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雨湿清明香火残

作者: 朱敦儒 朝代: 宋代

雨湿清明香火残。

碧溪桥外燕泥寒。

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

江南春好与谁看。

雨湿清明香火残。

碧溪桥外燕泥寒。

日长独自倚阑干。

清明时节的雨水落在祭拜后残留的香烛纸钱上,桥下溪水碧绿,桥外燕子衔湿泥筑巢。

白日渐长,独自一人人寂寞的倚着栏杆。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

江南春好与谁看。

刚退去竹皮的竹子正散发着嫩绿之色,刚掉落花瓣的新杏,还未散发出酸味。

如此好的江南美景与谁一起观赏呢。

参考资料: 1、 倪木兴.《唐宋词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第100页

雨湿清明香火残。

碧溪桥外燕泥寒。

日长独自倚阑干。

香火:香烛纸钱.用以祭祀鬼神。

燕泥寒:燕子衔湿泥筑巢。

日长:春分后,夜短日长。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

江南春好与谁看。

箨(tuò):竹皮,笋壳。

修篁(huáng):美好的竹子。

篁:竹.褪花:花瓣掉落。

与谁看:与谁一起观赏。

参考资料: 1、 倪木兴.《唐宋词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第100页

雨湿清明香火残。

碧溪桥外燕泥寒。

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

江南春好与谁看。

  这首小词写于南渡后的某个清明节。

全词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勾画了江南清明时节如画的风光,抒发了远离家乡的孤独感和忧时伤事的苦闷心情。

  上片抓住清明时节江南特有的风光展开画面。

“雨湿清明”,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状了江南一带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色。

“香火残”,指清明扫墓时焚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

“碧溪”,写江满溪碧青色的春水。

“燕泥寒”,说南来的燕子正啄着带寒意的泥土准备筑巢。

词人面对以上这些风物,不由得件件触起深沉悲凉的感慨。

由清明扫墓而联想起自己逃离家乡客居江南,无法祭扫先人之坟;

由燕子啄泥做窠,而联想起自己四处飘零无以为家,更由霏霏淫雨,料峭春寒,而联想起国事的暗淡艰难。

透过歇拍“日长独自倚阑干”的背后,可以想见词人心中蕴含着多少辛酸沉痛的潜台词啊!

上片中迷漾的景色又正与词人凄迷的心境妙合交融,富有一种深沉动人的韵。

  下片写江南美好的春景及悲苦的心绪。

首句描画出刚脱了笋壳的修长的新竹青翠欲滴,散发出一片耀眼的绿色,沁人心脾。

次句化用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蝶恋花》)句意,状写新近褪落了娇艳花瓣的杏花杏子尚小,嫩绿而酸,清新可爱。

这样美妙的江南春色是多么令人心花怒放,神怡颜开啊!然而词人笔锋陡转,以反诘句“江南春好与谁看”收结全词。

既与上片歇拍孤独怆然韵心境相呼应,又表达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这正是朱敦儒南渡后中期词作的可贵之处。

这首词如同这一时期其它同类题材的词作一样,如“独倚危楼,无限伤心处。

芳草连天云薄暮”(《苏幕遮》)’“东风寂寞,可怜谁为攀折”(《念奴娇》),“秋风又到人间,叶珊珊。

四望烟波无尽,欠青山”(《相见欢》),以真性情写真景物,将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地交织成浑然一体的境界,思想性和艺术性均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资料: 1、 田宝琴,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 词曲赋卷,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第296页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39019595.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