慨之深沉,就非同一般了。

贺铸虽是太祖贺皇后的族属,但秉性耿直,长期悒悒不得志,终于愤而退隐,卜居苏州、常州一带。

所以他们的友谊是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作基础的。

参考资料: 1、 黄宝华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574-575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3373250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