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渔者

作者: 郑谷 朝代: 唐代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浦浦风 一和:浦江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浦浦风 一和:浦江风)无边淮河白浪滚滚,白发渔翁以船为家。

水边轻风阵阵,渔船随处飘流。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老渔夫刚刚钓得的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在荻花从中忙着吹火饮食。

参考资料: 1、 傅义.郑谷诗集编年校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第10页 2、 乔继堂.国人必读唐诗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03:第366页 3、 魏红霞.唐诗三百首: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05:第132页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浦浦风 一和:浦江风)白头波:江上的白浪。

白头翁:鸟类的一种,文中指白头发的老渔翁。

逐:跟随,随着。

浦:水边,岸边,或为风的“呼呼”声。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吹火:生火。

荻(dí):生在水边的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花呈紫色。

参考资料: 1、 傅义.郑谷诗集编年校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第10页 2、 乔继堂.国人必读唐诗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03:第366页 3、 魏红霞.唐诗三百首: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05:第132页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浦浦风 一和:浦江风)无边淮河白浪滚滚,白发渔翁以船为家。

水边轻风阵阵,渔船随处飘流。

白头波:江上的白浪。

白头翁:鸟类的一种,文中指白头发的老渔翁。

逐:跟随,随着。

浦:水边,岸边,或为风的“呼呼”声。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老渔夫刚刚钓得的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在荻花从中忙着吹火饮食。

吹火:生火。

荻(dí):生在水边的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花呈紫色。

参考资料: 1、 傅义.郑谷诗集编年校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第10页 2、 乔继堂.国人必读唐诗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03:第366页 3、 魏红霞.唐诗三百首: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05:第132页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浦浦风 一和:浦江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这是一首描写淮河渔民生活的七绝诗歌,短短七言二十八个字便展示了一幅垂钓风情画。

此诗情理兼备,意境高雅,一幅自然和谐、闲适安逸的垂钓图表现了渔者生活的乐趣。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

”描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渔父,以船为屋,以水为家,终日逐水而居,整年出没于江河水面,飘泊不定,饱受江风吹袭,为衣食而奔波劳苦。

其中“白头波上白头翁”连用两个“白头”,是为了强调老渔父如此年纪尚飘泊打鱼,透露出作者的哀叹之意。

写渔人之“渔”,表现了渔者搏击风浪的雄姿,洒脱、利落。

“家逐船移江浦风”写渔人之“归”,对于渔人而言,家就是船,船就是家,故注一“逐”字,有一种随遇而安、自由自在的意味。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这两句生活气息浓郁,但于其中也隐隐透出一缕清苦的况味,渔人终日以渔为业,吃到鱼也并非易事。

其中“一尺鲈鱼新钓得”写渔人之“获”,“新钓得”三字完全是一种乐而悠哉的口吻,其洋洋自得的神情漾然纸上。

“儿孙吹火荻花中。

”写渔者的天伦之“乐”,优美的自然环境烘托了人物怡然的心情。

尤其是一个“吹”字,富有野趣,开人心怀,那袅袅升腾的青白色炊烟,那瑟瑟曳动的紫色获花,再加上嘻嘻哈哈、叽叽喳喳的稚言稚语,和着直往鼻孔里钻的鱼香,较为安定的王朝周边地区构成了一个醉煞人心的境界。

参考资料: 1、 乔继堂.国人必读唐诗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03:第366页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36561990.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