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

珠帘十里卷香风。

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

语音犹自带吴侬。

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

珠帘十里卷香风。

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谁怀念李白而想和李白举洒论文呢?

是杜甫,他在成都的草堂遥指江东的李白。

夸说当时扬州的繁华富丽。

从早春又到晚春初夏,离恨之情千斤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

语音犹自带吴侬。

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小船连夜渡江来到扬州,大家同时吃惊而又笑我经过旅途辛苦的疲困容颜。

说的话仍然带着江东口音。

夜深喝酒的地方,仍是像作梦一样。

参考资料: 1、 陈如江著,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赏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08,第38-39页 2、 (宋)苏轼著;

石声淮,唐玲玲笺注,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07,第297页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

珠帘十里卷香风。

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草堂:杜甫在成都时的住所。

江东:杜甫在成都时李白正放浪江东,往来于金陵(今江苏南京)、采石(今属安徽)之间。

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珠帘”句:杜牧《赠别二首》之一:“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 轻舸(gě)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

语音犹自带吴侬(nóng)。

夜阑(lán)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轻舸:小船。

“语音”句:言友人说话时吴地口音未改。

吴侬,吴地口音。

“夜阑”二句:化用杜甫《羌村三首》之一:“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 参考资料: 1、 陈如江著,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赏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08,第38-39页 2、 (宋)苏轼著;

石声淮,唐玲玲笺注,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07,第297页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

珠帘十里卷香风。

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谁怀念李白而想和李白举洒论文呢?

是杜甫,他在成都的草堂遥指江东的李白。

夸说当时扬州的繁华富丽。

从早春又到晚春初夏,离恨之情千斤重。

草堂:杜甫在成都时的住所。

江东:杜甫在成都时李白正放浪江东,往来于金陵(今江苏南京)、采石(今属安徽)之间。

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珠帘”句:杜牧《赠别二首》之一:“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 轻舸(gě)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

语音犹自带吴侬(nóng)。

夜阑(lán)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小船连夜渡江来到扬州,大家同时吃惊而又笑我经过旅途辛苦的疲困容颜。

说的话仍然带着江东口音。

夜深喝酒的地方,仍是像作梦一样。

轻舸:小船。

“语音”句:言友人说话时吴地口音未改。

吴侬,吴地口音。

“夜阑”二句:化用杜甫《羌村三首》之一:“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 参考资料: 1、 陈如江著,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赏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08,第38-39页 2、 (宋)苏轼著;

石声淮,唐玲玲笺注,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07,第297页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

珠帘十里卷香风。

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

语音犹自带吴侬。

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上片写对友人怀念的深切。

“尊酒何人怀李白”两句,运用杜甫怀念李白的典故,抒写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何人”,当然是指杜甫,故作设问,不仅增加了句法的变化,也使语言显得含蓄有味。

杜甫、“草堂”都是词人自喻,“李白”、“江东”则是他喻,即比喻友人,亦即“扬州席上”的主人。

“珠帘十里卷香风”,用杜牧诗意写扬州,暗指东道主王存,与上文“怀李白”、“指江东”语意相承。

词人怀念之情虽深,可是“花开花谢,离恨几千重”。

“花开花谢”,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这里是说离别之久;

“离恨几千重”,是夸说离恨之深,而且使抽象的感情有了形体感,似乎成了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而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有了上片的铺垫,下片写扬州席上意外相逢时的惊喜和迷惘,就显得十分真实可信了。

“轻舸渡江连夜到”,承上“珠帘”句,点出题目“夜到扬州”。

词人是从江南京口渡江而来的,所以才如此便捷。

“一时惊笑衰容”,紧承前句,写出了与友人意外相逢时惊喜参半的复杂感情。

词人当年已56岁,又久历宦海沉浮,天涯游宦,说是“衰容”,想来是极为吻合的。

彼此倾谈时,词人还发现,对方“语音犹自带吴依”。

结穴二句写“席上”的情事:“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这里化用杜甫写乱离中与亲人偶然重聚时深微感情的名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来表现这次重逢时的迷惘心态,从而深化了与老友间的交谊。

  这首词真实地表露了词人当时“量移”后的心境。

“量移”,虽未能彻底平反昭雪,但已显现出宽赦之君恩。

所以,词人先以李白受谗自喻,后以杜甫乱中幸得生还相譬,其用事贴切,暗与自己实际遭遇相合。

故而在六十字的短短篇幅中,写了相忆、相聚、慰藉、话旧、伤离等广阔的内容,含蓄地倾诉了自身之不幸遭遇,使作品更富于感愤。

使人读之浮想联翩,为之凄然。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21-1122页 2、 熊朝东著,明月几时有:苏轼诗词文精品选析,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第186页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409667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